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093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薄膜载体,所述薄膜载体上设有混合室、吸磁反应室、恒温扩增室、观察室和废液池,所述混合室的入口连接有加样口和进气口,所述混合室的出口与所述吸磁反应室的入口连接,所述吸磁反应室的出口与所述恒温扩增室的入口连接,所述恒温扩增室的出口与所述观察室的入口连接,所述观察室的出口与所述废液池的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操作简易、成本低、适用性广的特点。

Microfluidic chi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crofluidic chip, including film carrier, the carrier is provided with a mixing chamber and a thin film magnetic reaction chambe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oom, observation room and liquid pool entrance, said mixing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a sample inlet and an air inlet entrance, said mixing chamber and the suction outlet the magnetic reaction chamber connected to the suction entrance magnetic reaction chamber outlet with the constant temperature amplification chamber connected to the constant temperature amplification chamber entrance outlet with the observation room entrance connection, the observation room outlet with the waste liquid pool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integration, small volume, simple operation, low cost and wide appl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芯片
本技术涉及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传统的PCR测试等检测多数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主要容器是试管,混合、加热、吸磁、反应、检测等都是在试管内完成,转移通过移液管来达成。依靠实验室来完成检测,成本较高,适用性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性很广的微流控芯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薄膜载体,所述薄膜载体上设有混合室、吸磁反应室、恒温扩增室、观察室和废液池,所述混合室的入口连接有加样口和进气口,所述混合室的出口与所述吸磁反应室的入口连接,所述吸磁反应室的出口与所述恒温扩增室的入口连接,所述恒温扩增室的出口与所述观察室的入口连接,所述观察室的出口与所述废液池的入口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薄膜载体上设有液泡组合,所述液泡组合分别与所述混合室、吸磁反应室、恒温扩增室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泡组合包括多个独立的液泡,所述液泡包括支撑板和液泡主体,所述液泡主体与所述支撑板相粘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磁反应室与所述废液池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口连接有气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薄膜载体包括上层薄膜和下层薄膜,所述上层薄膜、下层薄膜热压粘合,所述混合室、吸磁反应室、恒温扩增室、观察室位于所述上层薄膜、下层薄膜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液池包括吸水纸、过滤纸和废液腔,所述吸水纸、过滤纸分别设置在所述废液腔内,所述废液腔与所述薄膜载体相粘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较简单,成本比较低的微流控芯片,相对于传统的实验室方法,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操作简易、成本低、适用性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薄膜载体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液泡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废液池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薄膜载体9,所述薄膜载体9上设有样本和磁珠集合液混合的混合室3、吸磁反应室4、恒温扩增室6、观察室7和收集使用后的废液同时起到排气作用的废液池8,所述混合室3的入口连接有加待检测样本的加样口1和进气口2,所述混合室3的出口与所述吸磁反应室4的入口连接,所述吸磁反应室4的出口与所述恒温扩增室6的入口连接,所述恒温扩增室6的出口与所述观察室7的入口连接,所述观察室7的出口与所述废液池8的入口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薄膜载体9上设有封装试剂反应物的液泡组合5,所述液泡组合5分别通过中转流道与所述混合室3、吸磁反应室4、恒温扩增室6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液泡组合5包括多个独立的液泡,所述液泡包括支撑板53和液泡主体51,所述液泡主体51与所述支撑板53通过双面胶52相粘合,每个独立的液泡按需要封装试剂的容量做成不同大小。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吸磁反应室4与所述废液池8连接,使得吸磁反应室4的废液可以流入废液池8。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进气口2连接有气泵,推动液体的流动。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薄膜载体9包括上层薄膜91和下层薄膜92,所述上层薄膜91、下层薄膜92热压粘合,所述混合室3、吸磁反应室4、恒温扩增室6、观察室7位于所述上层薄膜91、下层薄膜92之间,所述薄膜载体9可以为双层薄膜或者多层薄膜粘合而成,作为液体混合、转移和反应的载体。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废液池8包括吸水纸83、过滤纸82和废液腔81,所述吸水纸83、过滤纸82分别设置在所述废液腔81内,所述废液腔81与所述薄膜载体9通过双面胶84相粘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操作流程为:1、加样,将样品通过加样口1加入混合室3;2、混合,释放磁珠集合液液泡,与样本混合温育;3、吸磁,将混合液转移到吸磁反应室4,释放洗涤液液泡进行洗涤,废液流入废液池8,释放洗脱液,将核酸从磁珠上洗脱下来;4、扩增,转移溶液到恒温扩增室6,释放扩增液进行恒温扩增;5、检测,将溶液转移到观察室7进行检测读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是一个典型的PCR应用,用于核酸提取和恒温扩增,主要载体是薄膜载体9,可应用于PCR测试、基因测序、疾病筛查等,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和易用性;此芯片主体是由薄膜载体9和多个独立的液泡组合而成,上层薄膜91和下层薄膜92热压贴合形成薄膜载体9,中间留有流道和反应腔,薄膜作为基座,上面装载液泡,液泡封装试剂,通过挤压的方式可以将试剂释放出来,通过流道中转,在反应腔内进行混合、加热、吸磁、反应、检测等步骤。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和易用性,具有很广的适用性。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微流控芯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载体,所述薄膜载体上设有样本和磁珠集合液混合的混合室、吸磁反应室、恒温扩增室、观察室和收集使用后的废液同时起到排气作用的废液池,所述混合室的入口连接有加待检测样本的加样口和进气加压以推动液体的流动的进气口,所述混合室的出口与所述吸磁反应室的入口连接,所述吸磁反应室的出口与所述恒温扩增室的入口连接,所述恒温扩增室的出口与所述观察室的入口连接,所述观察室的出口与所述废液池的入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载体,所述薄膜载体上设有样本和磁珠集合液混合的混合室、吸磁反应室、恒温扩增室、观察室和收集使用后的废液同时起到排气作用的废液池,所述混合室的入口连接有加待检测样本的加样口和进气加压以推动液体的流动的进气口,所述混合室的出口与所述吸磁反应室的入口连接,所述吸磁反应室的出口与所述恒温扩增室的入口连接,所述恒温扩增室的出口与所述观察室的入口连接,所述观察室的出口与所述废液池的入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载体上设有封装试剂反应物的液泡组合,所述液泡组合分别与所述混合室、吸磁反应室、恒温扩增室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杰曾礼江高雁潘伯贵潘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