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发生器及负压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9053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发生器及负压发生装置,属于流体计量技术领域。该负压发生器包括本体,本体设有第一气路通孔和用于液体流通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气路通孔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一腔体的至少部分的横截面积在液体的流通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二腔体的与第一腔体连通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在液体的流通方向上逐渐增大。该负压发生器的结构设计合理,产生负压的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压发生器及负压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流体计量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负压发生器及负压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流体计量及控制是计量科学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这一工作,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能源危机、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当今时代,灌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流体定容积、定液位等重要指标所采取的控制技术将直接关系企业节能减排和关系企业效益,与企业的竞争力密切相关。在桶装水行业,定量灌装、称重灌装都是对流体进行定量控制,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桶装水的桶回收后反复使用,各企业的桶存在规格差异,而水企使用的桶种类来源不一,水行业对桶的标准也一直在讨论和研究中。由于灌装的桶型多样性,水企在实际生产中将碰到同一规格的桶型存在容积差异的问题,并导致在灌装时易出现灌装液位高低不一致并产生灌冒浪费现象。因此在一条定量灌装生产线上如果同时出现不同规格(或同一规格不同生产厂家)的桶型进行灌装时,大量出现小桶灌冒也是必然。更何况目前大多数中小水企因为成本等种种原因无法采用精确的定量灌装技术,灌冒浪费普遍存在,因此大量中小水企需要一种物美价廉的定液位控制设备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以桶装水灌装为例,现有饮用水定液位的方式通常为两种:电子式和机械式。一、电子式通常采用电子传感器,通过电导率变化来识别水是否已到设定液位,这种方式需要水具有一定的电导率,电导率低的液体,例如纯净水就无法使用此方式,电子传感器接触液体,本身是否能满足工况要求,例如能否长时间接触食品介质比满足食品级要求,感应头能否长时间满足耐腐蚀或耐氧化要求等,对电子式都提出挑战。二、电子式采用光识别技术,检测液位是否到达指定液位,由于光对于瓶体的折射有要求,不同容器外壳的折射有差异以及灌装时液体飞溅导致容器外壳折射率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液位错误识别,该种方法计算复杂,精度较低,无法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三、机械式通常通过浮子来进行液位识别,用于桶装水灌装时,存在安装体积大,反应慢,构件难满足食品级及高强度工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发生器,该负压发生器结构合理,负压产生稳定。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发生装置,该负压发生装置包括上述的负压发生器,且该负压发生装置具有上述负压发生器的全部功能。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负压发生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第一气路通孔和用于液体流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气路通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至少部分的横截面积在所述液体的流通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腔体的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在所述液体的流通方向上逐渐增大。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腔体的外廓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段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为直线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为弧形段,且所述第二连接段朝向所述本体的外部凹陷。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的最小距离。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腔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均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部分连通,所述第一气路通孔与所述第一部分连通。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廓包括两个第四连接段,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段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中间部和位于所述中间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本体中心的一侧分别设有环形槽。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负压发生装置,包括灌装头、管道、压力控制器、气路管线和上述的负压发生器;所述灌装头设有用于液体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负压发生器和所述灌装头均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负压发生器位于所述液体的流通方向的上游,所述灌装头位于所述液体的流通方向的下游;所述灌装头的靠近所述负压发生器的一端设有第二气路通孔,所述灌装头还设有第三气路通孔,所述第三气路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路通孔连通,其另一端抵近于所述灌装头的远离所述负压发生器的一端端面;所述第一气路通孔分别通过所述气路管线与所述第二气路通孔和所述压力控制器连通。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气路通孔内置于所述灌装头的内壁。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路通孔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具有间隙。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的轴线、所述第二腔体的轴线和所述灌装头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负压发生器的结构合理、实用性强,负压产生稳定,使用寿命长。该负压发生装置的结构紧凑,灌装效率高,无需使灌装介质与电子传感器件接触,能够确保食品安全,且能够快速识别压力,不受电导率、折射率影响,抗干扰能力强,通过及时检测压力变化,向控制装置传送压力变化信号,从而有效避免灌冒现象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负压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负压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灌装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B的剖视示意图。图标:10-本体;11-第一连接部;20-第一腔体;21-第一连接段;22-第二连接段;23-第三连接段;30-第二腔体;31-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33-第三部分;34-第四连接段;40-第一气路通孔;50-灌装头;51-第二通道;52-第二气路通孔;53-第三气路通孔;60-管道;70-气路管线;80-压力控制器;110-环形槽;531-第一段;532-第二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负压发生器及负压发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第一气路通孔和用于液体流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气路通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至少部分的横截面积在所述液体的流通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腔体的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在所述液体的流通方向上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第一气路通孔和用于液体流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气路通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至少部分的横截面积在所述液体的流通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腔体的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在所述液体的流通方向上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腔体的外廓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段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为直线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为弧形段,且所述第二连接段朝向所述本体的外部凹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的最小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腔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均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品熠铧烨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