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光源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666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条形光源及电子设备。一种条形光源,用于为一光接受体的入光面提供光源,条形光源呈长条形,其包括至少二发光芯片、荧光层和柔性电路板;发光芯片直接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荧光层覆盖至少二发光芯片及发光芯片之间的间隔区域,荧光层远离柔性电路板的表面为所述条形光源的主发光面。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具有所述条形光源的背光模组,其中,条形光源的主发光面正对于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的端面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条形光源为整面发光,将发光芯片直接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之上,可实现所述条形光源的轻量化、小型化、薄型化制作,可特别地适用于轻薄化无边框电子设备或具有柔性屏的电子设备中。

Strip ligh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条形光源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条形光源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显示模块中,背光源为显示模块提供光,由背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显示模块,从而使所述显示模块显像。背光源被广泛用在电子设备中,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电视等产品。现有的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反射板及位于导光板一侧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导光板形成面光源,再经反射板将光反射,为显示模块提供光。其中,发光元件由多个独立封装的光源(LED芯片加荧光粉)组成,每个LED芯片呈角度发光,会在相邻LED芯片之间存在“暗区”,从而影响背光源出光区域亮度的均一性,进而使得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此外,现有的背光源由于厚度及体积较大难以满足日益轻薄化的电子设备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背光源厚度及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条形光源及电子设备。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条形光源,用于为一光接受体的入光面提供光源,所述条形光源呈长条形,其包括至少二发光芯片、荧光层和柔性电路板;所述发光芯片直接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荧光层覆盖至少二发光芯片及发光芯片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荧光层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为所述条形光源的主发光面。优选地,所述条形光源包括导电线路,所述条形光源上同一发光芯片正极和负极分别通过焊料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并通过焊料使发光芯片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上。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进一步包括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贴合设置并将导电线路固定于所述两者之间;所述导电线路包括用于导电的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及第三走线,其中,第二走线及第三走线连接到电源负极,第一走线连接电源正极;且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及第三走线相互之间电性绝缘。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表面至少开设有多个呈直线排列的通孔,该通孔的分布位置及数量与所述发光芯片的分布位置及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二走线、所述第三走线于所述通孔处暴露;所述发光芯片分为两组,所述每一发光芯片组包括至少二串联的发光芯片,两所述发光芯片组的正极与通孔处暴露的第一走线电性连接,其中,一组所述发光芯片的负极与通孔处暴露的第二走线电性连接,另一组所述发光芯片的负极与通孔处暴露的第三走线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条形光源之荧光层无界定荧光层边界的围栏结构。优选地,所述条形光源的出光面为连续的5个出光面。优选地,所述荧光层的厚度为D1,所述发光芯片的厚度为D2,D1:D2的范围为(1.2-3):1。优选地,所述条形光源包括多个发光芯片,多个所述发光芯片沿荧光层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所述发光芯片长度为L1,相邻两个发光芯片之间的距离为L2,位于两端的发光芯片与荧光层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L1:L2:L3的范围为1:(0.6-2):(0.9-3.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又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条形光源,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一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一个或多个端面设置有所述条形光源,所述条形光源的主发光面正对于所述导光板的端面设置。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一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面,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显示模组远离显示面的一侧;所述显示模组LCD为显示面板或OLED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条形光源为整面发光,从光源的根本问题出发,不仅解决了传统光源存在“暗区”的问题,从而保证出光亮度的均一性问题,而且可使所述条形光源的整体厚度降低为现有产品的50%以下,实现所述条形光源的轻量化、小型化、薄型化制作。更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发光芯片不受基板材质的限定,因此,制备获得的所述条形光源具有更优的可绕性,所述条形光源可特别地适用于轻薄化无边框电子设备或具有柔性屏的电子设备中。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显示效果好,且能有效降低所述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厚度及边框宽度,从而获得轻薄化无边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条形光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发光主体的仰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条形光源与光接受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发光主体的主视示意图。图6是图5中B-B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现有技术中LED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所示条形光源中柔性电路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所提供的条形光源中发光芯片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中所提供的条形光源中发光芯片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线路板的层状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白色涂层、第一绝缘层、导电线路、第二绝缘层。图1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线路板之第一绝缘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线路板之白色涂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条形光源的出光效果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条形光源的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图17A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7B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背光模组之剖面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C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背光模组之背板框与条形光源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17D是图17C中D处所示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条形光源10,该条形光源10包括发光主体11和柔性电路板12,发光主体11通电后发光,发光主体11之上表面为主出光面11a。柔性电路板12与发光主体11电性连接,所属柔性电路板12用于给发光主体11供电。柔性电路板12所在平面优选与发光主体11主出光面11a垂直设置,即,柔性电路板12设置在发光主体11背面。优选地,发光主体11呈长条状,进一步优选为长方体,本实施例中以发光主体11为长方体为例来进行说明。设定发光主体11长为L,宽为W,高为H,长宽比为(40-140):1,优选长宽比为(80-140):1,进一步优选长宽比为(110-130):1。优选长宽高比值为:(80-140):1:(0.2-2.1),进一步优选为(110-130):1:(0.5-1.3)。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发光主体11包括至少二发光芯片113及荧光层115。所述发光芯片113直接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2上,所述荧光层115覆盖至少二发光芯片113及所述柔性电路板12设有发光芯片113的表面,也就是说所述荧光层115覆盖至少二发光芯片113及所述发光芯片113之间的间隔区域。该柔性电路板12直接为所述荧光层115和发光芯片113提供载体。所述发光芯片113发出的光经所述荧光层115转换后整体发光。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荧光层115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12的表面为所述条形光源10的主发光面11a。在本技术中,至少二发光芯片113直接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2之上,这样的结构设置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条形光源及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条形光源,用于为一光接受体的入光面提供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光源呈长条形,其包括至少二发光芯片、荧光层和柔性电路板;所述发光芯片直接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荧光层覆盖至少二发光芯片及发光芯片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荧光层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为所述条形光源的主发光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30 CN 20161087866661.一种条形光源,用于为一光接受体的入光面提供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光源呈长条形,其包括至少二发光芯片、荧光层和柔性电路板;所述发光芯片直接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荧光层覆盖至少二发光芯片及发光芯片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荧光层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为所述条形光源的主发光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光源包括导电线路,所述条形光源上同一发光芯片正极和负极分别通过焊料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并通过焊料使发光芯片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条形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进一步包括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贴合设置并将导电线路固定于所述两者之间;所述导电线路包括用于导电的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及第三走线,其中,第二走线及第三走线连接到电源负极,第一走线连接电源正极;且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及第三走线相互之间电性绝缘。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条形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表面至少开设有多个呈直线排列的通孔,该通孔的分布位置及数量与所述发光芯片的分布位置及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二走线、所述第三走线于所述通孔处暴露;所述发光芯片分为两组,所述每一发光芯片组包括至少二串联的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玲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