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91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出口管道(2)、连通管道(6),其特征在于:在高于贮存容器(1)底部出料口上方固定有出口管道(2),出口管道(2)外侧固定有连通管道(6),在出口管道(2)与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在连通管道(6)的连接口两端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通过关闭阀门(5、5‑1、5‑2),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液体物料储存容器上安装的管道及阀门,具有相互替用、加强密封性能、防漏、灭菌、细菌隔离、方便清洗、方便物料进出容器及容器与容器的液体物料相互转移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通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液体类物料贮存容器上,安装多功能容器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食品、饮料、酒类等行业,使用容器贮存液体类物料时,管道阀门的安装混乱、使用不方便,比如需要排放容器内沉淀物较多液体时,就在贮存容器底部上安装一根管道;需要排放容器内沉淀物较少的清澈液体时,就在贮存容器高于底部的位置安装一根管道,需要清洗就安装一根水管,遇到容器与容器转移液体物料或管道需要灭菌或原有管道出现故障时,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安装临时管道,这样就造成管道安装混乱,多根管道和多个容器的管道共用性差,管道浪费、操作繁琐、清洗困难,遇阀门出现渗漏等故障时,没有保护措施,没有应急管道。容器内需要加强防止细菌从管道口侵入时,管道阀门的安装就缺乏一种安全防护方法,多个贮存罐相互转移贮存物料时,也难以利用现存管道完成操作,导致各行业在液体物料贮存容器上安装管道及不规范,容易影响产品质量及贮存安全,增加了操作难度和成本。各食品饮料企业,由于缺少对贮存容器阀门管道安装的研究和重视,存在着大容器贮存液体物料中的密闭、清洗、灭菌、进出物料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液体物料储存容器上安装的管道及阀门,具有相互替用、加强密封性能、防漏、灭菌、细菌隔离、方便清洗、方便物料进出容器及容器与容器的液体物料相互转移等的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出口管道(2)、连通管道(6),在高于贮存容器(1)底部出料口上方固定有出口管道(2),出口管道(2)外侧固定有连通管道(6),在出口管道(2)与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在连通管道(6)的连接口两端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通过关闭阀门(5、5-1、5-2),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4)。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3)、连通管道后安装控制液体流向的阀门(5-2、5-4、5-5、5-6)、进出口管道(8)、连通管道(6、14),在贮存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固定有进出口管道(8),进出口管道(8)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一连通管道(6),在第一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二连通管道(14),在进出口管道(8)与第一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3),在第一连通管道(6)、第二连通管道(14)连通口的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通过关闭阀门(5-3、5-2、5-4、5-5、5-6),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7)。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5-4、5-5、5-6)、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14),在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上方固定有第一进出口管道(2),在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第一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二连通管道(14),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第一连通管道(6)、第二连通管道(14)的连通口的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通过关闭阀门(5、5-1、5-2、5-3、5-4、5-5、5-6)后,形成第一密闭空间(4)、第二密闭空间(7)。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的阀门(5-1、5-2、5-4、5-5、5-6、5-7、5-8、5-9、5-10、5-11、5-12、5-13)、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特殊功能管道(10),在容器(1)底部出料口、侧面横向分别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另一侧分别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三主管道(14),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分别固定在贮存容器(1)外侧、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特殊功能管道(10)固定连接在第二主管道(11)上,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连通管道(6)和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及特殊功能管道(10)的连通接口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第六阀门(5-7)、第七阀门(5-8)、第八阀门(5-9)、第九阀门(5-10)、第十阀门(5-11)、第十一阀门(5-12)、第十二阀门(5-13),通过关闭阀门后,形成可通过阀门控制的第一密闭空间(4)、第二密闭空间(7)、第三密闭空间(12)、第四密闭空间(13)。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3、16)上的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5-4、5-5、5-6、5-7、5-8、5-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5-21、5-22、5-23)、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17、19)、特殊功能管道(10)、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进水口(15)、进排液体管道口(19、20、25)、动力泵(18),在贮存容器(1、3、16)底部进出料口、侧面横向分别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另一侧分别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三主管道(14),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分别固定在贮存容器(1)外侧、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特殊功能管道(10)固定连接在第二主管道(11)上,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连通管道(6)和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及特殊功能管道(10)的连通接口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第六阀门(5-7)、第七阀门(5-8)、第八阀门(5-9)、第九阀门(5-10)、第十阀门(5-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出口管道(2)、连通管道(6),其特征在于:在高于贮存容器(1)底部出料口上方固定有出口管道(2),出口管道(2)外侧固定有连通管道(6),在出口管道(2)与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在连通管道(6)的连接口两端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通过关闭阀门(5、5‑1、5‑2),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出口管道(2)、连通管道(6),其特征在于:在高于贮存容器(1)底部出料口上方固定有出口管道(2),出口管道(2)外侧固定有连通管道(6),在出口管道(2)与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在连通管道(6)的连接口两端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通过关闭阀门(5、5-1、5-2),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4)。2.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3)、连通管道后安装控制液体流向的阀门(5-2、5-4、5-5、5-6)、进出口管道(8)、连通管道(6、14),其特征在于:在贮存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固定有进出口管道(8),进出口管道(8)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一连通管道(6),在第一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二连通管道(14),在进出口管道(8)与第一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3),在第一连通管道(6)、第二连通管道(14)连通口的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通过关闭阀门(5-3、5-2、5-4、5-5、5-6),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7)。3.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5-4、5-5、5-6)、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14),其特征在于:在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上方固定有第一进出口管道(2),在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第一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二连通管道(14),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第一连通管道(6)、第二连通管道(14)的连通口的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通过关闭阀门(5、5-1、5-2、5-3、5-4、5-5、5-6)后,形成第一密闭空间(4)、第二密闭空间(7)。4.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的阀门(5-1、5-2、5-4、5-5、5-6、5-7、5-8、5-9、5-10、5-11、5-12、5-13)、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特殊功能管道(10),其特征在于:在容器(1)底部出料口、侧面横向分别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另一侧分别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三主管道(14),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分别固定在贮存容器(1)外侧、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特殊功能管道(10)固定连接在第二主管道(11)上,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连通管道(6)和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王浩燃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万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