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705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包括雨水截流装置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所述雨水截流装置设置在雨水弃流井内,所述雨水截流装置内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下方固定有弃流器,所述雨水截流装置上部设有与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连接的连接管道;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顶部设有渗透层,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渗透层连接,所述渗透层下方固定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下方设有渗透雨水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利用的雨水弃流井将初期雨水排至市政管网,后期雨水进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收集,净化,利用,雨水综合利用率高,施工成本较低。

A rain water well for rainwater intercep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inwater interce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in water, including rainwater interception device and rainwater collection system, rainwater interception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rainwater flow in the well, the water shutoff device is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a filtering layer, the filtering layer is fixed to the bottom of the disposable flow sensor, the upper part of the rainwater interception device with the rainwater utilization system connecting pipes connected; the rainwater collection is a permeable layer by using the connecting pipe at the top of the system, and the penetration layer connection, the permeable layer is fixed with a supporting part, a penetration of rain well below the support department. The rainwater interception of the invention and the rainwater drain well utilized by the rainwater well discharge the initial rainwater to the municipal pipe network. Later rainwater enters the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system, collects, purifies and utilizes, the rainwate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e is high, and the construction cost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具体建设中,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大,使得海绵城市建设中循环设施不完善,部分雨水直接外排,难以充分利用。因此,如何降低海绵城市设施的建造成本,使雨水能够综合利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初期将雨水排至市政管网,后期对雨水截流进行收集,并加以过滤、净化、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包括雨水截流装置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所述雨水截流装置设置在雨水弃流井内,所述雨水截流装置内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下方固定有弃流器,所述雨水截流装置上部设有与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连接的连接管道;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顶部设有渗透层,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渗透层连接,所述渗透层下方固定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下方设有渗透雨水井。优选地,所述弃流器上方设置有变形曲面,所述变形曲面边缘通过伸缩装置与所述雨水弃流井内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变形曲面通过牵拉拉线连接有封闭球;所述弃流器底部设有弃流过水口,所述弃流过水口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封闭球能够随所述变形曲面的向下运动与所述密封圈紧密贴合;所述变形曲面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水孔。优选地,若干个所述过水孔均布于所述变形曲面的周向边缘。优选地,所述变形曲面的中部向上凸出,所述变形曲面由塑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外圆环、内圆环和弹性材料,所述外圆环和所述内圆环通过所述弹性材料连接,所述外圆环用于与所述雨水弃流井的内侧连接,所述内圆环与所述变形曲面的边缘连接。优选地,所述渗透层为渗透过滤池模块组装而成。优选地,所述渗透过滤池模块由火山岩、陶粒、石英砂、无烟煤、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粘接剂制成。优选地,所述渗透雨水井四周及底部设有若干个孔,所述孔中填充渗透系数小的材料,所述渗透系数小的材料优选为级配细砂。优选地,所述渗透雨水井内设有抽水口。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由混凝土浇铸而成的开孔预制混凝土盖板。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降雨时,通过雨水不断地增多,达到一定的雨量时,变形曲面受压通过伸缩装置向下移动,使得封闭球堵住弃流器过水口,利用不同的降雨时段雨量的大小,控制变形曲面向下移动的幅度,初期雨水通过变形曲面四周的开孔排到弃流井,随着降雨量增大,封闭球下移封闭弃流器过水口,使雨水经排水管道到达渗透层,能够根据降雨量自动控制雨水进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渗透层为渗透过滤池模块组装而成,渗透过滤池模块由火山岩、陶粒、石英砂、无烟煤、活性炭等的一种或多种使用粘接剂混合制成,具有快速渗透和过滤的作用,同时去除雨水中的部分SS。