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91026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内设有依次相连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第三净化槽和储水槽;所述第一净化槽顶部端口设有进水管,第一净化槽靠近底部侧壁上设有碎石过滤层;所述第二净化槽靠近顶部端口侧壁与第一净化槽通过碎石过滤层连通,且第二净化槽靠近底部侧壁上设有陶粒砂石层;所述第三净化槽靠近顶部端口侧壁与第二净化槽通过陶粒砂石层连通,且第三净化槽底部设有过滤棉层;所述储水槽设于第三净化槽底部,且通过过滤棉层与第三净化槽连通。通过多级过滤槽及生态过滤层逐级过滤,利于截留及沉降、分离杂质,过滤效果良好,且不易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导致各水域富营养化严重,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滤床汇集了微生物、植物、浮游动物的废水处理功能,同时也具有绿化和美化环境的功能,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利用生态滤床技术处理废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在外观上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它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废水处理能力的绿化区和环境美化区,即在绿化带的地方均可兼具废水处理功能,节约土地。但是现有的生态过滤床常采用多层生态层重叠结构过滤实现水质净化,被生态层截留的杂质易被水流携带走,净化效果较差,且生态层易堵塞,降低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生态过滤床常采用多层生态层重叠结构过滤实现水质净化,被生态层截留的杂质易被水流携带走,净化效果较差,且生态层易堵塞,降低净化效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通过多级过滤槽及生态过滤层逐级过滤,利于截留及沉降、分离杂质,过滤效果良好,且不易堵塞。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床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内设有依次相连第一净化槽(2)、第二净化槽(3)、第三净化槽(4)和储水槽(5);所述第一净化槽(2)顶部端口设有进水管(6),第一净化槽(2)靠近底部侧壁上设有碎石过滤层(7);所述第二净化槽(3)靠近顶部端口侧壁与第一净化槽(2)通过碎石过滤层(7)连通,且第二净化槽(3)靠近底部侧壁上设有陶粒砂石层(8);所述第三净化槽(4)靠近顶部端口侧壁与第二净化槽(3)通过陶粒砂石层(8)连通,且第三净化槽(4)底部设有过滤棉层(9);所述储水槽(5)设于第三净化槽(4)底部,且通过过滤棉层(9)与第三净化槽(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内设有依次相连第一净化槽(2)、第二净化槽(3)、第三净化槽(4)和储水槽(5);所述第一净化槽(2)顶部端口设有进水管(6),第一净化槽(2)靠近底部侧壁上设有碎石过滤层(7);所述第二净化槽(3)靠近顶部端口侧壁与第一净化槽(2)通过碎石过滤层(7)连通,且第二净化槽(3)靠近底部侧壁上设有陶粒砂石层(8);所述第三净化槽(4)靠近顶部端口侧壁与第二净化槽(3)通过陶粒砂石层(8)连通,且第三净化槽(4)底部设有过滤棉层(9);所述储水槽(5)设于第三净化槽(4)底部,且通过过滤棉层(9)与第三净化槽(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过滤层(7)的厚度为200~260mm,且粒径分布为:含15%的粒径为1~5mm的颗粒,20%的粒径为6~10mm的颗粒,65%的粒径为11~30mm的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砂石层(8)的厚度为300~400mm,且陶粒砂石层(8)依次包括卵石层、轻质陶粒层和火山石层,所述卵石层粒径为20~30mm、厚度为60~80mm,所述轻质陶粒层粒径为10~20、厚度为200~300mm,所述火山石层粒径为15~20mm,厚度为50~6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棉层(9)采用活性炭过滤棉,所述活性炭过滤棉厚度为10~20mm,孔径为15~20PP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晶陈继红徐兵曹粲仇鹏程徐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科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