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932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7:4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包括基础层,在所述基础层的一侧依次设置界面层、保温层、抗裂保护层和防水保护层;所述保温层由复合硅酸镁制成,且所述保温层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界面层固定连接。本申请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通过由复合硅酸镁制成的保温层实现阻燃,实现无需增设阻燃层也可达到保温且阻燃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
本申请涉及一种墙体保温系统,特别是一种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
技术介绍
墙体保温构造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和工期的一项重要技术,尤其是在寒冷的地区施工,采用合理的墙体保温构造不仅能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费用,减少污染环境,而且能给用户提供一个更舒适温暖的居住环境,墙体保温构造依据采用的保温材料而有很大的差异。现有的室内保温材料多用苯板,但其缺点是不耐老化、变形系数大、稳定性差、安全性差、易燃烧、生态环保性差、施工难度大、工程成本较高、其资源有限且难以循环利用。因此,目前的保温墙体均需要再增设阻燃层,来满足阻燃的安全要求,从而给现场施工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而且,易燃的保温层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目前,上述问题尚未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保温墙体均需增设阻燃层而导致施工难度增加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通过由复合硅酸镁制成的保温层实现阻燃,实现无需增设阻燃层也可达到保温且阻燃的技术效果。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包括基础层,在所述基础层的一侧依次设置界面层、保温层、抗裂保护层和防水保护层;所述保温层由复合硅酸镁制成,且所述保温层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界面层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中,所述界面层由界面砂浆制成。如上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中,所述界面层与所述基础层之间形成结合面,所述结合面为毛面结构或凹凸结构。如上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中,所述保温层包括自所述界面层至所述抗裂保护层依次设置的基础保温层和主体保温层。如上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中,所述抗裂保护层由抗裂砂浆制成。如上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中,所述抗裂保护层内设置有至少两层网格布。如上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中,所述网格布为耐碱加强网格布。如上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中,所述防水保护层由耐水腻子制成。如上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中,所述固定件为保温钉。如上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中,所述结合面的平均拉毛长度为5毫米;所述基础保温层的厚度为10mm;所述主体保温层的厚度为15mm至20mm;所述抗裂保护层的厚度为3mm;所述防水保护层的厚度为2mm;所述保温钉与墙脚之间的距离为50mm至100mm,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温钉之间的距离为800mm。本申请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通过由复合硅酸镁制成的保温层实现阻燃,实现无需增设阻燃层也可达到保温且阻燃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础层,12、结合面,2、界面层,31、基础保温层,32、主体保温层,4、抗裂保护层,5、防水保护层,6、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申请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图式,用以说明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包括基础层1,在所述基础层1的一侧依次设置界面层2、保温层、抗裂保护层4和防水保护层5;所述保温层由复合硅酸镁制成,且所述保温层3通过固定件6与所述界面层2固定连接。本申请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通过由复合硅酸镁制成的保温层实现阻燃,实现无需增设阻燃层也可达到保温且阻燃的技术效果。其中,复合硅酸镁(或者复合硅酸镁保温材料),是选用轻质矿物原料,采用干法工艺制成的,其具有优良的隔热、防火、抗压性能,是理想的建筑节能材料;其导热系数为0.035W/m·K(25℃)至0.058W/m·K(25℃),干密度为215Kg/m3至225Kg/m3,抗压强度为144KPa至154KPa,抗拉强度为137KPa至147KPa,粘结强度为172KPa至182KPa。下面以图1为例说明本申请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的具体施工工序。1、处理所述基础层1。所述基础层1可以是由混凝土制成的墙体或者其他各种砌体墙。先除垢,即将所述基础层1有粉尘、灰尘、青苔、油垢、空鼓等影响物料粘结性的因素排除干净;再找平,即对所述基础层1不平整的,通过铝靠尺、拉绳和目测等方法找出不平的厚度,用水泥沙浆找平所述基础层1。在此应注意的是,找平后的所述基础层1应保持一定的粗燥度,使其拉毛时具有很好的粘结性。2、处理界面层2。所述界面层2可以由界面砂浆制成。其中,界面砂浆是由高分子聚合物乳液与助剂配制成的界面剂与水泥和中砂按重量1:1:1的比例混合均匀搅拌而成的砂浆。为了保证由复合硅酸镁制成的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基础层1能牢固粘接,所述界面层2与所述基础层1之间形成结合面12,所述结合面12为毛面结构或凹凸结构。即在所述基础层1上应用界面砂浆做界面拉毛处理。在此应注意的是,界面拉毛时用滚筒将界面砂浆在所述基础层1上拉毛,使所述基础层1凸凹不平,所述结合面12的平均拉毛长度为5mm左右,确保复合硅酸镁的粉料与所述基础层1的粘接力达到最佳效果。3、搅拌复合硅酸镁的粉料。将该粉料取出,倒在干净的不渗水的衬板上,用配置的专门标准量器(白桶),按每袋该粉料(约15Kg)加水约27Kg(约1桶)的比例(粉水重量比为大约1:1.8)将该粉料与水均匀混合,先用铁锹人工预搅拌、后采用电搅拌器精细搅拌成膏状,至少一次性侧墙能上料达2cm以上。具体加水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搅拌至不脱水、不粉糟、易于施工即可,加水量不宜大,以用手揉团出膏泥不滴水为宜;每次施工周期备料不宜过多,必须在4小时内用完,更不能过夜使用。4、处理所述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自所述界面层2至所述抗裂保护层4依次设置的基础保温层31和主体保温层32。先做所述基础保温层31:将第3步骤中搅拌好的复合硅酸镁料按照先顶后底、从上至下的原则,用抹子将搅拌好的复合硅酸镁料抹在所述界面层2上,所述基础保温层31的厚度以10mm左右为宜,施工时严禁出现空鼓、不实等现象,所述基础保温层31要求厚薄均匀,只需压实不需压光;再所述主体保温层32:待所述基础保温层31干燥至7-8成后,按所述基础保温层31的施工方法做所述主体保温层32,所述主体保温层32的厚度以15mm至20mm为宜,施工时一定保证所述主体保温层32平整、厚薄均匀并尽量压光;重复本步骤,直到达到设计的厚度,所述主体保温层32达到厚度后必须使用靠尺找平,所述主体保温层32完成整体平整,2m靠尺偏差小于5mm;最后表面收光成型:待所述保温层施工成型4小时至5小时后,进行表面收光;收光时,要用抹刀稍用力纵横交错地边压边收,若有不平处或收不光的地方,再补充材料填补,直至表面平整、光滑、厚薄均匀为止;收光后的抹面层大约16小时凝固成型,36小时后达到七、八成干。5、安装所述抗裂防护层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保温层不受破坏及所述保温层的保温性能,所述抗裂保护层4由抗裂砂浆制成,并且,所述抗裂保护层4中可以设置至少两层网格布。其中,抗裂砂浆是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包括基础层(1),在所述基础层(1)的一侧依次设置界面层(2)、保温层、抗裂保护层(4)和防水保护层(5);所述保温层由复合硅酸镁制成,且所述保温层通过固定件(6)与所述界面层(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包括基础层(1),在所述基础层(1)的一侧依次设置界面层(2)、保温层、抗裂保护层(4)和防水保护层(5);所述保温层由复合硅酸镁制成,且所述保温层通过固定件(6)与所述界面层(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层(2)由界面砂浆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层(2)与所述基础层(1)之间形成结合面(12),所述结合面(12)为毛面结构或凹凸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包括自所述界面层(2)至所述抗裂保护层(4)依次设置的基础保温层(31)和主体保温层(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硅酸镁墙体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保护层(4)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信伟业保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