一种颈部创面颈部后仰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79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1:26
一种颈部创面颈部后仰撑开器,由颈肩圈(1)、下颌撑片(2)和撑杆(3)组成,颈肩圈(1)的首端和尾端设有尼龙搭扣(11),在颈肩圈(1)中部设有插棒(12),下颌撑片(2)呈弧面,在弧面的底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袋体(21),撑杆(3)为圆柱状,在撑杆(3)的底部设有垫片(31),撑杆(3)的上端插入下颌撑片(3)的袋体(21)中,垫片(31)插入插棒(12)上,将颈肩圈(1)环绕颈部一周后将撑杆(3)的下端插入插棒(12)中且上端插入下颌撑片(2)的袋体(21)中,下颌撑片(2)紧密贴在患者的下颌表面,调节好撑杆(3)的角度后,将颈肩圈(1)尼龙扣合在一起即可完成颈部后仰撑开固定。

A neck back opening device for neck wound

\u4e00\u79cd\u9888\u90e8\u521b\u9762\u9888\u90e8\u540e\u4ef0\u6491\u5f00\u5668\uff0c\u7531\u9888\u80a9\u5708(1)\u3001\u4e0b\u988c\u6491\u7247(2)\u548c\u6491\u6746(3)\u7ec4\u6210\uff0c\u9888\u80a9\u5708(1)\u7684\u9996\u7aef\u548c\u5c3e\u7aef\u8bbe\u6709\u5c3c\u9f99\u642d\u6263(11)\uff0c\u5728\u9888\u80a9\u5708(1)\u4e2d\u90e8\u8bbe\u6709\u63d2\u68d2(12)\uff0c\u4e0b\u988c\u6491\u7247(2)\u5448\u5f27\u9762\uff0c\u5728\u5f27\u9762\u7684\u5e95\u9762\u5de6\u53f3\u4e24\u4fa7\u5bf9\u79f0\u8bbe\u6709\u888b\u4f53(21)\uff0c\u6491\u6746(3)\u4e3a\u5706\u67f1\u72b6\uff0c\u5728\u6491\u6746(3)\u7684\u5e95\u90e8\u8bbe\u6709\u57ab\u7247(31)\uff0c\u6491\u6746(3)\u7684\u4e0a\u7aef\u63d2\u5165\u4e0b\u988c\u6491\u7247(3)\u7684\u888b\u4f53(21)\u4e2d\uff0c\u57ab\u7247(31)\u63d2\u5165\u63d2\u68d2(12)\u4e0a\uff0c\u5c06\u9888\u80a9\u5708(1)\u73af\u7ed5\u9888\u90e8\u4e00\u5468\u540e\u5c06\u6491\u6746(3)\u7684\u4e0b\u7aef\u63d2\u5165\u63d2\u68d2(12)\u4e2d\u4e14\u4e0a\u7aef\u63d2\u5165\u4e0b\u988c\u6491\u7247(2)\u7684\u888b\u4f53(21)\u4e2d\uff0c\u4e0b\u988c\u6491\u7247(2)\u7d27\u5bc6\u8d34\u5728\u60a3\u8005\u7684\u4e0b\u988c\u8868\u9762\uff0c\u8c03\u8282\u597d\u6491\u6746(3)\u7684\u89d2\u5ea6\u540e\uff0c\u5c06\u9888\u80a9\u5708(1)\u5c3c\u9f99\u6263\u5408\u5728\u4e00\u8d77\u5373\u53ef\u5b8c\u6210\u9888\u90e8\u540e\u4ef0\u6491\u5f00\u56fa\u5b9a\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部创面颈部后仰撑开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部创面颈部后仰撑开器。
技术介绍
