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686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7:16
加湿装置具有吸附材料组件(4)与送风部(2)。吸附材料组件具有吸附材料,吸附材料组件使通过的空气所含的水分吸附于吸附材料,或者使吸附于吸附材料的水分向通过的空气脱离。送风部(2)向吸附材料组件吹送空气。在使吸附材料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时,送风部取入在车辆顶板(11)与车室内的顶棚内装部件(12)之间区划形成的顶棚内空间(13)内的空气,将该空气向所述吸附材料组件吹送,由吸附材料吸附该空气中的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加湿装置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5年7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50011号,通过参照将其公开内容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室内提供加湿空气的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对车室内的乘员供给加湿后的空气的加湿装置的一方式。该加湿装置在吹送除湿空气的情况下,使一对吹风机运转,从吸入口吸入车室内的空气并使该空气通过一对吸附材料。通过各吸附材料的空气并使其通过吸附材料被吸附水分而成为除湿空气。除湿空气通过切换阀而被引导向第一吹出口和第二吹出口,从第一吹出口向前窗吹出,并且从第二吹出口向乘员吹出。加湿装置在吹送加湿空气的情况下,使仅一方的加热器和一对吹风机运转,从吸入口吸入车室内的空气并使其通过一对吸附材料。一方的吸附材料通过加热器被加热而将吸附了水分向通过的空气放出。因此,通过一方的吸附材料的空气成为包含从吸附材料放出的水分的加湿空气。该加湿空气通过切换阀被引导向第二吹出口,从第二吹出口向乘员吹出。另外,另一方的吸附材料未由加热器加热,因此通过另一方的吸附材料的空气利用吸附材料吸附水分而成为除湿空气。该除湿空气通过切换阀被引导向第一吹出口,从第一吹出口向前窗吹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54638号公报例如,在需要加湿的冬季,车室内被制热,因此车室内的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而变得干燥。专利文献1的装置是取入车室内的空气、回收该空气中的水分而在之后的加湿空气的供给时使用的所谓除湿方式。因此,无法回收加湿所必需的水分,有无法确保充分的加湿能力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装置,抑制基于车室内制热的加湿能力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加湿装置是将由从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材料脱离的水分而加湿后的加湿空气供给至车室内的车辆用的加湿装置。加湿装置具有吸附材料组件与送风部。吸附材料组件具有吸附材料,吸附材料组件使通过的空气所含的水分吸附于吸附材料,或者使吸附于吸附材料的水分向通过的空气脱离。送风部向吸附材料组件吹送该通过的空气。在使吸附材料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时,送风部取入在车辆顶板与车室内的顶棚内装部件之间区划形成的顶棚内空间内的空气,将该空气向吸附材料组件吹送,由吸附材料吸附该空气中的水分。根据该第一方式,在吸附时,由吸附材料吸附在车辆顶板与车室内的顶棚内装部件之间区划形成的顶棚内空间的空气所含的水分,因此相比于因制热而相对湿度变低的车室内的空气,能够从受制热的影响较少的空气回收水分。由此,相比于从制热后的车室内的空气回收水分的情况,能够实施提高了水分回收效率的吸附,在下次的脱离时能够提供确保了加湿能力的加湿空气。因此,能够提供抑制基于车室内制热的加湿能力降低的加湿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加湿装置是将由从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材料脱离的水分而加湿后的加湿空气供给至车室内的车辆用的加湿装置。加湿装置具备吸附材料组件与送风部。吸附材料组件具有吸附材料,吸附材料组件使通过的空气所含的水分吸附于吸附材料,或者使吸附于吸附材料的水分向通过的空气脱离。送风部向吸附材料组件吹送通过的空气。在使吸附材料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时,送风部取入车辆外部的空气,将该空气向吸附材料组件吹送,由吸附材料吸附该空气中的水分。根据该第二方式,在吸附时,由吸附材料吸附车辆外部的空气所含的水分,因此相比于制热而相对湿度变低的车室内的空气,能够从受制热的影响较少的空气回收水分。由此,相比于从制热后的车室内的空气回收水分的情况,能够实施从外气的提高了水分回收效率的吸附,在下次的脱离时能够提供确保了加湿能力的加湿空气。因此,根据第二方式,也能够提供抑制基于车室内制热的加湿能力降低的加湿装置。附图说明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优点,一边参照添加的附图一边根据以下详细的描述,变得更明确。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搭载于车辆的位置的概要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概要结构与脱离时的空气流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概要结构与吸附时的空气流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在脱离时取入车室内的空气的加湿装置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其他的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具备逆止阀的加湿装置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其他的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概要结构与吸附时的空气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概要结构与脱离时的空气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概要结构与吸附时的空气流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具备风向引导部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概要结构与吸附时的空气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有对与在先前的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记相同的参照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的情况。在仅对各方式中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能够对结构的其他部分应用先前进行了说明的其他方式。不仅能够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明示的能够组合的部分彼此组合,只要不特别妨碍组合,即使未明示也能够部分地将实施方式彼此组合。(第一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加湿装置安装于车室内R的顶棚内装部件12的里侧,将车室内R作为加湿对象空间。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加湿装置的一例,对在如图1所图示地应用于车辆的情况进行说明。因此,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加湿装置将车室内R作为加湿对象空间。