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支架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196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加工支架的模具,包括定模框、动模框、定模芯和动模芯,定模框上一侧设有浇口套,动模框的相对应位置设有分流子,定模芯设有定模腔,动模芯设有动模腔,结合支架结构设置模腔,动模芯和动模框上设有与渣包连通的排气槽,动模框的侧面和定模框的侧面均设有与排气槽连通的排气块,定模芯内设有与渣包相对应的渣包凹槽,定模框和定模芯上还设有连通至定模框侧面的排气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气更为有效,减少了产品的气孔,提高了模具的质量。

A mold for processing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ld for processing support, including fixing frame and a movable mould frame, die core and a movable mould core, fixed mold fram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gate set, the corresponding dynamic model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shunt, die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mould, a movable mould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movable mold cavity, cavity structure set with the support, a movable mould core and mould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slag exhaust groove communicated with the movable die frame, side and side of the fixing frame are provided with exhaust block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exhaust slot, and the slag ladle slag bag corresponding to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die core, and the fixing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die core the exhaust passage is communicated to the side of the fixing frame. The exhaust gas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more effective, the hole of the product is reduce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mould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工支架的模具
本技术主要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支架的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铸造产品构件时,先将铝液浇注入铸型的空腔中,待冷却凝固后即可获得固态的铸件。铸型模具对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尤其是采用分模造型时,铸型中带有分型面,易产生错箱缺陷,如果铸件还带有孔结构,由于需要用到镶块、型芯,更易产生形状和尺寸偏差,影响铸型的形状精度,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现有支架模具往往存在定模框和动模框配合精度较差,模具开合不便,继而影响到产品质量的问题,而且由于渣包、排气槽设置的问题,排气往往会不畅,使得产品产生气孔,成型模腔结构及流道和内浇口的形式选取不当,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同时现有的模具在产品在维修和装配是往往需要反复调试模芯的安装角度和精度,但一般模芯却很难取下,有时取下方式不当容易造成模芯磨损,影响产品的制造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加工支架的模具。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加工支架的模具,包括定模框、动模框、定模芯和动模芯,定模框上一侧设有浇口套,动模框的相对应位置设有分流子,定模芯设有定模腔,动模芯设有动模腔,所述定模框和定模芯的四角设有精定位槽,所述动模框和动模芯的四角设有与精定位槽相配合的精定位凸块;所述定模腔和动模腔构成的模腔为一模一腔结构;所述定模腔包括一第一矩形凹腔,第一矩形凹腔的上部形成一方形凸块,第一矩形凹腔的中部形成一长条凸块,第一矩形凹腔的下部形成第一矩形凹槽,第一矩形凹槽内形成两条纵向筋而将第一矩形凹槽内隔成三部分,第一矩形凹槽的横向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凸耳浅槽,第一凸耳浅槽的深度小于第一矩形凹槽的深度,第一矩形凹槽和两第一凸耳浅槽上分别形成一凸柱,该凸柱的横截面为中间是矩形、矩形两侧是半圆形;所述动模腔包括一第二矩形凹腔,第二矩形凹腔的上部形成一水平布置的长条凹槽,第二矩形凹腔的中部形成被三条纵向槽隔开的多个小凸块,第二矩形凹腔的下部形成第二矩形凹槽,第二矩形凹槽的横向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二凸耳浅槽,第二凸耳浅槽的深度小于第二矩形凹槽的深度,第二矩形凹槽和两第二凸耳浅槽上分别设有一与凸柱相对应的孔;所述分流子和动模腔之间通过漏斗状的流道连通,流道分成四个分支,分别延伸至第二矩形凹腔的下部侧面,第二矩形凹腔的上部和中部的侧面布置有渣包,动模芯和动模框上设有与渣包连通的排气槽,动模框的侧面和定模框的侧面均设有与排气槽连通的排气块,定模芯内第一矩形凹腔的上部设有与第二矩形凹腔的上部的渣包相对应的渣包凹槽,定模框和定模芯上还设有连通至定模框侧面的排气通道。本技术结合支架结构设计模腔,第一次压铸产品要先用油加热模温机通油预热模具。压铸时,铝液从浇口套内灌入,经过分流子和流道后流入模腔,由于流道呈漏斗状增加压力使得铝液高速流动,极短的时间内便可冲填铸造型腔,铸造出高质量的支架产品,通过渣包、排气槽和排气块相配合,使得排气更为有效,并且渣包和排气槽的布置是结合支架结构进行布置的,减少了产品的气孔,提高了模具的质量。