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484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属于车辆领域。所述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包括:天窗后框架;和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天窗后框架,所述加强结构面向车辆顶棚的一侧设有多个凸台,每一凸台上均设有蘑菇搭扣,以将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辆顶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由于设置了加强结构,使得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避免了车辆出现因强度不足而出现的天窗异响,并且由于所述车辆天窗后框架刚度的提升使得其在通过蘑菇搭扣安装于车辆顶棚时不易变形,从而便于安装。

A rear frame structure of a vehicle sky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天窗后框架作为天窗结构的一部分,经常会出现天窗异响的情况。现有技术中的天窗后框架多采用塑料结构,在减重的同时又可以防止车身异响的发生。但是,由于塑料结构的刚度太低,导致天窗后框架与车辆顶棚安装时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防止天窗异响的同时便于安装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包括:天窗后框架;和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天窗后框架,所述加强结构面向车辆顶棚的一侧设有多个凸台,每一凸台上对应设有一蘑菇搭扣,以将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辆顶棚。可选地,所述天窗后框架为塑料件。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为钣金件。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主体部,用于与所述天窗后框架和所述车辆顶棚相连;和位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用于与遮阳帘框架相连。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呈长条形,其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后框架连接部,另一侧设有顶棚连接部。可选地,所述顶棚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凸台,所述顶棚连接部远离所述后框架连接部的一侧设有遮阳帘翻边,以便于遮阳帘布的伸出。可选地,所述后框架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部,所述凸部处设有后框架安装孔,用于穿过紧固件以将所述加强结构固定于所述天窗后框架处。可选地,其中一个所述凸部处还设有定位销孔,用于容纳定位销以定位所述加强结构。可选地,所述后框架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还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凹部,所述凹部处设有后顶灯安装孔,用于穿过紧固件以将后顶灯固定于所述加强结构处。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设有遮阳帘框架安装孔,用于穿过紧固件以将所述遮阳帘框架固定于所述加强结构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由于设置了加强结构,使得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避免了车辆出现因强度不足而出现的天窗异响,并且由于所述车辆天窗后框架刚度的提升使得其在通过蘑菇搭扣安装于车辆顶棚时不易变形,从而便于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天窗后框架为塑料件,由于塑料件的质量较轻,减少了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的整体质量,在防止天窗异响时又减轻了部件重量,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进一步地,所述天窗后框架和所述加强结构螺栓可拆卸连接,容易安装,且方便拆卸以及维修维护。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的正视图;图4是图3在后顶灯安装孔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100包括天窗后框架10和加强结构20。所述加强结构20固定连接于所述天窗后框架10,所述加强结构20面向车辆顶棚的一侧设有多个凸台201,每一凸台201上对应设有一蘑菇搭扣(图中未示出),以将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100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辆顶棚。具体地,所述蘑菇搭扣中母搭扣粘接于所述车辆顶棚,子搭扣粘接于所述多个凸台201处,如现有技术中蘑菇搭扣的使用方法,将子搭扣和母搭扣相互插入以完成所述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100与所述车辆顶棚的固定。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100由于设置了加强结构20,使得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避免了车辆出现因强度不足而出现的天窗异响,并且由于所述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100刚度的提升使得其在通过蘑菇搭扣安装于车辆顶棚时不易变形,从而便于安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窗后框架10为塑料件,由于塑料件的质量较轻,减少了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100的整体质量,在防止天窗异响时又减轻了部件重量,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的正视图。图4是图3在后顶灯安装孔处的剖视图。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加强结构20为钣金件,包括主体部21、第一端部22和第二端部23。所述主体部21用于与所述天窗后框架10和所述车辆顶棚相连。所述第一端部22和所述第二端部23位于所述主体部21两侧,用于与遮阳帘框架相连。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部21呈长条形,其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后框架连接部,另一侧设有顶棚连接部。所述顶棚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凸台201,所述顶棚连接部远离所述后框架连接部的一侧设有遮阳帘翻边202(还可以参见图4),以便于遮阳帘布的伸出。在一个实施中,所述凸台201有4个。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顶棚连接部的中部配置成与遮阳帘卷筒30相配合的凹槽212,以容纳遮阳帘卷筒30,节省空间。如图2所示,还可以参见图3,所述后框架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部203,所述凸部203处设有后框架安装孔204,用于穿过紧固件以将所述加强结构20固定于所述天窗后框架10处。其中一个所述凸部203处还设有定位销孔205,用于容纳定位销以定位所述加强结构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部203有5个,均匀间隔布置,其中中间的凸部203处还设有所述定位小孔。通过定位销孔205定位,能更好地固定两者的位置关系,然后螺栓穿过所述后框架安装孔204连接所述天窗后框架10和所述加强结构20,即两者为可拆卸连接,容易安装,且方便拆卸以及维修维护。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后框架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还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凹部206,所述凹部206处设有后顶灯安装孔207,用于穿过紧固件以将后顶灯固定于所述加强结构20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部206有两个,分别位于相邻的三个凸部203之间,与所述后顶灯的基座相配合,用于固定所述后顶灯。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可以参见图3,所述第一端部22和所述第二端部23均设有遮阳帘框架安装孔208,用于穿过紧固件以将所述遮阳帘框架固定于所述加强结构20处,所述遮阳帘框架是指按照遮阳帘的框架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部22和所述第二端部23为对称件,并且均设有软轴管卡子209、定位卡子安装孔210和定位卡子定位孔211,用于定位软轴管,所述软轴管卡子209用于容纳天窗的软轴管,所述定位卡子定位孔211用于定位所述软轴管的定位卡子,所述定位卡子安装孔210用于容纳紧固件,以固定所述定位卡子。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窗后框架;和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天窗后框架,所述加强结构面向车辆顶棚的一侧设有多个凸台,每一凸台上对应设有一蘑菇搭扣,以将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辆顶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窗后框架;和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天窗后框架,所述加强结构面向车辆顶棚的一侧设有多个凸台,每一凸台上对应设有一蘑菇搭扣,以将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辆顶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后框架为塑料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为钣金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主体部,用于与所述天窗后框架和所述车辆顶棚相连;和位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用于与遮阳帘框架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呈长条形,其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后框架连接部,另一侧设有顶棚连接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天窗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连接部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