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24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满足安全环保要求、结构新颖的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其具体包括导电线芯,所述导电线芯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电线芯相互外切地设置于该控制电缆的中部;阻燃层,所述阻燃层包设于多个所述导电线芯外圈;护套层,所述护套层设置于所述阻燃层的外侧;总外被层,所述总外被层置于所述护套层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整体体积小、敷设空间少、道题为多股镀锡铜线绞合而成,导体体积小、无跳线、在满足电缆直流电阻的同时,达到了理想的最小外径,这样为最终电缆整体外径的控制提供了基础保障。

A thin-walled control cable for high speed rail EMU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in type control cable to meet high-speed EMU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ovel structure, it includes the conductive wire core, the core wire is multiple, in part and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wire core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control cable; the flame retardant layer, the flame retardant layer bag is arranged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wire core sheath, outer ring; the outer side of the sheath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flame retardant layer; the total outer layer, wherein the outer side of the total coating disposed in the sheath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igh-speed EMU with a thin-walled control cable, small volume, less space, laying problem for multiple strands of tinned copper wire twisted conductor, small volume, no jumper, meet in the DC resistance of the cable at the same time, reached the minimum diameter of the ideal,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of this kind of for the final overall cable diameter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
本技术涉及高铁动车组线缆
,尤其涉及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
技术介绍
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我国五纵四横轨道交通建设布局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高铁、动车组被投入高速运营中,较大方便了国人的出行。高铁、动车组车辆内部供电及传输系统中需要大量的导线电缆的连接,其敷设安全要求高,因此要求电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高,而高铁即动车组内部的电器连接用电能传输导线电缆产品,因其不舍在车辆箱体内部狭小空间,不能占用有限的空间,必须具有薄壁型、抗过载、无烟无毒、耐温、阻燃、防水、耐油、耐候等性能。因其苛刻的生产制备工艺和安全性能,较大部分配套需求被国外发展较早的轨道车辆配套公司所垄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安全环保要求、结构新颖的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包括:导电线芯,所述导电线芯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电线芯相互外切地设置于该控制电缆的中部;阻燃层,所述阻燃层包设于多个所述导电线芯外圈;护套层,所述护套层设置于所述阻燃层的外侧;总外被层,所述总外被层置于所述护套层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线芯包括置于中部的镀锡导体,所述镀锡导体的外侧包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至少为两层。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包括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进一步的,所述阻燃层为阻燃柔性PP包带层。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导电线芯的外侧包设有屏蔽层。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层为镀锡铜丝编织的金属屏蔽层。进一步的,所述护套层为聚烯烃护套层。进一步的,所述外绝缘层为阻燃聚酯醚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为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进一步的,所述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的总厚度为0.3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整体体积小、敷设空间少、道题为多股镀锡铜线绞合而成,导体体积小、无跳线、在满足电缆直流电阻的同时,达到了理想的最小外径,这样为最终电缆整体外径的控制提供了基础保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的导电线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导电线芯;2、镀锡导体;3、内绝缘层;4、外绝缘层;5、屏蔽层;6、阻燃层;7、护套层;8、总外被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包括:导电线芯1,导电线芯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导电线芯1相互外切地设置于该控制电缆的中部;阻燃层6,阻燃层6包设于多个导电线芯1外圈;护套层7,护套层7设置于阻燃层6的外侧;总外被层8,总外被层8置于护套层7的外侧。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导电线芯1包括置于中部的镀锡导体2,镀锡导体2的外侧包设有绝缘层,绝缘层至少为两层。其中,该绝缘层包括内绝缘层3和外绝缘层4。优选的,阻燃层6为阻燃柔性PP包带层。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功能开的导电线芯1的外侧包设有屏蔽层5。优选的,屏蔽层5为镀锡铜丝编织的金属屏蔽层。优选的,护套层7为聚烯烃护套层。优选的,外绝缘层4为阻燃聚酯醚绝缘层,内绝缘层3为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内绝缘层3和外绝缘层4的总厚度为0.3mm。为克服高铁动车组用哪个多线路控制连接配套的不足,本实施例公开的控制电缆经检测,性能达到EN45545-2013及EN50382国际欧盟轨道交通车辆薄壁用标准要求。本实施例的控制电缆首先采用绞合多股镀锡铜线为镀锡导体2,在镀锡导体2的外部采用双层挤包技术,同时挤包两层薄壁绝缘层,分别为阻燃聚酯醚绝缘层的外绝缘层4,以及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的内绝缘层3。高分子材料经辐照交联后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其介电强度、机械强度提高近5倍,这样在耐电压方面要优于现有技术,解决了电缆可经受电压抗过载的能力。采用了上述的阻燃聚酯醚绝缘层的外绝缘层4,其为现代航空高端配套材料,经试制可控制挤包厚度在0.1-0.2mm范围内,耐电压科大2KV,且该材料申率系数高,材料分子结构密实,该材料抑燃、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并且防水效果也极佳。在成品的双层单根绝缘导线收线过程中,采用哪个3KV火花试验收线,该双层薄壁绝缘导线具有较好的耐高/低温、抗过载、耐油、防水、阻燃等特性。本实施例公开的控制电缆进行至少两芯的组合成缆,在成缆时采用阻燃柔性PP包带层作为阻燃层6,确保控制电缆圆整不松散,为确保成缆好的多芯控制电缆不受外界电磁干扰,设计了屏蔽层5进行屏蔽。最后是最外层的总外被层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整体体积小、敷设空间少、道题为多股镀锡铜线绞合而成,导体体积小、无跳线、在满足电缆直流电阻的同时,达到了理想的最小外径,这样为最终电缆整体外径的控制提供了基础保障。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线芯(1),所述导电线芯(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电线芯(1)相互外切地设置于该控制电缆的中部;阻燃层(6),所述阻燃层(6)包设于多个所述导电线芯(1)外圈;护套层(7),所述护套层(7)设置于所述阻燃层(6)的外侧;总外被层(8),所述总外被层(8)置于所述护套层(7)的外侧;所述导电线芯(1)包括置于中部的镀锡导体(2),所述镀锡导体(2)的外侧包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至少为两层;所述绝缘层包括内绝缘层(3)和外绝缘层(4);所述外绝缘层(4)为阻燃聚酯醚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3)为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铁动车组用薄壁型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线芯(1),所述导电线芯(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电线芯(1)相互外切地设置于该控制电缆的中部;阻燃层(6),所述阻燃层(6)包设于多个所述导电线芯(1)外圈;护套层(7),所述护套层(7)设置于所述阻燃层(6)的外侧;总外被层(8),所述总外被层(8)置于所述护套层(7)的外侧;所述导电线芯(1)包括置于中部的镀锡导体(2),所述镀锡导体(2)的外侧包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至少为两层;所述绝缘层包括内绝缘层(3)和外绝缘层(4);所述外绝缘层(4)为阻燃聚酯醚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3)为辐照交联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春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宇光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