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结构、百叶窗以及隔音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376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音结构、具有该结构的百叶窗以及隔音壁。所述隔音结构,其具有至少1个隔音单元,所述隔音单元具备:框,具有孔部;以及膜,以覆盖孔部的方式固定在框上,所述隔音结构中,在具有开口的开口部件上,使膜的膜表面相对于开口部件的开口截面倾斜,并且以开口部件上设置有成为供气体通过的通气孔的区域的状态配置有隔音单元,由此使隔音单元的膜表面相对于声音的入射方向倾斜地安装在开口部件,即使在高开口率的状态下,也能够发挥大的隔音效果,并且在安装隔音单元时,无需对导管或筒进行追加加工便能够消除噪音,且能够维持高通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隔音结构、百叶窗以及隔音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音结构、具有该结构的百叶窗以及隔音壁,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由1个或二维配置的多个形成有框和固定在框上的膜的隔音单元组成,且用于选择性地较强地屏蔽目标频率的声音的隔音结构、具有该结构的百叶窗以及隔音壁。
技术介绍
就通常的隔音材料而言,质量越重,越能良好地屏蔽声音,因此,为了得到良好的隔音效果,导致隔音材料本身变得大而重。另一方面,尤其很难屏蔽低频分量的声音。通常,已知该区域被称为质量定律,若频率成为2倍,则屏蔽提高6dB。这样,现有的大部分隔音结构中,通过结构的质量进行隔音,因此结构变得大而重,并且存在低频的屏蔽困难的缺点。相对于此,已告知有通过将框粘贴于薄片或薄膜而提高了部件的刚性的隔音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2和3)。这种隔音结构与现有的隔音部件相比质量轻且在特定频率中能够得到高屏蔽性能。并且,能够通过改变框的形状和膜的刚性、重部的质量来控制隔音频率。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吸音体,其具有形成有贯穿开口的框体及覆盖该贯穿开口的一个开口的吸音材料,且吸音材料的储能模量为特定的范围(参照摘要、权利要求1、[0005]~[0007]段、[0034]段等)。另外,吸音材料的储能模量表示通过吸音而在吸音材料产生的能量中保存于内部的分量。专利文献1中,作为框体,从轻量化的观点考虑,优选树脂等比重较低的材料(参照[0019]段),实施例中使用丙烯酸树脂(参照[0030]段),作为吸音材料能够使用热塑性树脂(参照[0022]段),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将掺合的材料设为树脂或树脂与填料的混合物的吸音材料(参照[0030]~[0034]段),不会导致吸音体的大型化便能够在低频区域实现高吸音效果。并且,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声衰减板及声衰减结构,所述声衰减板被分割成多个单独的单元,且具备具有声音透射性的二维的刚性框架、固定在刚性框架上的柔性材料的薄片以及多个重部,其中,多个单独的单元大致为二维单元,各重部以在各单元上分别设有重部的方式固定在柔性材料的薄片上,声衰减板的共振频率由单独的各单元的二维形状、柔性材料的柔软性以及其上的各重部定义(参照权利要求1、12及15,图5的第4栏等)。并且,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吸音体,其被成为框的分隔壁隔开,并被由板状部件制成的后壁(刚性壁)封闭,前部被覆盖形成开口部的空腔的开口部的膜材料(膜状吸音材料)包覆,在其上载置按压板,并且在从最不容易通过膜材料的声波产生位移的区域即开口部的周缘部的固定端距离膜状吸音材料表面尺寸的20%的范围内的区域(角部分)形成有亥姆霍兹共振用共振孔。在该吸音体中,除了共振孔以外,空腔被封闭。该吸音体同时发挥通过膜振动的吸音作用和通过亥姆霍兹共振的吸音作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32245号公报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7395898号公报(参照对应日本专利公开:日本特开2005-25047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395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使用现有的导管和筒等的隔音中,为了在维持通气性的同时消除噪音,存在需要在导管上打孔或中途改变导管或筒的粗细等追加加工这种问题。并且,专利文献1、2和3中公开的设备由于迄今为止将设备配置成与声波的入射方向垂直地堵塞开口来引发隔音功能,因此无法维持通气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并且提供一种即使在隔音单元的膜表面相对于声音的入射方向倾斜地安装在开口部件上而开口率高的状态下,也能够发挥大的隔音效果,在安装隔音单元时无需对导管或筒进行追加加工便能够消除噪音,并且能够维持高通气性的隔音结构、具有该结构的百叶窗以及隔音壁。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的隔音结构具有至少1个隔音单元,所述隔音单元具备:具有孔部的框;以及以覆盖孔部的方式固定在框上的膜,所述隔音结构的特征在于,在具有开口的开口部件上,使膜的膜表面相对于开口部件的开口截面倾斜,并且以开口部件上设置有成为供气体通过的通气孔的区域的状态配置有隔音单元。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的百叶窗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1方式的隔音结构。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的隔音壁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1方式的隔音结构。在此,优选隔音单元配置在从开口部件的开口端距离开口端校正距离以内的位置。并且,优选隔音单元小于膜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波长。并且,优选第1固有振动频率包含在10Hz~100000Hz的范围内。并且,优选隔音单元配置在隔音单元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声波形成于开口部件的声压高的位置。并且,优选隔音单元配置在隔音单元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声波形成于开口部件的驻波的声压分布的波腹位置。并且,隔音结构也可以具有多个所述隔音单元。优选多个隔音单元中存在第1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隔音单元,第1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隔音单元分别配置在与各隔音单元对应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声波形成于开口部件的声压高的位置。