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49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3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涉及茶叶制作设备领域,解决了茶叶烘干不均匀的问题,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机体、入料口、发热管、传送带、风机、出风口和下料口,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设在机体内部;发热管设于机体内壁上部正对传送带,出风口设于机体上部远离入料口一侧,风机与出风口相连;还包括数个茶叶翻动杆,茶叶翻动杆穿设在机体内壁上与机体转动连接,茶叶翻动杆上均匀设有数个星状翻动板,数个茶叶翻动杆之间设有传动装置,数个茶叶翻动杆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数个茶叶翻动杆与第一电机之间设有一个皮带一,茶叶翻动杆通过皮带一与第一电机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茶叶烘干机,可实现茶叶的均匀烘干,提高茶叶烘干质量。

An efficient tea dryer

This invention provides an efficient tea drying machine, relates to tea manufacture equipment, solves the problem of uneven drying tea,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motor, a second motor, a machine body, a material inlet, a heating pipe, a conveyor belt, a fan and an air outlet and a material feeding port, the first motor and the second motor is arranged in a machine body; fever the tube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ner wall is on the conveyor belt, the air outlet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away from the inlet side of the fan and the air outlet; also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flip flip tea bar, tea bar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dy and the body is rotatably connected, a number of star shaped turning plate is evenly provided with tea leaf turning rod,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number of tea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urning rod, a plurality of tea turning rod through a transmission device connected together, between a number of tea turning rod and the first motor is provided with a leather belt, turning the tea bar The first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elt one. The tea dryer described by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uniform drying of the tea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ea dr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制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
技术介绍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和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烘干程序。为提高茶叶的烘干效率和降低茶叶烘干劳动强度,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很多茶叶自动烘干机,这些烘干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利用加热装置对茶叶烘干箱直接进行加热,这种烘干方式会导致烘干箱受热不均,茶叶烘干中会出现茶叶烘干不均匀,部分茶叶被过渡烘干的问题,另一类为直接将热风通入茶叶内,实现茶叶的烘干,这种烘干方式更为柔和,茶叶受热均匀,但是热风直接通入茶叶内后,热风中会携带一些灰尘等,或者热风中会存在未完全燃烧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会对茶叶的品质甚至是卫生安全造成影响。还有一种烘干方式,就是直接采用传送带传送茶叶,在传送带上部设置加热装置,对茶叶进行烘干,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茶叶在放置时,会发生茶叶的堆叠,导致茶叶烘干不均匀,会发生闷黄的情况,同时水蒸气也不易散发出来,茶叶的烘干效果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还有一种烘干设备,在一个烘干装置中,对茶叶进行搅拌,茶叶罐发生旋转,使得茶叶烘干均匀,但是这种方式,由于烘干设备的茶叶罐自转,使得烘干设备无法连续工作,每次烘干操作后,都得停机进行茶叶上料下料,发热管需要重新加热,能源消耗大,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使用不方便,并且下料时,工人会直接接触到温度较高的烘干机,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能保证对茶叶的均匀烘干,不会因为茶叶的堆叠产生烘干不均,甚至发生茶叶闷黄的现象,并且能够不间断的连续进行烘干操作,自动下料,尽可能节约能源,减少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基础方案如下: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机体、入料口、发热管、传送带、风机、出风口和下料口,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设在机体内部,入料口在机体上部,所述传动带设在机体内部,第二电机上有皮带一,传送带通过皮带一与第二电机相连,传送带一端与入料口下部对齐,另一端与下料口上部对齐,所述发热管设于机体内壁上部正对传送带,所述出风口设于机体上部远入料口一侧,所述风机与出风口相连,还包括一个茶叶翻动杆,所述茶叶翻动杆均匀设置在传送带上部,所述茶叶翻动杆穿设在机体内壁上与机体转动连接,所述茶叶翻动杆上均匀设有数个星状翻动板,所述数个茶叶翻动杆之间设有传动装置,数个茶叶翻动杆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数个茶叶翻动杆与第一电机之间设有一个皮带二,所述茶叶翻动杆通过皮带二与第一电机相连。