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和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388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3:51
一种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支架上的牵引杆,安装于支架和牵引杆上的为牵引杆提供弹力的弹性复位元件,所述牵引杆枢转连接在支架上,牵引杆上设有与弹性复位元件相应的牵引杆变力结构,弹性复位元件上设有与牵引杆变力结构相应的弹性变力结构;所述牵引杆变力结构和弹性变力结构在牵引杆脱扣和复位时接触配合分别形成第一受力结构和第二受力结构,且第二受力结构形成时弹性复位元件至牵引杆的枢转转动中心的复位力臂大于第一受力结构形成时弹性复位元件至牵引杆的枢转转动中心的脱扣力臂。

A reset structure for a circuit breaker and a traction rod

A traction rod tripping reset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and is mounted on the support rods are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and the traction rod on the traction rod with the elastic reset element is elastic, the traction lever is pivotally connected to the bracket, a traction rod variable force structure element and the elastic rod is provided with a corresponding traction reduction and the elastic reset element is provided with a corresponding traction rod variable force structure elastic variable force structure; the drawbar force variable structure and variable force structure with elastic contact respectively form a first force structure and second force structure in traction rod tripping and reset, and the second force structure formed when the elastic reset element reset lever to the traction rod pivot center is greater than the first force structure formed when the elastic reset element to the tripping lever traction rod pivot ce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和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
技术介绍
脱扣结构是机械式断路器执行脱扣动作分断故障电流的核心结构。其主要由安装在支架上的跳扣、锁扣和牵引杆组成。其中,牵引杆脱扣动作后复位所需的动力,通常由扭簧提供。扭簧力太小,牵引杆动作困难,复位不可靠;扭簧力太大,推动牵引杆实施脱扣动作所需的脱扣力又会增大,导致分断性能下降。传统的扭簧配合结构,牵引杆脱扣和复位是一个力单调变化的过程,或者逐步递减,或者逐步递增。这造成要么复位力小,复位不可靠,要么脱扣力大,难以脱扣。两者无法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脱扣复位性能稳定的断路器和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包括支架1和安装于支架1上的牵引杆2,安装于支架1和牵引杆2上的为牵引杆2提供弹力的弹性复位元件3,所述牵引杆2枢转连接在支架1上,牵引杆2上设有与弹性复位元件3相应的牵引杆变力结构,弹性复位元件3上设有与牵引杆变力结构相应的弹性变力结构;所述牵引杆变力结构和弹性变力结构在牵引杆2脱扣和复位时接触配合分别形成第一受力结构A和第二受力结构B,且第二受力结构B形成时弹性复位元件3至牵引杆2的枢转转动中心的复位力臂大于第一受力结构A形成时弹性复位元件3至牵引杆2的枢转转动中心的脱扣力臂。进一步,所述第一受力结构A至牵引杆2的枢转转动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受力结构B至牵引杆2的枢转转动中心的距离,牵引杆变力结构包括过渡平面a和过渡平面两侧的尖端b,弹性变力结构为与两个尖端配合的光滑面c,脱扣复位过程中,光滑面c和两个尖端b分别形成第一受力结构A和第二受力结构B。进一步,所述弹性变力结构包括过渡平面a和过渡平面a两侧的尖端b,牵引杆变力结构为与两个尖端b配合的光滑面c,脱扣复位过程中,光滑面c和两个尖端b分别形成第一受力结构A和第二受力结构B。进一步,所述光滑面c为与两个尖端接触配合的一个平面或者分别与两个尖端b接触配合的两个平面。进一步,所述弹性复位元件3为扭簧32,扭簧32的一个端臂321伸向牵引杆变力结构的上方且与牵引杆2限位配合,端臂32的端部朝向牵引杆变力结构弯折形成的平直段3211,平直段3211的一侧形成光滑面c;所述牵引杆2与支架1枢转连接一端设有与平直段3211接触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台21,第一限位凸台21的顶部设为平面形成过渡平面a,过渡平面a的两侧设有与平直段3211的一侧配合的两个尖端b。进一步,所述弹性复位元件3为扭簧32,扭簧32的一个端臂321伸向牵引杆变力结构的上方且与牵引杆2限位配合,端臂321的端部设有U形弯折结构3212,U形弯折结构3212底部平直部分形成过渡平面a,U形弯折结构3212的两个角部形成两个尖端b,所述光滑面c为牵引杆2与支架1枢转连接一端设置的向内凹的分别与两个尖端b接触配合的两个平面。进一步,所述弹性复位元件3包括拉簧33和与拉簧33连接的联动杆34,联动杆34枢转连接在支架1上,拉簧33的一端与支架1连接,另一端与联动杆34的一端连接,联动杆34的另一端伸向牵引杆变力结构的上方且与牵引杆2限位配合;联动杆34的另一端朝向牵引杆变力结构凸出设有第二限位凸台341,第二限位凸台341的顶部为平面形成过渡平面a,第二限位凸台341的顶部的两侧形成两个尖端b,所述光滑面c为牵引杆2与支架1枢转连接一端设置的向内凹的分别与两个尖端b接触配合的两个平面。进一步,形成第一受力结构A的尖端b的高度小于形成第二受力结构B的尖端b的高度。进一步,所述扭簧32包括中部的圆形固定结构322和圆形固定结构322向两侧延伸的两条端臂321,一条端臂321与牵引杆2限位配合,另一条端臂321与支架1限位固定;支架1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柱101和第二固定柱102与另一条端臂321固定配合,另一条端臂321弹性形变地安装于第一固定柱101和第二固定柱102之间。