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状吸水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783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6:41
以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为主成分并经过了表面交联且满足以下物性(1)~(3)的、对吸收性物品非常有用的颗粒状吸水剂。(1)粒径150μm以上且低于850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重量%以上,(2)粒径500μm以上且低于600μm的颗粒的弹性模量指数(EMI)为5500以上,(3)以Rec.CRC/CRC所规定的恢复率为1.05~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颗粒状吸水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颗粒状吸水剂。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地涉及表现出非常优越的吸水特性及渗液性的颗粒状吸水剂。
技术介绍
吸水性树脂(SAP/SuperAbsorbentPolymer:超吸收性聚合物)是水溶胀性的不溶水性高分子凝胶化剂,其应用于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农园艺用保水剂以及工业用阻水剂等各种领域。近年,这些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卫生用品不断向高功能化及薄型化发展,每一张该类卫生用品中吸水剂的用量以及相对于由吸水剂及亲水性纤维等构成的整个吸收体的吸水剂含量呈增长趋势。即,本领域正在研究通过减少毛体积比重小的亲水性纤维,并且增加吸水性优秀且毛体积比重大的吸水剂的用量,从而提高吸收体中吸水剂的比率,在不降低吸水量的前提下实现卫生用品的薄型化。虽然单纯从储存液体的观点来看,这些降低亲水性纤维的比率并增加吸水剂的含量的卫生用品是优选的,但是如果考虑到实际使用中液体的分配及扩散,这些卫生用品其实是存在问题的。由于吸水剂吸水而会变为柔软的凝胶状,所以若每单位体积中的吸水剂的量增多,吸水后就会引起凝胶阻塞现象而显著降低卫生用品中液体的扩散性。其结果是离液体难以到达的卫生用品中心较远位置上的吸水剂无法有效发挥功能,无法充分体现增加吸水剂含量的效果,从而使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卫生用品的吸收能力比理论量低很多。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并维持吸收体的吸收能力,亲水性纤维及吸水剂的比率自然会受到限制,而卫生用品的薄型化也达到了极限。关于用于评价卫生用品中凝胶阻塞改善情况的指标,例如可以举出:表示加压下吸水特性的加压下吸水倍率(AbsorbencyAgainstPressure:AAP或者PerformanceUnderPressure:PUP)及食盐水导流性(SalineFlowConductivity:以下简称为SFC/专利文献1)等。已知的可改善凝胶阻塞的公知技术有:通过表面处理来使吸水剂的内部交联密度与外部交联密度不同的技术、将作为渗液性提高剂的无机微粒、多价金属盐等无机化合物及阳离子性高分子化合物与表面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改善吸水性能特别是液体扩散性的技术、控制表面交联处理的反应环境的技术(专利文献1~39)。另外,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纸尿布使用率上升的倾向,在这些贫困的国家中,从减少购买尿布的费用的观点来看,将使用过一次的纸尿布稍微用水清洗之后,供再次使用的需求可能增高。并且,发达国家也迎来了高龄化社会,与过去的高龄者相比,近年来高龄者中饮酒者的比例不断增加,而他们中的尿布常用者可能在排出水一样稀薄的尿液之后才排出一般的尿液。(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6297319号公报(2001年8月2日公开)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6372852号公报(2002年4月16日公开)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6265488号公报(2001年7月24日公开)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6809158号公报(2004年8月26日公开)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4734478号公报(1988年3月29日公开)专利文献6:美国专利4755562号公报(1988年7月5日公开)专利文献7:美国专利4824901号公报(1989年4月25日公开)专利文献8:美国专利6239230号公报(2001年3月29日公开)专利文献9:美国专利6559239号公报(2003年3月6日公开)专利文献10:美国专利6472478号公报(2002年10月29日公开)专利文献11:美国专利6657015号公报(2003年12月2日公开)专利文献12:美国专利5672633号公报(1997年9月30日公开)专利文献13:欧洲专利公开第0940149号公报(1999年9月8日公开)专利文献14:国际公布第2006/033477号小册子(2006年3月30日公开)专利文献15:美国专利7201941号公报(2005年3月3日公开)专利文献16:美国专利4783510号公报(1988年11月3日公开)专利文献17:欧洲专利第1824910号公报(2007年8月29日公开)专利文献18:国际公布第2002-100451号小册子(2002年12月19日公开)专利文献19:美国专利5610208号公报(1997年3月11日公开)专利文献20:国际公布第92/000108号小册子(1992年9月1日公开)专利文献21:国际公布第98/49221号小册子(1998年11月5日公开)专利文献22:国际公布第00/53644号小册子(2000年9月14日公开)专利文献23:国际公布第00/53664号小