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工作原理为:进行烘干操作时,将茶叶倒入入料口,先打开发热管进行预热,再打开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传送带和茶叶翻动杆转动,茶叶在传送带上运动,接受发热管的热量,进行烘干,茶叶翻动杆在传送带运动的时候,进行转动,搅动茶叶转动,使得传送带上的茶叶一直处于翻转平移的运动之中,使茶叶不会发生堆积,烘干均匀,不会因水分散发不出,烘干不均产生的闷黄和烘干过度的问题,所产出的茶叶的质量相对于未翻动的烘干机要好很多,烘干机机体上还设有风机和出风口,待茶叶进入传送带后,打开风机将烘干机内的湿气抽出,使得烘干效果更好;同时传送带的设置可实现烘干操作的不间断运行,不用停机进行上下料,上下料自动化程度高,工人下料时不用直接接触温度较高的烘干机,安全性较高,同时可减少发热管的开关次数,减少热量损失,使得加工效率的提升,节约能源和成本。进一步,所述的下料口还设有数个小孔。在下料口处设置有小孔,小孔直径大于茶渣的直径,小于完整的茶叶的直径,使得茶叶在完成烘干之后,将被弄碎的茶叶茶渣筛选漏出。进一步,所述下料口下部设有茶渣收集箱。从下料口漏出的茶渣,掉落在茶渣收集箱中,将破碎的茶渣收集统一处理,提高茶叶的品质。进一步,传送带下方设有一个储液箱,储液箱下部设有放液口,在烘干操作中,湿润的茶叶会产生水分,水从传送带滴下,收集在储液箱中,储液箱下部设有放液口,可将收集到的水分及时放出。储液箱收集茶叶散发的水分,放液口将液体放出,保证烘干机内部的湿度较低,提高干燥的效果。进一步,数个茶叶翻动杆之间采用链条传动,茶叶翻动杆一端端部设有与链条啮合的齿。采用链条传动,传动稳定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平均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能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工作。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茶叶在传送带上进行烘干时,会因为茶叶翻动杆的作用,不停的翻转,使得烘干均匀,不会发生茶叶堆积现象,烘干效果好。2.采用传动带传动烘干茶叶的方式,可实现茶叶烘干的连续性操作,与需要停机上下料的烘干机相比,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同时上下料时,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下料时不用工人直接接触到温度高的烘干机内部,安全性较好。3.风机及时将湿润的空气抽出烘干机,保证烘干机内部的干燥环境,使得烘干效果更好,同时储液箱和放液口的设置,将产生的液体水分储存并放出,保证烘干机内部的干燥程度,茶叶的烘干效果更佳。4.茶叶的下料口处设置有小孔,将经过烘干的茶叶中的茶渣不完整的茶叶筛选出来,提高所得到的茶叶的完整度,提高茶叶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送带与茶叶翻动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茶叶翻动杆与星状翻动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机体、4-入料口、5-发热管、6-传送带、7-茶叶翻动杆、8-风机、10-储液箱、11-下料口、12-小孔、13-茶渣收集箱、14-放液口、15-星状翻动板、16-传动装置、17-皮带一、18-皮带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请参考图1到图3,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包括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机体3、入料口4、发热管5、传送带6、风机8、出风口9和下料口11,所述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设在机体3内部,入料口4在机体3上部;所述传送带6设在机体3内部,第二电机2上有皮带二18,传送带6通过皮带二18与第二电机2相连,传送带6一端与入料口4下部对齐,另一端与下料口11上部对齐;所述发热管5设于机体3内壁上部正对传送带6,所述出风口9设于机体3上部远入料口4一侧,所述风机8与出风口9相连,还包括数个茶叶翻动杆7,所述茶叶翻动杆7均匀设置在传送带6上方,所述茶叶翻动杆7穿设在机体3内壁上与机体3转动连接,所述茶叶翻动杆7上均匀设有数个星状翻动板15,所述数个茶叶翻动杆7之间设有传动装置16,数个茶叶翻动杆7通过传动装置16连接在一起,所述数个茶叶翻动杆7与第一电机1之间设有一个皮带一17,所述茶叶翻动杆7通过皮带一17与第一电机1相连。本实施例在传送带6上方设置有茶叶翻动杆7,通过茶叶搅动杆7使得茶叶在烘干操作中能一直翻转,茶叶烘干均匀,不会发生堆积产生闷黄和烤焦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包括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机体(3)、入料口(4)、发热管(5)、传送带(6)、风机(8)、出风口(9)和下料口(11),所述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设在机体(3)内部,入料口(4)在机体(3)上部;所述传送带(6)设在机体(3)内部,第二电机(2)上有皮带二(18),传送带(6)通过皮带二(18)与第二电机(2)相连,传送带(6)一端与入料口(4)下部对齐,另一端与下料口(11)上部对齐;所述发热管(5)设于机体(3)内壁上部正对传送带(6),所述出风口(9)设于机体(3)上部远离入料口(4)一侧,所述风机(8)与出风口(9)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个茶叶翻动杆(7),所述茶叶翻动杆(7)均匀设置在传送带(6)上方,所述茶叶翻动杆(7)穿设在机体(3)内壁上与机体(3)转动连接,所述茶叶翻动杆(7)上均匀设有数个星状翻动板(15),所述数个茶叶翻动杆(7)之间设有传动装置(16),数个茶叶翻动杆(7)通过传动装置(16)连接在一起,所述数个茶叶翻动杆(7)与第一电机(1)之间设有一个皮带一(17),所述茶叶翻动杆(7)通过皮带一(17)与第一电机(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包括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机体(3)、入料口(4)、发热管(5)、传送带(6)、风机(8)、出风口(9)和下料口(11),所述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设在机体(3)内部,入料口(4)在机体(3)上部;所述传送带(6)设在机体(3)内部,第二电机(2)上有皮带二(18),传送带(6)通过皮带二(18)与第二电机(2)相连,传送带(6)一端与入料口(4)下部对齐,另一端与下料口(11)上部对齐;所述发热管(5)设于机体(3)内壁上部正对传送带(6),所述出风口(9)设于机体(3)上部远离入料口(4)一侧,所述风机(8)与出风口(9)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个茶叶翻动杆(7),所述茶叶翻动杆(7)均匀设置在传送带(6)上方,所述茶叶翻动杆(7)穿设在机体(3)内壁上与机体(3)转动连接,所述茶叶翻动杆(7)上均匀设有数个星状翻动板(15),所述数个茶叶翻动杆(7)之间设有传动装置(16),数个茶叶翻动杆(7)通过传动装置(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昌李坤林曹月琴陈伊苒程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弘毅智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