进一步,所述联动杆34的中部枢转连接在支架1上,联动杆34包括第一联动臂342和第二联动臂343,第二限位凸台341设于第二联动臂343的端部,第一联动臂342的端部凸出设有固定凸柱3421与拉簧33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架1上设有第三固定柱103与拉簧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一种断路器,包括上述的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受力结构,调整弹性复位元件的作用力方向和作用点,使得牵引杆的在整个脱扣运动过程中,脱扣前,扭簧对牵引杆的作用力臂小,脱扣力轻;脱扣后,扭簧对牵引杆的作用力臂迅速变大,获取所需的较大的复位力,通过设置在牵引杆和支架上设置牵引杆变力结构和弹性复位元件使得牵引杆受到弹性复位元件的大小不同的作用力,较小的脱扣弹力和较大的复位弹力,使得牵引杆脱扣和复位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牵引杆变力结构和弹性变力结构设置过渡平面,使得牵引杆可以在脱扣弹力和复位弹力之间快速过渡,通过光滑面和两个尖端分别形成第一受力结构和第二受力结构,以获得脱扣弹力轻,复位弹力大的技术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脱扣位置应当设计在扭矩发生跳变前,即在形成第二受力结构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牵引杆脱扣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牵引杆复位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牵引杆脱扣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牵引杆复位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牵引杆脱扣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牵引杆复位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牵引杆在转动过程中所受扭簧扭矩随牵引杆转角变化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7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以断路器为例说明断路器内部的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包括支架1和安装于支架1上的牵引杆2,安装于支架1和牵引杆2上的为牵引杆2提供弹力的弹性复位元件3,所述牵引杆2枢转连接在支架1上,牵引杆2上设有与弹性复位元件3相应的牵引杆变力结构,弹性复位元件3上设有与牵引杆变力结构相应的弹性变力结构;所述牵引杆变力结构和弹性变力结构在牵引杆2脱扣和复位时接触配合分别形成第一受力结构A和第二受力结构B,且第二受力结构B形成时复位时弹性复位元件3至牵引杆2的枢转转动中心的复位力臂大于第一受力结构A形成时弹性复位元件3至牵引杆2的枢转转动中心的脱扣力臂。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受力结构,调整弹性复位元件的作用力方向和作用点,使得牵引杆的在整个脱扣运动过程中,脱扣前,扭簧对牵引杆的作用力臂小,脱扣力轻;脱扣后,扭簧对牵引杆的作用力臂迅速变大,获取所需的较大的复位力,通过设置在牵引杆和支架上设置牵引杆变力结构和弹性复位元件使得牵引杆受到弹性复位元件的大小不同的作用力,较小的脱扣弹力和较大的复位弹力,使得牵引杆脱扣和复位稳定可靠。如图1-6所示,第一受力结构A至牵引杆2和支架1的枢转转动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受力结构B至牵引杆2和支架1的枢转转动中心的距离。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受力结构,调整弹性复位元件的作用力方向和作用点,使得牵引杆的在整个脱扣运动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断路器和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包括支架(1)和安装于支架(1)上的牵引杆(2),安装于支架(1)和牵引杆(2)上的为牵引杆(2)提供弹力的弹性复位元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2)枢转连接在支架(1)上,牵引杆(2)上设有与弹性复位元件(3)相应的牵引杆变力结构,弹性复位元件(3)上设有与牵引杆变力结构相应的弹性变力结构;所述牵引杆变力结构和弹性变力结构在牵引杆(2)脱扣和复位时接触配合分别形成第一受力结构(A)和第二受力结构(B),且第二受力结构(B)形成时弹性复位元件(3)至牵引杆(2)的枢转转动中心的复位力臂大于第一受力结构(A)形成时弹性复位元件(3)至牵引杆(2)的枢转转动中心的脱扣力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包括支架(1)和安装于支架(1)上的牵引杆(2),安装于支架(1)和牵引杆(2)上的为牵引杆(2)提供弹力的弹性复位元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2)枢转连接在支架(1)上,牵引杆(2)上设有与弹性复位元件(3)相应的牵引杆变力结构,弹性复位元件(3)上设有与牵引杆变力结构相应的弹性变力结构;所述牵引杆变力结构和弹性变力结构在牵引杆(2)脱扣和复位时接触配合分别形成第一受力结构(A)和第二受力结构(B),且第二受力结构(B)形成时弹性复位元件(3)至牵引杆(2)的枢转转动中心的复位力臂大于第一受力结构(A)形成时弹性复位元件(3)至牵引杆(2)的枢转转动中心的脱扣力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结构(A)至牵引杆(2)的枢转转动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受力结构(B)至牵引杆(2)的枢转转动中心的距离,牵引杆变力结构包括过渡平面(a)和过渡平面两侧的尖端(b),弹性变力结构为与两个尖端配合的光滑面(c),脱扣复位过程中,光滑面(c)和两个尖端(b)分别形成第一受力结构(A)和第二受力结构(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变力结构包括过渡平面(a)和过渡平面(a)两侧的尖端(b),牵引杆变力结构为与两个尖端(b)配合的光滑面(c),脱扣复位过程中,光滑面(c)和两个尖端(b)分别形成第一受力结构(A)和第二受力结构(B)。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面(c)为与两个尖端接触配合的一个平面或者分别与两个尖端(b)接触配合的两个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3)为扭簧(32),扭簧(32)的一个端臂(321)伸向牵引杆变力结构的上方且与牵引杆(2)限位配合,端臂(32)的端部朝向牵引杆变力结构弯折形成的平直段(3211),平直段(3211)的一侧形成光滑面(c);所述牵引杆(2)与支架(1)枢转连接一端设有与平直段(3211)接触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台(21),第一限位凸台(21)的顶部设为平面形成过渡平面(a),过渡平面(a)的两侧设有与平直段(3211)的一侧配合的两个尖端(b)。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杆的脱扣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3)为扭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良顾翔周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