册子(2000年9月14日公开)专利文献24:国际公布第01/074913号小册子(2001年10月11日公开)专利文献25:国际公布第2002/020068号小册子(2002年3月14日公开)专利文献26:国际公布第2002/022717号小册子(2002年3月21日公开)专利文献27:国际公布第2005/080479号小册子(2005年9月1日公开)专利文献28:国际公布第2007/065834号小册子(2007年6月14日公开)专利文献29:国际公布第2008/092842号小册子(2008年8月7日公开)专利文献30:国际公布第2008/092843号小册子(2008年8月7日公开)专利文献31:国际公布第2008/110524号小册子(2008年9月18日公开)专利文献32:国际公布第2009/080611号小册子(2009年7月2日公开)专利文献33:日本国公告专利公报“特公平4-46617号公报”(1986年11月14日公开)专利文献34:国际公布第00/46260号小册子(2000年8月10日公开)专利文献35:欧洲专利第1191051号说明书(2002年3月27日公开)专利文献36:国际公布第2011/117263号小册子(2011年9月29日公开)专利文献37:国际公布第09/125849号小册子(2009年10月15日公开)专利文献38:韩国专利第2011/0049072号说明书(2011年5月12日)专利文献39:日本国公表专利公报“特表2011-527360号公报”(2011年10月27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鉴于上述背景,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在用于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领域中时,对于即使溶胀了一次之后也能维持液体吸收速度且液体逆渗量少的颗粒状吸水剂的需求将快速增高。此外,近年来高龄尿布使用者不断增加,与幼儿用纸尿布相比,高龄者用尿布需要具备在高负荷下吸收尿的性能,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在用于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领域中时,预计对于即使在高受压下也液体吸收速度优越且液体的逆渗量少的颗粒状吸水剂的需求将快速增高。尽管通过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制造方法,实现了吸水性树脂的渗液性及加压下吸收倍率的提高,但现状是对于提高在纯水中溶胀了一次之后的物性的研究还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提高物性。并且,对于提高在高负荷下的吸收性能的研究也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提高物性。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即使吸水性树脂被多次使用且被在高负荷下使用,也不影响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能而能维持渗液性及加压下吸水倍率的颗粒状吸水剂。(解决课题的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颗粒状吸水剂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颗粒状吸水剂,其以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为主成分并经过了表面交联且满足以下物性(1)~(3):(1)粒径150μm以上且低于850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重量%以上,(2)粒径500μm以上且低于600μm的颗粒的弹性模量指数(EMI)为5500以上,(3)以Rec.CRC/CRC所规定的恢复率为1.05~1.2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01 JP 2015-1329851.一种颗粒状吸水剂,其以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为主成分并经过了表面交联且满足以下物性(1)~(3):(1)粒径150μm以上且低于850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重量%以上,(2)粒径500μm以上且低于600μm的颗粒的弹性模量指数(EMI)为5500以上,(3)以Rec.CRC/CRC所规定的恢复率为1.05~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状吸水剂,其中,上述(3)中的恢复率为1.05~1.1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粒状吸水剂,其中,上述(2)中的弹性模量指数(EMI)为6000~9500。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颗粒状吸水剂,其中,该颗粒状吸水剂的加压下吸水倍率(AAP)为20g/g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颗粒状吸水剂,其中,该颗粒状吸水剂的食盐水导流性(SFC)为10×10-7·cm3·s·g-1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颗粒状吸水剂,其中,该颗粒状吸水剂的基于涡流法的吸水时间为42秒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颗粒状吸水剂,其中,该颗粒状吸水剂的自由溶胀速度(FSR)为0.28g/(g·s)以上。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颗粒状吸水剂,其中,该颗粒状吸水剂通过共价键性表面交联剂而得以了表面交联。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森康平鸟井一司田中伸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