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876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包括球头本体,球头本体包括第一球头部、第二球头部及接合部,第二球头部与接合部一体化连接;第一球头部的内部呈中空设置,第二球头部上端的中心沿轴向延伸有传动柱,第一球头部套设于传动柱的外部,且第一球头部与传动柱止转配合;传动柱的上端沿轴向延伸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上端穿过第一球头部并连接有调节螺母;第一球头部与第二球头部之间还抵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有效解决由司机侧连杆和/或副驾侧连杆加工尺寸以及安装精度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了安装时的摩擦阻力,使得雨刮器系统的工作性能更为稳定、可靠,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
本技术涉及汽车雨刮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
技术介绍
车辆的雨刮器系统通常包括驱动组件,用于为雨刮器系统提供动力,驱动组件一般设置于司机侧和副驾侧之间的位置,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构,电机和减速机构分别通过电机壳体和齿轮箱固定于车体上。驱动组件还包括曲柄,用于输出转动运动并且最终驱动雨刮器系统的雨刮片进行往复摆动运动,与驱动组件相接的为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曲柄通过双球头连接并且驱动着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连杆组件还包括司机侧摇臂和副驾侧摇臂,以及司机侧支撑轴和副驾侧支撑轴,上述两个支撑轴分别支撑着位于司机侧和副驾侧的雨刮臂组件。电机接通时,电机依次通过减速机构、曲柄及双球头传递至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由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分别驱动司机侧摇臂和副驾侧摇臂相应转动,进而由司机侧支撑轴和副驾侧支撑轴带动相应侧的雨刮臂组件的雨刮片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上进行摆动运动,进行刮擦动作。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双球头,其结构包括由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球头部2’、第二球头部3’及接合部4’配合构成的一体化球头本体1’,接合部4’的底端设置有铆压段41’。装配时,上述两个球头部分别对应接合至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接合部4’则通过铆压段41’铆接至驱动组件的曲柄5’。上述现有技术中双头球的缺陷在于:由于球头本体1’采用一体化结构,使得第一球头部2’和第二球头部3’之间的轴向间距一经生产便被确定,在装配过程中,因受到司机侧连杆和/或副驾侧连杆加工尺寸以及安装精度的影响,当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对应安装至上述两个球头部时,往往会造成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之间出现相互挤压,导致摩擦阻力增大,影响了雨刮器系统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其结构简单合理,通过采用分体式结构,不仅安装方便,而且能够有效解决由司机侧连杆和/或副驾侧连杆加工尺寸以及安装精度造成的的不利影响,降低了安装时的摩擦阻力,使得雨刮器系统的工作性能更为稳定、可靠,使用寿命更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包括球头本体,所述球头本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球头部、第二球头部及接合部,所述接合部的底端设置有铆压段,所述第一球头部与所述第二球头部为分体设置,所述第二球头部与所述接合部一体化连接;所述第一球头部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球头部上端的中心沿轴向延伸有传动柱,所述第一球头部套设于所述传动柱的外部,且所述第一球头部与所述传动柱止转配合;所述传动柱的上端沿轴向延伸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球头部并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第一球头部与所述第二球头部之间还抵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使所述第一球头部始终具有远离所述第二球头部的运动趋势。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柱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柱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球头部的底端设置有环状台阶槽,所述弹簧装设于所述环状台阶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第一球头部之间抵设有垫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通过将第一球头部与第二球头部分体设置,在第二球头部的上端设置传动柱,第一球头部套设于传动柱的外部,传动柱的上端设置与调节螺母相接的螺纹柱,并在第一球头部与第二球头部之间抵设弹簧,在调节螺母与弹簧的配合作用下,便能够有效调节第一球头部与第二球头部之间的轴向间距,从而在安装时确保了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之间不再会出现相互挤压的现象,降低了安装时的摩擦阻力,使得雨刮器系统的工作性能更为稳定、可靠,使用寿命更长。本技术结构设置简单合理,操作简单,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双球头与曲柄配合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与曲柄配合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3中:1’、球头本体;2’、第一球头部;3’、第二球头部;4’、接合部;41’、铆压段;5’、曲柄;1、球头本体;2、第一球头部;21、环状台阶槽;3、第二球头部;31、传动柱;32、螺纹柱;4、接合部;41、铆压段;5、调节螺母;6、垫片;7、弹簧;8、曲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包括球头本体1,球头本体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球头部2、第二球头部3及接合部4,接合部4的底端设置有铆压段41。安装时,第一球头部2和第二球头部3分别与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对应连接,接合部4则通过铆压段41铆压至曲柄8,参见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铆压前,铆压段41是呈柱状结构,参见图2所示;而铆压后,铆压段41的底端便会因铆压力作用而形成圆顶状结构,参见图3所示。第一球头部2与第二球头部3为分体设置,第二球头部3与接合部4一体化连接。第一球头部2的内部呈中空设置,第二球头部3上端的中心沿轴向延伸有传动柱31,第一球头部2套设于传动柱31的外部,且第一球头部2与传动柱31止转配合。优选地,为了保证第一球头部2与第二球头部3的联动效果,传动柱31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本实施例中,传动柱31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确保了第一球头部2和第二球头部3能够同步转动。传动柱31的上端沿轴向延伸有螺纹柱32,螺纹柱32的最大直径小于传动柱31的最小直径,螺纹柱32的上端穿过第一球头部2并连接有调节螺母5,优选地,调节螺母5与第一球头部2之间抵设有垫片6,使得稳定性更高。第一球头部2与第二球头部3之间还抵设有弹簧7,弹簧7用于使第一球头部2始终具有远离第二球头部3的运动趋势。本实施例中,为了安装方便,第一球头部2的底端设置有环状台阶槽21,弹簧7装设于环状台阶槽21内。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在调节螺母5与弹簧7的配合作用下,便能够有效调节第一球头部2与第二球头部3之间的轴向间距,从而在安装时确保了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之间不再会出现相互挤压的现象,降低了安装时的摩擦阻力,使得雨刮器系统的工作性能更为稳定、可靠,使用寿命更长。具体地说,当拧紧调节螺母5时,第一球头部2与第二球头部3之间的间距便会减小,而当拧松调节螺母5时,在弹簧7的作用下,第一球头部2与第二球头部3之间的间距便会增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包括球头本体,所述球头本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球头部、第二球头部及接合部,所述接合部的底端设置有铆压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头部与所述第二球头部为分体设置,所述第二球头部与所述接合部一体化连接;所述第一球头部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球头部上端的中心沿轴向延伸有传动柱,所述第一球头部套设于所述传动柱的外部,且所述第一球头部与所述传动柱止转配合;所述传动柱的上端沿轴向延伸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球头部并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第一球头部与所述第二球头部之间还抵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使所述第一球头部始终具有远离所述第二球头部的运动趋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包括球头本体,所述球头本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球头部、第二球头部及接合部,所述接合部的底端设置有铆压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头部与所述第二球头部为分体设置,所述第二球头部与所述接合部一体化连接;所述第一球头部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球头部上端的中心沿轴向延伸有传动柱,所述第一球头部套设于所述传动柱的外部,且所述第一球头部与所述传动柱止转配合;所述传动柱的上端沿轴向延伸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球头部并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第一球头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祥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精益微型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