颈部烧伤或者烫伤等原因造成颈部出现大面积创面的患者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使其颈部后仰撑开,使患者的颈部创面暴露易干燥,避免感染,容易更换敷料和药物;同时使颈部伤后早期保持功能位,避免瘢痕挛缩导致畸形。然而现有的颈部固定器具有以下缺点:1、结构过于复杂;2、患者难以翻身侧卧;3、颈部创面被覆盖;4、造价较高,难以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颈部创面颈部后仰撑开器,该撑开器结构简单,创面暴露面积大,不影响患者变换睡姿,造价较低,便于推广。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颈部创面颈部后仰撑开器,由颈肩圈、下颌撑片和撑杆组成;所述的颈肩圈的首端和尾端设有尼龙搭扣,在颈肩圈中部设有插棒;所述的下颌撑片呈弧面,在弧面的底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袋体,在下颌撑片的顶面设有垫体;所述的撑杆为圆柱状,在撑杆的底部设有垫片,在垫片上开有插孔;所述的撑杆的上端插入下颌撑片的袋体中,撑杆的垫片插入颈肩圈的插棒上。优选的,所述的垫片与插棒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优选的,所述的颈肩圈可采用低温热塑板,下颌撑片可采用低温热塑板,垫体采用软质海绵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撑开器结构简单,创面暴露面积大,可根据颈部后仰高度随时调整,造价较低,便于推广。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一种颈部创面颈部后仰撑开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所述的撑开器的各部件结构图;图3是所述的撑开器的使用状态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颈肩圈,11-尼龙搭扣,12-插棒,2-下颌撑片,21-袋体,3-撑杆,31-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3所示,一种颈部创面颈部后仰撑开器,其特征在于:由颈肩圈(1)、下颌撑片(2)和撑杆(3)组成;所述的颈肩圈(1)的首端和尾端设有尼龙搭扣(11),在颈肩圈(1)中部设有插棒(12);所述的下颌撑片(2)呈弧面,在弧面的底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袋体(21),在下颌撑片(2)的顶面设有垫体(22);所述的撑杆(3)为圆柱状,在撑杆(3)的底部设有垫片(31),在垫片上开有插孔;所述的撑杆(3)的上端插入下颌撑片(2)的袋体(21)中,撑杆(3)的垫片(31)插入颈肩圈(1)的插棒(12)上。其中的,所述的垫片(31)与插棒(1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其中的,所述的颈肩圈(1)可采用低温热塑板,下颌撑片(2)可采用低温热塑板,垫体(22)采用软质海绵材料。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将颈肩圈(1)环绕颈部一周,然后将撑杆(3)的下端插入插棒(12)中,将撑杆(3)的上端插入下颌撑片(2)的袋体(21)中,将下颌撑片(2)的垫体(22)紧密贴在患者的下颌表面;撑杆(3)的垫片(31)可绕插棒(12)旋转,调节好撑杆(3)的角度后,将颈肩圈(1)的首端和尾端的尼龙扣合在一起即可完成患者的颈部后仰撑开固定。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颈部创面颈部后仰撑开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部创面颈部后仰撑开器,其特征在于:由颈肩圈(1)、下颌撑片(2)和撑杆(3)组成;所述的颈肩圈(1)的首端和尾端设有尼龙搭扣(11),在颈肩圈(1)中部设有插棒(12);所述的下颌撑片(2)呈弧面,在弧面的底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袋体(21),在下颌撑片(2)的顶面设有垫体(22);所述的撑杆(3)为圆柱状,在撑杆(3)的底部设有垫片(31),在垫片上开有插孔;所述的撑杆(3)的上端插入下颌撑片(2)的袋体(21)中,撑杆(3)的垫片(31)插入颈肩圈(1)的插棒(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创面颈部后仰撑开器,其特征在于:由颈肩圈(1)、下颌撑片(2)和撑杆(3)组成;所述的颈肩圈(1)的首端和尾端设有尼龙搭扣(11),在颈肩圈(1)中部设有插棒(12);所述的下颌撑片(2)呈弧面,在弧面的底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袋体(21),在下颌撑片(2)的顶面设有垫体(22);所述的撑杆(3)为圆柱状,在撑杆(3)的底部设有垫片(31),在垫片上开有插孔;所述的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美芬孙丽娟王守红沈琼芬张艳玲杨从芳黄云冯琼芬沈绍艳张青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