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涛洋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再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9093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再回收装置,包括污水集水池和进水管,所述污水集水池一侧的底部连通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污水集水池通过导液管与絮凝池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絮凝池上表面的一侧设有加药箱,所述絮凝池的另一侧的顶部通过导液管与曝气池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曝气池另一侧的顶部通过导液管与电解池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导液管固定在污水集水池上表面的中间,且与污水集水池连通,所述导液管内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顶端焊接有挂钩,且通过挂钩挂接在进水管的顶部,此污水处理再回收装置结构简单,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处理过程的持续,大大节约了水资源,避免了水资源的过度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再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再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城镇人口的增长以及工业的发展,水资源不断受到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严重威胁。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得当的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中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威胁人们的饮水安全,因此水资源保护势在必行,现如今,污水的处理是普遍关注的热点,水污染的综合防治己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改善污水的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费用和能耗,仍是重要的研究内容。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考虑水资源规划、水体用途、发展区域性水污染防治,目前国内污水处理设备大多针对大型的国有企业,设备庞大系统繁杂,对处于起步阶段众多的中小企业,因为污水处理设备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都很高,污水处理几乎是纸上谈兵,因为处理工艺针对性不强或不匹配,即使污水处理运行也是事倍功半。常此以往,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直排的纳污水体的冲击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现有的装置,在处理污水之后,均是以排放出去为目的,这样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在进行污水处理之后,在进行装置的清理时,过程比较繁琐,并且清理过程中不能进行污水的处理,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污水处理再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再回收装置,包括污水集水池(1)和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集水池(1)一侧的底部连通有导液管(11),所述导液管(11)上安装有阀门(12),所述污水集水池(1)通过导液管(11)与絮凝池(13)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絮凝池(13)上表面的一侧设有加药箱(17),所述絮凝池(13)的另一侧的顶部通过导液管(11)与曝气池(18)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曝气池(18)另一侧的顶部通过导液管(11)与电解池(19)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导液管(11)固定在污水集水池(1)上表面的中间,且与污水集水池(1)连通,所述导液管(11)内设置有固定管(3),所述固定管(3)的顶端焊接有挂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再回收装置,包括污水集水池(1)和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集水池(1)一侧的底部连通有导液管(11),所述导液管(11)上安装有阀门(12),所述污水集水池(1)通过导液管(11)与絮凝池(13)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絮凝池(13)上表面的一侧设有加药箱(17),所述絮凝池(13)的另一侧的顶部通过导液管(11)与曝气池(18)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曝气池(18)另一侧的顶部通过导液管(11)与电解池(19)一侧的顶部连通,所述导液管(11)固定在污水集水池(1)上表面的中间,且与污水集水池(1)连通,所述导液管(11)内设置有固定管(3),所述固定管(3)的顶端焊接有挂钩(4),且通过挂钩(4)挂接在进水管(2)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的正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霖
申请(专利权)人:沈涛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