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系统安全状态综合监测及智能分析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9020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系统安全状态综合监测及智能分析方法,该方法融合了三种传感监测技术,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监测结构温度等低频数据,采用修正应力‑应变技术监测钢轨横、垂向应力等高频数据,对于道岔尖轨等难以接触测量的敏感结构,利用视频感知技术观测结构大变形及表面状态,形成铁路轨道系统从外观到内在、从高频到低频的全天候系统监测。通过对采集的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可有效对轨道状态进行评估、诊断及预测,进而实现轨道安全状态及时预警。本发明专利技术测点布置合理,监测过程自动程度高,对线路状态评估准确,对异常情况预警及时,实现了铁路轨道系统服役的安全可控,为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safety state of the track system

\u672c\u53d1\u660e\u516c\u5f00\u4e86\u4e00\u79cd\u8f68\u9053\u7cfb\u7edf\u5b89\u5168\u72b6\u6001\u7efc\u5408\u76d1\u6d4b\u53ca\u667a\u80fd\u5206\u6790\u65b9\u6cd5\uff0c\u8be5\u65b9\u6cd5\u878d\u5408\u4e86\u4e09\u79cd\u4f20\u611f\u76d1\u6d4b\u6280\u672f\uff0c\u57fa\u4e8e\u5149\u7ea4\u5149\u6805\u6280\u672f\u76d1\u6d4b\u7ed3\u6784\u6e29\u5ea6\u7b49\u4f4e\u9891\u6570\u636e\uff0c\u91c7\u7528\u4fee\u6b63\u5e94\u529b\u2011\u5e94\u53d8\u6280\u672f\u76d1\u6d4b\u94a2\u8f68\u6a2a\u3001\u5782\u5411\u5e94\u529b\u7b49\u9ad8\u9891\u6570\u636e\uff0c\u5bf9\u4e8e\u9053\u5c94\u5c16\u8f68\u7b49\u96be\u4ee5\u63a5\u89e6\u6d4b\u91cf\u7684\u654f\u611f\u7ed3\u6784\uff0c\u5229\u7528\u89c6\u9891\u611f\u77e5\u6280\u672f\u89c2\u6d4b\u7ed3\u6784\u5927\u53d8\u5f62\u53ca\u8868\u9762\u72b6\u6001\uff0c\u5f62\u6210\u94c1\u8def\u8f68\u9053\u7cfb\u7edf\u4ece\u5916\u89c2\u5230\u5185\u5728\u3001\u4ece\u9ad8\u9891\u5230\u4f4e\u9891\u7684\u5168\u5929\u5019\u7cfb\u7edf\u76d1\u6d4b\u3002 Through the fusion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multi-source data, we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diagnose and predict the track state, and achieve track safety status early warning. The layout of the measuring points is reasonable, the monitoring process is highly automated, the state of the line is accurately assessed, and the abnormal situations are early warn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safety and controllable operation of the railway track system, and provide reliable guarantee for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t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系统安全状态综合监测及智能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工程监控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系统安全状态综合监测及智能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铁路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骨干,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轨道运输发展迅猛,运营品质及建设规模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随着高速铁路建设浪潮的推进,线路及基础设施的安全服役问题日益凸显。高速铁路的运营实践表明,在长期反复荷载作用下,以线路、桥隧为代表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微观伤损、主要结构部件的功能劣化、基础结构状态与性能演变是不可避免的。线路作为与车轮接触的关键结构,其本身在列车及温度荷载下的受力变形极为复杂,一旦发生胀轨、断轨等情况将直接导致列车翻覆、掉道等重大事故。路基、桥隧结构作为线路基础的重要组成,广泛应用于各类轨道工程,其稳定性直接影响线路工程的安全、平顺。其中路基、隧道结构在施工质量严控下,温度效应、列车效应并不突出,对线路结构影响相对较小。而桥梁与轨道在受力变形上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关系复杂且受多场耦合作用的多层结构,桥梁变形会直接导致线路受力破坏、变形严重超限等,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轨道系统安全状态综合监测及智能分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系统安全状态综合监测及智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S1、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采集轨道系统在低频下的应力、位移和温度数据;S2、利用视频传感器监测轨道系统中道岔尖轨的位移数据;S3、利用应力花贴采集轨道系统中钢轨在高频下的垂向应力和横向应力数据;S4、对步骤S1至S3采集得到的轨道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轨道系统受力和变形的监测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及BP神经网络对轨道受力与变形进行预测;S5、设定阈值,结合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可能发生的破坏进行预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系统安全状态综合监测及智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S1、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采集轨道系统在低频下的应力、位移和温度数据;S2、利用视频传感器监测轨道系统中道岔尖轨的位移数据;S3、利用应力花贴采集轨道系统中钢轨在高频下的垂向应力和横向应力数据;S4、对步骤S1至S3采集得到的轨道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轨道系统受力和变形的监测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及BP神经网络对轨道受力与变形进行预测;S5、设定阈值,结合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可能发生的破坏进行预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S1.1、将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粘贴在轨道系统的钢轨、轨道板、底座板的表面,采集钢轨、轨道板及底座板的应力数据;S1.2、将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安装在轨道系统上,监测钢轨与轨道板、轨道板与底座板及桥梁梁端的相对位移数据;S1.3、将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布置在轨道系统上,监测轨道板、底座板、桥梁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包括:S1.2.1、在轨道板、底座板、桥梁梁面及梁端安装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的固定端,在钢轨上安装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的移动端;S1.2.2、根据每个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固定端和移动端距离选取相应长度的牵引钢丝,连接对应的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的固定端和移动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包括:S1.3.1、对轨道板、底座板、桥梁表面进行打孔,将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孔内并做密封处理;S1.3.2、利用光栅光纤温度传感器测量板中、板边和板角的温度;S1.3.3、在轨道板两轨枕间打孔放置温度传感器来测量板边温度;S1.3.4、在距轨道板的板边150mm和70mm处打孔放置温度传感器来测量板角温度;S1.3.5、将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大气中,测得环境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S2.1、在所述道岔尖轨的轨腰位置粘贴标尺,其中标尺长度大于道岔尖轨伸缩的极限长度;S2.2、利用固定在护栏上的夹块将中空的摄像头安装杆固定在护栏上,视频传感器的摄像头视线垂直于标尺,垂足为标尺零刻线,将视频传感器的连接线路从摄像头安装杆的中空部分穿出与设备连接;S2.3、采用以下公式对伸缩量进行修正:其中,S为摄像头至标尺距离;d0近似为道岔尖轨动程;x2非密贴状态尖轨位移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S4.1、采用BP神经网络,将24小时内连续的气温监测值作为一组输入数据,用轨温、应力、位移作为输出数据,采用多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进行BP神经网络训练;S4.2、采用傅里叶插值对气象预报中的气温数据进行增采样,将增采样后的数据输入训练的BP神经网络,对常规状态下轨温、应力、位移进行预测;S4.3、基于长期监测数据,构建以气温预报值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对极端条件下的轨温、应力、位移进行预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S5.1、以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中对尖轨位移和基本轨位移的限值作为一级报警阈值,将实时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亮蔡小培周陈一马卓然常文浩杨晓吕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铁路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