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雨水截流装置为可拆卸结构,能够进行拆卸清理,维护方便。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可以减少海绵城市中的管道铺设,降低工程造价,施工简单,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变形曲面与伸缩装置连接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伸缩装置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变形曲面与伸缩装置连接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渗透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渗透雨水井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雨水截流装置、2-过滤层、3-变形曲面、4-伸缩装置、5-弃流器、6-密封圈、7-弃流过水口、8-连接管、9-拉线、10-封闭球、11-雨水弃流井、12-渗透层、13-支撑部、14-渗透雨水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初期将雨水排至市政管网,后期对雨水截流进行收集,并加以过滤、净化、利用。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如图1-7所示,包括雨水截流装置1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雨水截流装置1设置在雨水弃流井内,雨水截流装置1内设有过滤层2,过滤层2采用不锈钢过滤网格,过滤层2下方固定有弃流器5,弃流器5上方设有变形曲面3,变形曲面3通过伸缩装置4与雨水弃流井可拆卸连接,伸缩装置4包括外圆环、内圆环和弹簧,外圆环和内圆环之间通过10个均布的弹簧连接,外圆环与雨水弃流井的内侧连接,内圆环与变形曲面3的边缘连接,外圆环和内圆环上还设有一密封连接件,使伸缩装置4与雨水弃流井和扇形曲面3之间密封。变形曲面3下方通过牵拉拉线9连接有封闭球10,变形曲面3周向边缘开设有若干个均布的条状矩形过水孔,弃流器5底部设有弃流过水口7,初期雨水可经变形曲面3上的过水孔流至弃流器底部的弃流过水口7,然后从雨水弃流井的管网排出。弃流过水口7内设有密封圈6,当水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变形曲面3产生形变向下带动封闭球10移动,封闭球10向下移动至一定距离能够与密封圈6紧密贴合,从而堵住弃流过水口7。雨水截流装置1上部设有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连接的连接管道8,当弃流过水口7被封闭球10堵住后,积聚的雨水经连接管道8进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顶部设有渗透层12,渗透层12为渗透过滤池模块组装而成,渗透过滤池模块为中空的长方体,采用火山岩、陶粒、石英砂、无烟煤、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粘接剂制成,连接管道8与渗透层12连接,渗透层12下方固定有支撑部13,支撑部13采用开孔的预制混凝土盖板,支撑部13下方设有渗透雨水井14,从连接管道8流入的雨水经渗透层12过滤后,沿预制混凝土盖板的开孔流入渗透雨水井收集利用。为了方便雨水利用,本专利技术在渗透雨水井14中设有抽水口,可使用潜水泵将渗透雨水井14内过滤的雨水抽出利用。为了进一步利用过滤后的雨水,本专利技术在渗透雨水井14的底部及四周开设有若干个孔,孔内填充渗透系数低的级配细砂,过滤后的雨水经孔内的级配细砂缓慢渗透,进而对地下水进行补充。为了保证封闭球10能够与密封圈6紧密贴合,本专利技术的变形曲面3为中部向上凸出的曲面,材质采用易变形的塑形材料,拉线9采用变形量小的高分子材料,封闭球10采用密度大于雨水的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密封圈6采用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截流装置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所述雨水截流装置设置在雨水弃流井内,所述雨水截流装置内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下方固定有弃流器,所述雨水截流装置上部设有与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连接的连接管道;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顶部设有渗透层,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渗透层连接,所述渗透层下方固定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下方设有渗透雨水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截流装置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所述雨水截流装置设置在雨水弃流井内,所述雨水截流装置内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下方固定有弃流器,所述雨水截流装置上部设有与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连接的连接管道;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顶部设有渗透层,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渗透层连接,所述渗透层下方固定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下方设有渗透雨水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器上方设置有变形曲面,所述变形曲面边缘通过伸缩装置与所述雨水弃流井内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变形曲面通过牵拉拉线连接有封闭球;所述弃流器底部设有弃流过水口,所述弃流过水口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封闭球能够随所述变形曲面的向下运动与所述密封圈紧密贴合;所述变形曲面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过水孔均布于所述变形曲面的周向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截流与利用的雨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合刘国庆李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澄科工水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