进一步,搭载加湿装置1的车辆具备进行车室内R的温度调整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加湿装置1设置于在车辆顶板11与顶棚内装部件12之间区划形成的顶棚内空间13。顶棚内空间13通过顶棚内装部件12而与车室内R分隔。顶棚内空间13由于是在车辆顶板11与顶棚内装部件12之间区划形成的规定的空间,因此并不是与车室内R完全阻断的空间。在顶棚内空间13中,有时由于顶棚内空间13与车室内R的压力差而导致通过了部件间的间隙等的一些空气进出。另外,各图记载的上下前后的各箭头表示将加湿装置1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各方向。因此,上侧及下侧分别是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上方及下方,前侧及后侧分别是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及后方。加湿装置1在形成其外壳的壳体6的内部收容有送风机2、加热装置3、吸附材料组件4、冷却装置5等。如图2所示,在加湿装置1中,在水分从吸附元件脱离的脱离时空气所流动的方向A2上,依次排列设置有送风机2、加热装置3、吸附材料组件4、冷却装置5。因此,在脱离时,从第一开口部61导入顶棚内空间13内的空气由加热装置3加热后,通过吸附材料组件4被施加水分,进一步由冷却装置5冷却后,从车室内吹出口部向车室内R吹出。以下,将车室内吹出口部称为吹出口部121。该脱离时的空气流在图2中由实线的箭头表示。如图3所示,在加湿装置1中,在水分吸附于吸附元件的吸附时空气流动的方向A1上,依次排列设置有冷却装置5、吸附材料组件4、加热装置3、送风机2。因此,在吸附时,在从第二开口部62导入顶棚内空间13的空气由冷却装置5冷却后,通过吸附材料组件4将水分向吸附材料放出,进一步由加热装置3加热后,从第一开口部61向顶棚内空间13吹出。该吸附时的空气流在图3中由虚线的箭头表示。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加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湿装置,是将由水分加湿后的加湿空气供给至车室内(R)的车辆用的加湿装置(1、201),所述水分是从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材料脱离的水分,所述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吸附材料组件(4),该吸附材料组件具有所述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组件使通过的空气所含的水分吸附于所述吸附材料,或者使吸附于所述吸附材料的水分向通过的空气脱离;以及送风部(2),该送风部向所述吸附材料组件吹送所述通过的空气,在使所述吸附材料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时,所述送风部取入在车辆顶板(11)与车室内的顶棚内装部件(12)之间区划形成的顶棚内空间(13)内的空气,将该空气向所述吸附材料组件吹送,由所述吸附材料吸附该空气中的水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29 JP 2015-1500111.一种加湿装置,是将由水分加湿后的加湿空气供给至车室内(R)的车辆用的加湿装置(1、201),所述水分是从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材料脱离的水分,所述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吸附材料组件(4),该吸附材料组件具有所述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组件使通过的空气所含的水分吸附于所述吸附材料,或者使吸附于所述吸附材料的水分向通过的空气脱离;以及送风部(2),该送风部向所述吸附材料组件吹送所述通过的空气,在使所述吸附材料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时,所述送风部取入在车辆顶板(11)与车室内的顶棚内装部件(12)之间区划形成的顶棚内空间(13)内的空气,将该空气向所述吸附材料组件吹送,由所述吸附材料吸附该空气中的水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机壳(6),该装置机壳收容所述吸附材料组件及所述送风部,该装置机壳设置于所述顶棚内空间,在所述吸附时,所述送风部从设置于所述装置机壳的吸附时吸入口部(62)取入所述顶棚内空间的空气,将该空气向所述吸附材料组件吹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附时,所述送风部取入所述顶棚内空间的空气并由所述吸附材料吸附水分后,向所述顶棚内空间排出该空气,在使吸附于所述吸附材料的水分向通过的空气脱离的脱离时,所述送风部取入所述顶棚内空间的空气并向所述吸附材料组件吹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吸附于所述吸附材料的水分向通过的空气脱离的脱离时,所述送风部取入所述顶棚内空间的空气,将该空气向所述吸附材料组件吹送,在所述顶棚内装部件设有使所述顶棚内空间与所述车室内连通的连通开口部(122),在所述装置机壳设有脱离时吸入口部(61),该脱离时吸入口部在所述脱离时供所述顶棚内空间的空气进入所述装置机壳的内部,所述连通开口部设置于与所述吸附时吸入口部相比更靠近所述脱离时吸入口部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开口部在所述顶棚内空间中位于与设置有所述装置机壳的一侧相反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风向引导部件(123a),该风向引导部件将所述脱离时经由所述连通开口部而被取入所述顶棚内空间的所述车室内的空气引导为沿着所述车辆顶板流动。7.一种加湿装置,是将由水分加湿后的加湿空气供给至加湿对象空间(R)的车辆用的加湿装置(101),所述水分是从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材料脱离的水分,所述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吸附材料组件(4),该吸附材料组件具有所述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组件使通过的空气所含的水分吸附于所述吸附材料,或者使吸附于所述吸附材料的水分向通过的空气脱离;以及送风部(2),该送风部向所述吸附材料组件吹送所述通过的空气,在使所述吸附材料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时,所述送风部取入车辆外部的空气,将该空气向所述吸附材料组件吹送,由所述吸附材料吸附该空气中的水分。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吸附时排出口部(61),该吸附时排出口部将在所述吸附时由所述吸附材料吸附水分后的空气向在车辆顶板(11)与车室内的顶棚内装部件(12)之间区划形成的顶棚内空间(13)排出,所述吸附时排出口部在所述加湿装置中设置于与车室内吹出口部(121)相反的一侧,在使吸附于所述吸附材料的水分向通过的空气脱离的脱离时,该车室内吹出口部供所述加湿空气向所述车室内吹出,所述送风部设置于与所述吸附时排出口部相邻的位置。9.一种加湿装置,是设置于在车辆顶板(11)与车室内(R)的顶棚内装部件(12)之间区划形成的顶棚内空间(13)的车辆用的加湿装置(1、201),所述加湿装置将由水分加湿后的加湿空气供给至所述车室内,所述水分是从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材料脱离的水分,所述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吸附材料组件(4),该吸附材料组件具有所述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组件使通过的空气所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松原祐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