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9774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0:43
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它涉及一种热网系统。以解决现有换热站存在“小温差大流量”的弊端,耗费能量大且人力多,供热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换热站中使用的换热器的密封性差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一次网供水管的进水端与热水源的出水端相连通,一次网供水管的出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的上进水口相连通,一次网回水管进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的下出水口相连通,一次网回水管出水端与热水源的回水端相连通,二次网供水管的进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上出水口相连通,二次网供水管出水端与用户进水端相连接,用户回水端与二次网回水管的进水端相连通,二次网回水管出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的下进水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中供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
技术介绍
换热站在设计上普遍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后期设计改进虽然在设备的节能方面投加电动调节阀或分布变频以及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仪器仪表与智能控制器,但是自动程度任然不高。具体表现如下:一网系统调控失衡,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热网进行平衡调节,多数调节采用人工干预手动设置一网电动阀或一网循环泵参数进行滞后型调节,仍有过热、抢热现象出现。二网系统调节节能效果不如预期,对循环泵和补水泵的控制局限于一种或两种单一控制,要不利用压差,要不利用温差进行简易调控。实质上任然存在“小温差大流量”的运行模式,对能源的节省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上述设备的缺点是:使得热力系统运营能耗加大,导致原本可以节省的资源出现浪费。能够通过自动调节的地方采用手动控制或不正确的自动控制,没有对节能减排的宗旨理念进行实际体现。上述弊端导致原因是当出现一网热源不足的情况下,且二网的供水温度设定值依然采用之前的参数仍然认为热量不够进而加大一网热循环,导致一网耗电量加大,并且出现各个站抢热现象,最终形成热量分布不均,站点该热的不热,温度稍微低的更低。同时操作人员为了是热源平衡,在缺乏自动调平的情况下对各站点进行人工干预,导致人力资源额外付出且效率低下。系统自动调节采用单一温度或压力控制导致多维因素出现后系统供暖曲线不能及时得到调整和改善,在压差控制二网循环泵的情况下,当压差长期处于低位时系统循环泵一直大负荷运转导致电能出现高耗。当室外温度补偿没有合理设定修正值导致供暖曲线出现反控制也会导致能源的浪费。当单一采用定流量的质调节或者定温度的量调节均会出现供暖比例失衡,调节效率不高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解决现有换热站存在“小温差大流量”的弊端,耗费能量大且人力多,供热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换热站中使用的换热器的密封性差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它包括密封式换热器、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回水管、二次网供水管、二次网回水管、驱动泵、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测温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测温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密封式换热器包括第一固定压紧板、第二固定压紧板、N个换热板片和4N个密封套,多个换热板片竖直并列设置在第一固定压紧板和第二固定压紧板之间,每个换热板片的每个端角处加工有一个通孔,每个通孔内设置有一个密封套,第二固定压紧板的四个端角处依次加工有上进水口、下出水口、下进水口和上出水口,所述一次网供水管的进水端与热水源的出水端相连通,一次网供水管的出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的上进水口相连通,一次网供水管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驱动泵、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测温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一次网回水管的进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的下出水口相连通,一次网回水管的出水端与热水源的回水端相连通,一次网回水管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测温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二次网供水管的进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的上出水口相连通,二次网供水管的出水端与用户进水端相连接,用户回水端与二次网回水管的进水端相连通,二次网回水管的出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的下进水口相连通,所述驱动泵、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测温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测温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进一步优选方案为:4N个密封套包括2N个第一密封套和2N个第二密封套,每个第一密封套包括第一套本体,第一套本体的一端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多个第一矩形锯齿,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矩形锯齿之间间隙设置,第一套本体的另一端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多个第二矩形锯齿,每两个相邻的第二矩形锯齿之间间隙设置;每个第二密封套包括第二套本体,第二套本体的一端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多个第三矩形锯齿,每两个相邻的第三矩形锯齿之间间隙设置,第二套本体的另一端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多个第四矩形锯齿,每两个相邻的第四矩形锯齿之间间隙设置,第二套本体的一端通过多个第三矩形锯齿与其靠近的第一套本体的多个第一矩形锯齿相配合,第二套本体的另一端通过多个第四矩形锯齿与其靠近的第一套本体的多个第二矩形锯齿相配合,第二套本体外壁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多个透水槽。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进一步优选方案为:第一驱动靠近第二固定压紧板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靠近热源设置。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进一步优选方案为:二次网供水管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测温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测温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进一步优选方案为:二次网回水管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四测温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第四测温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它还包括补水组件,补水组件包括主补水管、副补水管、热量循环泵、补水箱和两个补水泵,主补水管的一端连通在第二固定压紧板的下进水口处,主补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补水箱,二次网回水管的出水端连通在主补水管上,副补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在主补水管上,热量循环泵设置在主补水管上,热量循环泵靠近第二固定压紧板设置,两个补水泵分别设置在主补水管和副补水管上。