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8099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包括预处理模块、混合气体膜分离模块、SF6液化储存模块和尾气处理模块,经过预处理模块处理的混合绝缘气体进入混合气体膜分离模块,通过分离膜的选择透过性对SF6和N2进行初分离。初分离后浓度较高SF6气体经过二级膜进一步提纯处理后在储存罐中液态储存;初分离后的N2进入尾气处理模块经过无害化处理达到安全排放要求,进行排空;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对SF6气体的分离效果较好,分离出的SF6气体中N2含量极低,可以持续大量储存液态SF6,减少了储存回收气体SF6容器的需求量,降低回收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也大大降低了设备、材料及运输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尾气回收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六氟化硫(SF6)气体因其优良的绝缘灭弧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然而六氟化硫的温室效应显著,是《京都议定书》中被禁止排放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因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以严格控制。为适应新的国际环保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国内外开始采用混合绝缘气体(SF6+N2、SF6+CO2、SF6+空气等)替代纯六氟化硫绝缘气体,减少六氟化硫气体用量。日内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SF6、N2混合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并投运多年,大大减少了SF6气体的使用量,减小了对环境影响。近年,我国电网企业也开始尝试在中压开关、GIS母线上使用混合绝缘气体,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当混合SF6气体设备进行检修、解体或退役时,都必须对设备内的SF6混合气体进行回收处理。纯的SF6气体容易液化,SF6气体回收时一般以液态形式罐装储存。而当混合气体中因含有与SF6相当量的N2或空气等,N2等在常规条件下难以液化,在使用现有的回收装置进行混合气体回收时,储罐压力不断升高,超过压缩机工作压力,导致回收无法持续进行。现场需要准备大量气体容器存储回收气体,增加了回收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也大大增加了设备、材料及运输的成本。综上,现有技术在回收SF6混合气体中,存在回收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大,设备、材料及运输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不需要大量的容器储存回收气体,降低回收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也大大降低了设备、材料及运输的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包括预处理模块、混合气体膜分离模块、SF6液化储存模块和尾气处理模块;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预处理器、第一压缩机组、过滤器和加热器,其中所述预处理器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混合绝缘气体进气口连接,所述预处理器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组、所述过滤器和所述加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混合气体膜分离模块包括第一膜分离器和第二膜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SF6液化储存模块连接,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渗透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组进气口端的管路连接;所述尾气处理模块包括第三膜分离器和第四膜分离器,所述第三膜分离器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渗透口连接,所述第一膜分离器与所述第三膜分离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单向阀、缓存罐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三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四膜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四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SF6液化储存模块连接,所述第三膜分离器的渗透口通过管路与排气口连接,所述第四膜分离器的渗透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缓存罐连接;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渗透口端的管路上、所述第三膜分离器与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四膜分离器与所述缓存罐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优选地,所述SF6液化储存模块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三压缩机、制冷机组和储存罐,所述第二膜分离器和所述第四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三压缩机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膜分离器与所述第三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有一单向阀,所述第四膜分离器与所述第三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一单向阀。优选地,所述第一膜分离器、所述第二膜分离器、所述第三膜分离器和所述第四膜分离器内部均设置有中空纤维膜。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缩机组由至少1个压缩机组成。优选地,还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通过两条真空泵管路分别与所述预处理器进气口端的管路以及所述第四膜分离器与SF6液化储存模块之间的管路连通,两条所述真空泵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采用膜分离器对混合绝缘气体进行多级分离,对SF6气体的分离效果较好;将混合绝缘气体中分离出的高浓度的SF6气体进行低温液态储存,分离出的SF6气体中N2含量极低,因而在液态储存的过程中不存在大量的无法液态储存的N2,储罐压力升高缓慢,可以持续大量储存液态SF6,减少了储存回收气体SF6容器的需求量,降低回收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也大大降低了设备、材料及运输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处理器、2-第一压缩机组、3-过滤器、4-加热器、5-第一膜分离器、6-第二膜分离器、7-第三膜分离器、8-第四膜分离器、9-缓存罐、10-第二压缩机、11-混合绝缘气体进气口、12-排气口、13-渗透口、14-单向阀、15-第三压缩机、16-制冷机组、17-储存罐、18-真空泵、19-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预处理模块、混合气体膜分离模块、SF6液化储存模块和尾气处理模块;预处理模块包括预处理器1、第一压缩机组2、过滤器3和加热器4,其中预处理器1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混合绝缘气体进气口11连接,预处理器1的出气端与第一压缩机组2、过滤器3和加热器4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其中第一压缩机组2由至少一个压缩机组成,以满足气体的增压需求;混合气体膜分离模块包括内部设置有中空纤维膜的第一膜分离器5和第二膜分离器6,其中第一膜分离器5的进气口与加热器4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第一膜分离器5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第二膜分离器6的进气口连接,第二膜分离器6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SF6液化储存模块连接,第二膜分离器6的渗透口13通过管路与第一压缩机组2进气口端的管路连接;尾气处理模块包括内部设置有中空纤维膜的第三膜分离器7和第四膜分离器8,第三膜分离器7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第一膜分离器5的渗透口13连接,第一膜分离器5与第三膜分离器7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单向阀14、缓存罐9和第二压缩机10,第三膜分离器7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第四膜分离器8的进气口连接,第四膜分离器8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SF6液化储存模块连接;第三膜分离器7的渗透口13通过管路与排气口12连接,第四膜分离器8的渗透口13通过管路与缓存罐9连接;第二膜分离器6的渗透口13端的管路上、第三膜分离器7与排气口1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模块、混合气体膜分离模块、SF6液化储存模块和尾气处理模块;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预处理器、第一压缩机组、过滤器和加热器,其中所述预处理器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混合绝缘气体进气口连接,所述预处理器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组、所述过滤器和所述加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混合气体膜分离模块包括第一膜分离器和第二膜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SF6液化储存模块连接,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渗透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组进气口端的管路连接;所述尾气处理模块包括第三膜分离器和第四膜分离器,所述第三膜分离器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渗透口连接,所述第一膜分离器与所述第三膜分离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单向阀、缓存罐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三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四膜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四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SF6液化储存模块连接,所述第三膜分离器的渗透口通过管路与排气口连接,所述第四膜分离器的渗透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缓存罐连接;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渗透口端的管路上、所述第三膜分离器与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四膜分离器与所述缓存罐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快速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模块、混合气体膜分离模块、SF6液化储存模块和尾气处理模块;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预处理器、第一压缩机组、过滤器和加热器,其中所述预处理器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混合绝缘气体进气口连接,所述预处理器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组、所述过滤器和所述加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混合气体膜分离模块包括第一膜分离器和第二膜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SF6液化储存模块连接,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渗透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组进气口端的管路连接;所述尾气处理模块包括第三膜分离器和第四膜分离器,所述第三膜分离器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渗透口连接,所述第一膜分离器与所述第三膜分离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单向阀、缓存罐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三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四膜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四膜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SF6液化储存模块连接,所述第三膜分离器的渗透口通过管路与排气口连接,所述第四膜分离器的渗透口通过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镇西马凤翔祁炯李建国汪宪忠朱峰陈英朱会李浩申红志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