并且,优选多个隔音单元中存在第1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隔音单元,第1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隔音单元分别配置在与各隔音单元对应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声波形成于开口部件的驻波的声压分布的波腹位置。并且,优选多个隔音单元中存在具有相同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两个以上的隔音单元,两个以上的隔音单元配置在开口部件的内周壁的同一圆周上。此外,更优选多个隔音单元中还存在1种以上的隔音单元,所述1种以上的隔音单元具有两个以上的隔音单元的相同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和不同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并且具有不同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1种以上的隔音单元与具有相同的所述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两个以上的隔音单元中的1个隔音单元在开口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以成为串列的方式配置。优选多个隔音单元中存在具有相同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两个以上的隔音单元,两个以上的隔音单元在开口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以成为串列的方式配置。此外,更优选多个隔音单元中还存在1种以上的隔音单元,所述1种以上的隔音单元具有两个以上的隔音单元的相同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和不同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的1种以上的隔音单元在开口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串列地配置。并且,优选孔部被贯穿,在孔部的两端面固定有膜。并且,优选孔部被贯穿,在孔部的两端面固定有膜,所述两个面的膜各自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不同。并且,优选具有连通彼此相邻的隔音单元的膜的背面空间的贯穿孔。并且,优选膜上配置有重部。并且,优选膜具有贯穿孔。并且,优选还在框的孔部内配置有吸音材料。并且,优选还设置有能够调整隔音单元的膜表面相对于开口截面的倾斜角度的机构。并且,优选隔音单元为能够从开口部件拆卸的部件。并且,优选开口部件为筒状体,并在筒状体内配置有隔音单元。并且,优选开口部件具有在隔断气体通过的物体的区域内形成的开口,并优选设置在隔开两个空间的壁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隔音单元的膜表面相对于声音的入射方向倾斜地安装在开口部件上而具有高开口率的状态下,也能够发挥大的隔音效果,并且在安装隔音单元时,无需对导管或筒进行追加加工便能够消除噪音,并且能够维持高通气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隔音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隔音结构、百叶窗以及隔音壁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音结构,其具有至少1个隔音单元,所述隔音单元具备:框,其具有孔部;以及膜,其以覆盖所述孔部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框上,所述隔音结构的特征在于,在具有开口的开口部件上,使所述膜的膜表面相对于所述开口部件的开口截面倾斜,并且以所述开口部件上设置有成为供所述气体通过的通气孔的区域的状态配置有所述隔音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20 JP 2015-163227;2016.01.26 JP 2016-012621.一种隔音结构,其具有至少1个隔音单元,所述隔音单元具备:框,其具有孔部;以及膜,其以覆盖所述孔部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框上,所述隔音结构的特征在于,在具有开口的开口部件上,使所述膜的膜表面相对于所述开口部件的开口截面倾斜,并且以所述开口部件上设置有成为供所述气体通过的通气孔的区域的状态配置有所述隔音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所述隔音单元配置在与所述开口部件的开口端相距开口端校正距离以内的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所述隔音单元小于膜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波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所述第1固有振动频率被包含在10Hz~100000Hz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所述隔音单元配置在所述隔音单元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声波在所述开口部件上形成的声压高的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所述隔音单元配置在所述隔音单元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声波在所述开口部件上形成的驻波的声压分布的波腹位置处。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所述隔音结构具有多个所述隔音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在所述多个隔音单元中存在第1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隔音单元,所述第1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隔音单元分别配置在与各隔音单元对应的所述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声波在所述开口部件上形成的声压高的位置处。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在所述多个隔音单元中存在第1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隔音单元,所述第1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隔音单元分别配置在与各隔音单元对应的所述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声波在所述开口部件上形成的驻波的声压分布的波腹位置处。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在所述多个隔音单元中存在具有相同的第1固有振动频率的两个以上的隔音单元,所述两个以上的隔音单元配置在所述开口部件的内周壁的同一圆周上。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添昇吾白田真也纳谷昌之笠松直史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