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进一步优选方案为:主补水管上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流量开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由控制器根据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回水管、二次网供水管和二次网回水管的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自动调节,使换热站运行更加节能、高效、稳定,使管网热力、水力快速平衡,自动实现“大温差小流量”运行模式。本技术能够实行接受管理,建立热源、管网、换热站一体式结构,达到满足供热需求,节能降耗的目的。2、本技术能够实现热力自控调节的方式,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回水管、驱动泵、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测温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密封式换热器和控制器之间相互配合实现热均衡控制模式;二次网供水管、二次网回水管、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测温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密封式换热器和控制器之间相互配合实现室外温度补偿控制和分时段温度控制模式。3、本技术能够实现自动补偿运行,实现节能降耗供需平衡。把室外温度作为气候补偿参数对热力系统进行系数补偿,从而更合理有效地提高一次网热力分配效率。按照各站现场所设定的舒适时间表,在相应的时间段内由各二级站根据室外温度自动对供水温度进行计算和调节。在不同的室外温度条件下,保证不同的二次网供水温度。通过控制器输入二次供水温度调节曲线,系统通过检测二次网供水温度和室外温度,自动调节一次网的阀门开度或循环泵频率从而达到二次网的合理设定供水温度值,实现热量的有效调节过程。保证用户室内温度满足采暖标准要求,节省能量,避免能源浪费,使热网经济高效运行。4、密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合理且密封性能稳定持久,通过N个换热板片和4N个密封套之间相互配合有效解决了换热板片之间密封不严导致漏水的弊端,不影响N个换热板片之间的换热工作过程且能够有效避免漏水的问题发生,使密封式换热器的运行过程更加安全可靠且节能。5、通过本技术的样机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密封式换热器(1)、一次网供水管(2)、一次网回水管(3)、二次网供水管(4)、二次网回水管(5)、驱动泵(6)、第一流量传感器(7)、第一测温传感器(8)、第一压力传感器(9)、第二流量传感器(10)、第二测温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和控制器(13);密封式换热器(1)包括第一固定压紧板(1‑1)、第二固定压紧板(1‑2)、N个换热板片(1‑3)和4N个密封套,多个换热板片(1‑3)竖直并列设置在第一固定压紧板(1‑1)和第二固定压紧板(1‑2)之间,每个换热板片(1‑3)的每个端角处加工有一个通孔,每个通孔内设置有一个密封套,第二固定压紧板(1‑2)的四个端角处依次加工有上进水口(1‑5)、下出水口(1‑6)、下进水口(1‑7)和上出水口(1‑8),所述一次网供水管(2)的进水端与热水源的出水端相连通,一次网供水管(2)的出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1‑2)的上进水口(1‑5)相连通,一次网供水管(2)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驱动泵(6)、第一流量传感器(7)、第一测温传感器(8)和第一压力传感器(9),一次网回水管(3)的进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1‑2)的下出水口(1‑6)相连通,一次网回水管(3)的出水端与热水源的回水端相连通,一次网回水管(3)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流量传感器(10)、第二测温传感器(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2),二次网供水管(4)的进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1‑2)的上出水口(1‑8)相连通,二次网供水管(4)的出水端与用户进水端相连接,用户回水端与二次网回水管(5)的进水端相连通,二次网回水管(5)的出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1‑2)的下进水口(1‑7)相连通,所述驱动泵(6)、第一流量传感器(7)、第一测温传感器(8)、第一压力传感器(9)、第二流量传感器(10)、第二测温传感器(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2)分别与控制器(13)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密封式换热器(1)、一次网供水管(2)、一次网回水管(3)、二次网供水管(4)、二次网回水管(5)、驱动泵(6)、第一流量传感器(7)、第一测温传感器(8)、第一压力传感器(9)、第二流量传感器(10)、第二测温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和控制器(13);密封式换热器(1)包括第一固定压紧板(1-1)、第二固定压紧板(1-2)、N个换热板片(1-3)和4N个密封套,多个换热板片(1-3)竖直并列设置在第一固定压紧板(1-1)和第二固定压紧板(1-2)之间,每个换热板片(1-3)的每个端角处加工有一个通孔,每个通孔内设置有一个密封套,第二固定压紧板(1-2)的四个端角处依次加工有上进水口(1-5)、下出水口(1-6)、下进水口(1-7)和上出水口(1-8),所述一次网供水管(2)的进水端与热水源的出水端相连通,一次网供水管(2)的出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1-2)的上进水口(1-5)相连通,一次网供水管(2)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驱动泵(6)、第一流量传感器(7)、第一测温传感器(8)和第一压力传感器(9),一次网回水管(3)的进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1-2)的下出水口(1-6)相连通,一次网回水管(3)的出水端与热水源的回水端相连通,一次网回水管(3)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流量传感器(10)、第二测温传感器(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2),二次网供水管(4)的进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1-2)的上出水口(1-8)相连通,二次网供水管(4)的出水端与用户进水端相连接,用户回水端与二次网回水管(5)的进水端相连通,二次网回水管(5)的出水端与第二固定压紧板(1-2)的下进水口(1-7)相连通,所述驱动泵(6)、第一流量传感器(7)、第一测温传感器(8)、第一压力传感器(9)、第二流量传感器(10)、第二测温传感器(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2)分别与控制器(13)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节能式热网系统,其特征在于:4N个密封套包括2N个第一密封套(1-9)和2N个第二密封套(1-10),每个第一密封套(1-9)包括第一套本体,第一套本体的一端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多个第一矩形锯齿(19),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矩形锯齿(19)之间间隙设置,第一套本体的另一端沿其圆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占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口宏远工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