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69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包括吸收性芯(41)。吸收性芯(41)在排泄相对区域(B)具有中高部(42)。中高部(42)的厚度比吸收性芯(41)的第一区域(41F)和第二区域(41R)的厚度厚。俯视时,中高部(42)具有与吸收性芯(41)的纵向(X)正交的横向(Y)上的长度为最大的最大宽度部,该最大宽度部的横向(Y)的长度与吸收性芯(41)的中间区域(41M)在横向Y的最大长度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在排泄液量多的情况等时,日常的生活行动之中有时也会导致漏液。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防止漏液的方法,其是通过在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芯中,在与穿戴者的液体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相对区域设置克重大的中高部分,另外,在中高部分设置克重低的横槽,使液体扩散而不使其滞留在排泄点,由此防止漏液(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设置具有向肌肤侧隆起的中高部的表面结构体,遍及中高部的全周设置凹部的技术。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合身性和吸收性优异且能够防止漏液。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吸收性芯,该吸收性芯具有多个通过一体成形形成有中高区域和槽部且被该槽部划分为块状的吸收部。根据专利文献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由吸收性芯的弯折引起的不适感少,另外,还不易产生吸收的液体的返液,能够防止漏液。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305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040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较长的形状的吸收性芯、且具有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的吸收性物品。上述吸收性芯在位于上述前方侧的第一区域与位于上述后方侧的第二区域之间具有中间区域,在该中间区域具有厚度比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的厚度厚的中高部。俯视上述吸收性芯时,上述中高部具有与该吸收性芯的上述纵向正交的横向上的长度为最大的最大宽度部,该最大宽度部的横向的长度与上述吸收性芯的横向的长度相同。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肌肤相对面侧(肌肤侧片侧)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具有的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俯视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图2的III-III线剖面的剖面图。图4是示意性表示图2的IV-IV线剖面的剖面图。图5(a)~图5(b)是说明图1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具有的吸收性芯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6(a)~图6(f)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具有的吸收性芯的一部分的肌肤相对面侧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肌肤相对面侧(肌肤侧片侧)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肌肤相对面侧(肌肤侧片侧)的俯视图。图9是实施例1的卫生巾具有的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俯视图。图10(a)是比较例1的卫生巾具有的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俯视图,图10(b)是比较例2的卫生巾具有的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俯视图,图10(c)是比较例3的卫生巾具有的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测定实施例1的卫生巾和比较例1~3的卫生巾的刚性值的结果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无论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还是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只要在穿戴时未能将吸收性物品穿在身体适当的位置,则有时会在身体的前后方向或左右的宽度方向产生穿戴位置偏移,有时无法充分得到专利文献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效果。这样,专利文献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存在进一步改良的余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具有的缺点的吸收性物品。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基于作为其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以下也称为“卫生巾1”)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表示从肌肤侧片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包括纵向X较长的形状的吸收性芯41,具有前方区域A和后方区域C。卫生巾1如图1所示,划分为与穿戴者的液体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相对区域B、在该排泄相对区域B的纵向X的前后配置的前方区域A和后方区域C。在本说明书中,纵向X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与吸收性物品(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一致,横向Y与吸收性物品(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一致。因此,在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在本说明书中,长度方向X的长度是指作为在长度方向X测定的距离的“长度”,横向Y的长度是指作为在横向Y测定的距离的“宽度”。卫生巾1关于沿纵向X延伸的中心线CL左右对称地形成。纵向X也是指与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卫生巾1)或其构成部件的在穿戴吸收性物品(卫生巾1)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卫生巾1)或其构成部件的在穿戴吸收性物品(卫生巾1)时朝向肌肤侧相反一侧(着衣侧)的面。卫生巾1具有: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液体排泄部(阴道口等)相对配置的排泄相对区域B、配置于比该排泄相对区域B靠穿戴者的腹侧(前侧)的前方区域A、和配置于比该排泄相对区域B靠穿戴者的背侧(后侧)的后方区域C。即,卫生巾1沿纵向X依次划分为前方区域A、排泄相对区域B和后方区域C。