还有定模框和动模框及定模芯和动模芯通过精定位槽和精定位凸块更精确地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底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定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动模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A处定模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B处动模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标号如下:1定模框、2定模框防撞板、3动模框、4动模框防撞板、5模脚、6防撞柱、7顶针固定板、8推板、9支撑柱、10顶板导柱、11顶板导套、12顶板限位块、13浇口套、14定模芯、15分流子、16动模芯、17导柱、18导套、19顶针、20排气槽、21渣包、22流道、23冷却水路、24排气块、25吊环、26复位杆、27排气通道、28第一矩形凹腔、29方形凸块、30长条凸块、31第一矩形凹槽、32纵向筋、33第一凸耳浅槽、34凸柱、35第二矩形凹腔、36长条凹槽、37纵向槽、38小凸块、39第二矩形凹槽、40第二凸耳浅槽、41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技术。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技术,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加工支架的模具,采用卧式压铸机,模具为卧式安装,该模具主要包括定模部分、动模部分、顶出部分、复位部分、导向部分、冷却部分、浇注部分、排气部分和支撑部分,还包括模具放置保护部分和吊环25。定模部分,其包括定模框1和设置于定模框1内的定模芯14,定模芯14设有定模腔,定模框1和定模芯14的四角设有精定位槽。动模部分,其包括动模框3和设置于动模框3内的动模芯16,动模框3的一侧与定模框1相配合,动模芯16设有动模腔,动模框3和动模芯16四角设有与精定位槽相配合的精定位凸块,动模芯16与定模芯14相配合且内部的动模腔和定模腔相配合构成完整的模腔。顶出部分,其设置于动模框3的另一侧,顶出部分包括顶针19、顶针固定板7、推板8和顶板限位块12,顶针固定板7、推板8和顶板限位块12依次设置于动模框3的另一侧,顶针19的尾部固定于顶针固定板7上,顶针19的头部依次贯穿动模框3和动模芯16。复位部分,包括四根复位杆26,四根复位杆26的尾部分别固定于顶针固定板7的四角,四根复位杆26的头部依次贯穿动模框3和动模芯16后抵于定模芯14上,合模时,复位杆26带动顶针固定板7复位。导向部分,其包括顶出导向部分和模具导向部分,顶出导向部分由顶板导套11和顶板导柱10构成,顶板导套11固定于顶针固定板7和推板8上,顶板导柱10穿设于顶板导套11内,并且顶板导柱10的一端与动模框3固定,顶板导柱10上的台阶起到对顶针固定板7的限位作用。模具导向部分由导套18和导柱17构成,导套18固定于动模框3上,导柱17穿设于导套18内,并且导柱17的一端固定于定模框1上。冷却部分,其包括冷却水路23,冷却水路23分别布置于定模框1和动模框3内且靠近动模腔和定模腔设置,冷却水路23具有水路入口和水路出口,水路入口和水路出口均设置于定模框1和动模框3的下侧面上。冷却水路23用于控制模具温度,延长模具寿命。浇注部分,其包括浇口套13、分流子15和流道22,流道22包括直流道、横流道和内浇口,浇口套13设置于定模框1上,浇口套13内具有直流道,横流道开设于动模芯16上且通过内浇口与动模腔相连通,内浇口为侧浇口,分流子15设置于动模框3上,分流子15位于直流道和横流道的连接处且分别与浇口套13和动模芯16相连接。排气部分,其包括渣包21、排气槽20和渣包凹槽,渣包21布置于动模腔周侧且与动模腔相连通,排气槽20布置于动模芯16和动模框3上且与渣包21相连通,渣包凹槽设置于定模芯14内且与动模芯16上渣包21相对应。支撑部分,其包括支撑柱9和模脚5,支撑柱9和模脚5均设置于动模框3的另一侧,支撑柱9的一端从顶针固定板7和推板8的居中处贯穿,另一端抵于动模框3上,模脚5分别设置于顶针固定板7和推板8的两侧且与动模框3固定。当压铸机冲头压射时,伴随着巨大的冲击力,支撑柱9增强模具的抗剪强度,防止模具变形影响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加工支架的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加工支架的模具,包括定模框、动模框、定模芯和动模芯,定模框上一侧设有浇口套,动模框的相对应位置设有分流子,定模芯设有定模腔,动模芯设有动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框和定模芯的四角设有精定位槽,所述动模框和动模芯的四角设有与精定位槽相配合的精定位凸块;所述定模腔和动模腔构成的模腔为一模一腔结构;所述定模腔包括一第一矩形凹腔,第一矩形凹腔的上部形成一方形凸块,第一矩形凹腔的中部形成一长条凸块,第一矩形凹腔的下部形成第一矩形凹槽,第一矩形凹槽内形成两条纵向筋而将第一矩形凹槽内隔成三部分,第一矩形凹槽的横向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凸耳浅槽,第一凸耳浅槽的深度小于第一矩形凹槽的深度,第一矩形凹槽和两第一凸耳浅槽上分别形成一凸柱,该凸柱的横截面为中间是矩形、矩形两侧是半圆形;所述动模腔包括一第二矩形凹腔,第二矩形凹腔的上部形成一水平布置的长条凹槽,第二矩形凹腔的中部形成被三条纵向槽隔开的多个小凸块,第二矩形凹腔的下部形成第二矩形凹槽,第二矩形凹槽的横向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二凸耳浅槽,第二凸耳浅槽的深度小于第二矩形凹槽的深度,第二矩形凹槽和两第二凸耳浅槽上分别设有一与凸柱相对应的孔;所述分流子和动模腔之间通过漏斗状的流道连通,流道分成四个分支,分别延伸至第二矩形凹腔的下部侧面,第二矩形凹腔的上部和中部的侧面布置有渣包,动模芯和动模框上设有与渣包连通的排气槽,动模框的侧面和定模框的侧面均设有与排气槽连通的排气块,定模芯内第一矩形凹腔的上部设有与第二矩形凹腔的上部的渣包相对应的渣包凹槽,定模框和定模芯上还设有连通至定模框侧面的排气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工支架的模具,包括定模框、动模框、定模芯和动模芯,定模框上一侧设有浇口套,动模框的相对应位置设有分流子,定模芯设有定模腔,动模芯设有动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框和定模芯的四角设有精定位槽,所述动模框和动模芯的四角设有与精定位槽相配合的精定位凸块;所述定模腔和动模腔构成的模腔为一模一腔结构;所述定模腔包括一第一矩形凹腔,第一矩形凹腔的上部形成一方形凸块,第一矩形凹腔的中部形成一长条凸块,第一矩形凹腔的下部形成第一矩形凹槽,第一矩形凹槽内形成两条纵向筋而将第一矩形凹槽内隔成三部分,第一矩形凹槽的横向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凸耳浅槽,第一凸耳浅槽的深度小于第一矩形凹槽的深度,第一矩形凹槽和两第一凸耳浅槽上分别形成一凸柱,该凸柱的横截面为中间是矩形、矩形两侧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银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亚德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