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缠绕翻转栅条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413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3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缠绕的翻转栅条犁,包括犁体托架、四只栅条、四只撑杆。四只栅条的一端分别与犁体托架固定连接;四只撑杆的各自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四只栅条犁壁的背面;其中上栅条撑杆的另一端与犁体托架固定连接,且位于主犁铲的后部;其余三只撑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上栅条撑杆,形成枝桠结构,且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分别设置在中上栅条、中下栅条、下栅条的后部,且分别包含在各自栅条的运行轨迹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杂物缠绕撑杆,因而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支撑强度高、不缠绕杂物的优点。

A non winding and flipping gate plow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n winding flipping gate plow, which comprises a plow body bracket, four gate bars and four braces. Four bar e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lough body bracket; back four pole of the respective en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our grid plow; the grid pol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plow bracke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and is located in the main plough shovel; the remaining three bar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other end connection bar bar, the formation of branches structure, and in the bar bar, the lower bar rod and a lower bar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pole, middle rear gate bars, bars, and were included in the running track of each bar 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avoid sundries winding pole, and thus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high strength of support and no sund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缠绕翻转栅条犁
本技术涉及一种翻转栅条犁,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避免栅条后撑缠绕杂物的翻转栅条犁的结构,属于农业机械设计制造

技术介绍
翻转栅条犁是将犁的犁壁设计成栅条形式,以减少犁壁与土伐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犁壁与土壤的粘结几率,实现翻转土伐阻力小的目的。传统的翻转栅条犁的犁壁由多根钢板条(栅条)组成,将多根钢板条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犁体托架上,多根钢板条的另一端通过一横向撑互连,形成多根板条之间镂空的栅条犁壁。这种结构的翻转栅条犁,其中的横向撑虽将多根板条连成一整体,增加了多根板条共同抵御外力的强度,但在农田土伐的翻转耕作中会缠绕诸如:地膜、滴灌水管、作物根须等杂物,使土伐翻转阻力增大,且难以清理,严重影响耕作效率,延误农时。因此,传统翻转栅条犁的栅条横向撑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翻转栅条犁如
技术介绍
所述的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缠绕的翻转栅条犁,它通过合理布置栅条后部的撑杆结构和位置,在保证栅条强度高的基础上,使撑杆不缠绕杂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无缠绕的翻转栅条犁,包括犁体托架、主犁尖、主犁铲、上栅条、中上栅条、中下栅条、下栅条、上栅条撑杆、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所述犁体托架的前端安装主犁尖和主犁铲,构成翻转栅条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栅条、中上栅条、中下栅条、下栅条的一端分别与犁体托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栅条撑杆、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的各自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上栅条、中上栅条、中下栅条、下栅条犁壁的背面;所述上栅条撑杆的另一端与犁体托架固定连接,且位于主犁铲的后部;所述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上栅条撑杆,形成以上栅条撑杆为主干,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为支干的枝桠结构,且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分别设置在中上栅条、中下栅条、下栅条的后部,且分别包含在各自栅条的运行轨迹内。本技术与传统的翻转栅条犁相比,具有以下有益贡献:1、以上栅条撑杆为主干,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为支干的枝桠结构,有利于提高撑杆整体的支撑强度;2、上栅条撑杆的另一端为底端,其位于主犁铲的后部,使上栅条撑杆尽量远离栅条末端,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上栅条撑杆缠绕杂物的可能性;3、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分别设置在中上栅条、中下栅条、下栅条的后部,且分别包含在各自栅条的运行轨迹内,使上述撑杆分别隐藏在各自栅条的后面,从而有效避免了杂物缠绕栅条。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支撑强度高、不缠绕杂物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在附图1和2中:1为犁体托架、2为主犁铲、3为主犁尖、4为上栅条、5为中上栅条、6为下栅条、7为中下栅条、8为下栅条撑杆、9为中下栅条撑杆、10为中上栅条撑杆、11为上栅条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如附图1、2所示,犁体托架1的前端安装主犁尖3和主犁铲2,构成翻转栅条犁结构。上栅条4、中上栅条5、中下栅条7、下栅条6的一端分别与犁体托架1固定连接;上栅条撑杆11、中上栅条撑杆10、中下栅条撑杆9、下栅条撑杆8的各自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上栅条4、中上栅条5、中下栅条7、下栅条6犁壁的背面;上栅条撑杆11的另一端与犁体托架1固定连接,且位于主犁铲2的后部;中上栅条撑杆10、中下栅条撑杆9、下栅条撑杆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上栅条撑杆11,形成以上栅条撑杆11为主干,中上栅条撑杆10、中下栅条撑杆9、下栅条撑杆8为支干的枝桠结构,且中中上栅条撑杆10、中下栅条撑杆9、下栅条撑杆8分别设置在中上栅条5、中下栅条7、下栅条6的后部,且分别包含在各自栅条的运行轨迹内。本技术以上栅条撑杆11为主干,中上栅条撑杆10、中下栅条撑杆9、下栅条撑杆8为支干的枝桠结构,可有效提高撑杆的支撑强度;同时上栅条撑杆11的底端位于主犁铲2的后部,使上栅条撑杆11尽量远离栅条末端,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上栅条撑杆11缠绕杂物的可能性,加之,中上栅条撑杆10、中下栅条撑杆9、下栅条撑杆8的轴向中心平面与中上栅条5、中下栅条7、下栅条6犁壁宽度上的中心平面重合,使上述撑杆分别隐藏在各自栅条的后面,从而有效避免了杂物缠绕栅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缠绕翻转栅条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缠绕的翻转栅条犁,包括犁体托架、主犁尖、主犁铲、上栅条、中上栅条、中下栅条、下栅条、上栅条撑杆、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所述犁体托架的前端安装主犁尖和主犁铲,构成翻转栅条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栅条、中上栅条、中下栅条、下栅条的一端分别与犁体托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栅条撑杆、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的各自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上栅条、中上栅条、中下栅条、下栅条犁壁的背面;所述上栅条撑杆的另一端与犁体托架固定连接;所述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上栅条撑杆,形成以上栅条撑杆为主干,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为支干的枝桠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缠绕的翻转栅条犁,包括犁体托架、主犁尖、主犁铲、上栅条、中上栅条、中下栅条、下栅条、上栅条撑杆、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所述犁体托架的前端安装主犁尖和主犁铲,构成翻转栅条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栅条、中上栅条、中下栅条、下栅条的一端分别与犁体托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栅条撑杆、中上栅条撑杆、中下栅条撑杆、下栅条撑杆的各自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上栅条、中上栅条、中下栅条、下栅条犁壁的背面;所述上栅条撑杆的另一端与犁体托架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存干张兵王艳桂庚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秆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