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中,排泄相对区域B在如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那样具有翼部1W的情况下,是指纵向X上具有翼部1W的区域(被一个翼部1W的沿着纵向X的根部和另一个翼部1W的沿着纵向X的根部所夹着的区域)。另外,在没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就吸收性物品以三折的单个装形式折叠时产生的沿横向Y横穿该吸收性物品的2个折叠线(未图示)而言,排泄相对区域B是指由从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X的前端数的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包围的区域。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透液性的肌肤侧片2、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片3、和存在于这两个片2、3之间的吸收体4。吸收体4由吸收性芯41和包裹该吸收性芯41的包芯片(未图示)构成。在卫生巾1中,如图1所示,肌肤侧片2包覆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从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方延出。另一方面,非肌肤侧片3包覆吸收体4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另外从肌肤侧片2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方延出,与后述的侧片5一起形成侧翼部1S。非肌肤侧片3和侧片5通过粘接剂、热封、超声波密封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在吸收体4的从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的延出部相互接合。另外,肌肤侧片2和非肌肤侧片3各自与吸收体4之间也可以通过粘接剂接合。在卫生巾1中,侧片5如图1所示,配置于肌肤侧片2的肌肤相对面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优选的是,侧片5以俯视时与沿着肌肤侧片2的纵向X的左右两侧部重叠的方式遍及肌肤侧片2的纵向X的全长配置。在卫生巾1中,一对侧片5、5分别如图1所示,被接合部6接合于肌肤侧片2。交替地沿纵向X连续配置由曲线产生的横向Y上的凹凸所得到的波状的接合部6在俯视时,以中心线CL为中心,沿横向Y对称地配置有一对。这样,侧片5被波状的接合部6接合于肌肤侧片2而固定时,在比以波状配置的接合部6的接合部组靠横向Y的内方形成由侧片5和肌肤侧片2所划分的空间部。该空间部向中心线CL开口,因此从横向Y的中央向外方流动的经血等体液被收容在该空间部,结果能够有效防止体液的泄漏。在卫生巾1中,侧翼部1S如图1所示,在排泄相对区域B向横向Y的外方大幅突出,由此,在卫生巾1的沿着纵向X的左右两侧延伸设置有一对翼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吸收性物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包括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上较长的形状的吸收性芯,且具有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在位于所述前方区域侧的第一区域与位于所述后方区域侧的第二区域之间具有中间区域,在该中间区域具有厚度比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的厚度厚的中高部,俯视所述吸收性芯时,所述中高部具有与该吸收性芯的所述纵向正交的横向的长度为最大的最大宽度部,该最大宽度部的横向的长度与所述吸收性芯的该横向的长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吸收性物品,包括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上较长的形状的吸收性芯,且具有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在位于所述前方区域侧的第一区域与位于所述后方区域侧的第二区域之间具有中间区域,在该中间区域具有厚度比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的厚度厚的中高部,俯视所述吸收性芯时,所述中高部具有与该吸收性芯的所述纵向正交的横向的长度为最大的最大宽度部,该最大宽度部的横向的长度与所述吸收性芯的该横向的长度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部包括中高中央部,该中高中央部是所述最大宽度部顺着所述吸收性芯的沿所述纵向的两侧缘在所述纵向以规定的长度延伸形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部包括从所述中高中央部向前方侧或后方侧去横向的长度比所述最大宽度部变窄的前方侧凸部或后方侧凸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部具有所述前方侧凸部和所述后方侧凸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侧凸部在所述中高中央部的纵向的前端部配置有一个,所述后方侧凸部在所述中高中央部的纵向的后端部配置有一个,所述前方侧凸部和所述后方侧凸部分别以从沿着纵向的两侧部向位于横向的中央部的顶部去其横向的长度逐渐减少的方式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部在肌肤抵接面侧不具有克重比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克重低的凹部。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部形成为克重比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第一区域的克重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克重高。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中间区域具有划分所述中高部与该中高部以外的部分的边界的中高边界槽部,所述中高边界槽部遍及所述吸收性芯的横向的全长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边界槽部形成为克重比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克重低。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部包括中高中央部,该中高中央部是所述最大宽度部顺着所述吸收性芯的沿所述纵向的两侧缘在所述纵向以规定的长度延伸形成的,所述中高中央部剖视时,以从横向的中央部向沿着纵向的两侧部去其高度降低的方式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部包括中高中央部,该中高中央部是所述最大宽度部顺着所述吸收性芯的沿所述纵向的两侧缘在所述纵向以规定的长度延伸形成的,所述中高中央部剖视时,以从横向的中央部向沿着纵向的两侧部去其克重减小的方式形成。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中间区域具有划分所述中高部与该中高部以外的部分的边界的中高边界槽部,在所述中间区域的除了所述中高部和该中高边界槽部以外的区域具有中高相邻部,所述中高相邻部的克重比所述中高部的克重小,且比所述中高边界槽部的克重大。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相邻部的克重与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克重相同或比其小。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中间区域具有划分所述中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由佳广濑祐一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