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测定镁离子含量的方法及镁离子诊断试剂盒技术

技术编号:175546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酶法测定镁离子含量的方法以及镁离子诊断试剂盒。应用血浆、血清等样品中镁离子激活甘油激酶活性的特点,在腺苷三磷酸的存在下与甘油反应生成甘油-3-磷酸,再偶联甘油-3-磷酸脱氢酶,将还原型辅酶反应成氧化型辅酶,通过测定主波长340nm处吸光度的下降幅度而测定出样品中镁离子的含量。该方法特异性高,不受内、外源物质的污染,测试结果精确、准确性好。将诊断试剂盒制成双剂或三剂可减少各成分的交叉影响,保持试剂的稳定性,便于长期储存。该方法在普通紫外/可见光分析仪或者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便可快速检测,不需要特殊或额外仪器,测试成本低廉,便于行业内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酶法测定血浆、血清等样品中镁离子含量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配制而成的镁离子诊断试剂盒,属于医学检验测定

技术介绍
目前医学上测定血浆、血清等样品中镁离子含量(简称镁测定)的手段比较多,概括起来有比色法、荧光法、离子色谱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ISE)、酶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等。其中决定性的方法是ID-MS,其次是AAS,这两种方法虽然结果准确,但设备复杂、费用昂贵,不适用于常规实验室和自动分析。比色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包括甲基麝香草酚蓝法(MTB)、达旦黄法、邻甲酚酞络合酮法(OCPC)、钙镁试剂法(Calmagite)以及新近报道的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变色酸法(8Q5SAC)。比色法操作简便、费用低,适合常规实验室应用,但存在试剂空白吸光度高、易受胆红素和其它阳离子干扰、试剂稳定性差,以及试剂中含有腐蚀性或毒性成分等缺点。离子选择性电极法(ISE)可以测定生理溶液中镁离子活度,采用中性载体(ETH7025)液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的准确度较高,但仍存在生理范围内的钙干扰,Ca2+最大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酶法测定镁离子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将待测样品与含有甘油、腺苷三磷酸、甘油激酶、甘油-3-磷酸脱氢酶和还原型辅酶的试剂混匀,使之发生以下反应,甘油+腺苷三磷酸*甘油-3-磷酸+腺苷二磷酸甘油-3-磷酸+还原 型辅酶*磷酸二羟丙酮+氧化型辅酶②将反应混合物置于紫外/可见光分析仪或者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下,检测主波长340nm的吸光度的下降幅度,测算出样品中镁离子的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尔中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