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3925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产品上表面设置吸入口并抑制性能降低的贯流风扇方式的气幕装置。气幕装置具备:框体,在上表面的前面侧设置有吸入口,在下表面水平设置有吹出口,构成外部轮廓;风扇,以中心轴为轴中心旋转;及风路结构体,设置在风扇的吹出口侧的风路内。风路结构体在前面侧具备:舌部,具有比中心轴朝背面侧突出的凸部及位于比凸部靠前面侧的凹部;及前面垂直壁,从凹部的下端朝铅垂下方设置。此外在背面侧具备背面壁B(21),其为与构成从凹部的上端到前面垂直壁的下端的上下范围且风扇的两端的左右范围的前面壁A(20)相同的形状,背面壁B平行设置于前面壁A的背面侧且从前面壁A起的与吹出口的前面侧端部和背面侧端部的距离相等距离的位置。

Air curtain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as curtain device that sets a suction mouth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oduct and inhibits the performance reduction of a tubular flow fan mode. The air curtain device comprises a frame body, on the front surface side is provided with the suction port, at the level of the lower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a fan, with the outer contour; center axis rotation center; and air route structure, the wind blowing in the path set fan outlet side. The structure of the wind path is on the front side: the tongue has a convex part projecting towards the back side and a concave part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convex part, and the front vertical wall is set down from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cave part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wind. In addition to the back side of the back wall with B (21), the front wall and a A to the bottom in front of a vertical wall from the upper concave part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range and scope of the fan about (20) the same shape, the back side of the back wall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to the front wall of B and A from the front the A and the wall in front of the air outlet side and back side end distance equivalent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幕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气幕装置利用帘幕状的气流隔离外部气体,由此使得室内的制冷供暖的冷气或热难以逃逸,隔离尘埃从外部的侵入。因此,气幕装置在食品店、餐厅的出入口等中使用。在图9、图10中示出以往的气幕装置的构造。此处,图9是以往的气幕装置的侧面剖面的概要图。图10是以往的气幕装置的立体概要图。图9所示的气幕装置具有电动机101以及贯流风扇102。主体通过在设置于壁面103的安装板104安装设置于主体背面侧的背面面板105而被固定。贯流风扇102设置于构成风路的后导向件106与稳定器107之间。在主体的正面侧设置有吸入面板108,由构成主体的外部轮廓的外部轮廓面板109固定。如图10所示,在吸入面板108设置有多个吸入口110。当电动机101运转时,贯流风扇102朝旋转方向111的方向旋转,从设置于吸入面板108的吸入口110流入吸入气流112。流入的吸入气流112沿着后导向件106以及稳定器107流动,成为帘幕状的吹出气流113,从设置于主体的下表面侧的吹出口114送出。通过上述结构,以贯流风扇102的旋转轴为中心使吸入口110与吹出口114的角度接近90°,提高贯流风扇102的风扇效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1237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163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这样的以往的气幕装置中,虽然贯流风扇的风扇效率高,但是因长期使用而在吸入口堆积尘埃等,由此导致污垢变得显眼。因此,为了隐藏堆积于吸入口的尘埃等,考虑单纯将吸入口的位置变更为产品上表面的方法,但吹出气流相对于吸入气流的角度变得大于90°,由此导致贯流风扇的风扇效率降低。即,为了提高贯流风扇的风扇效率,优选相对于吸入气流而将吹出气流设为90°以下。因此,在上表面设置吸入口的情况下,必须如空调机那样以朝前面侧吹出的方式形成风路。但是,在要求朝向正下方吹出风的功能的气幕装置中,在将吸入口设置于产品上表面的情况下,吹出气流相对于吸入气流的角度会变得大于90°,因此存在风扇效率降低的课题。本专利技术解决这样的以往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上表面设置吸入口以便当长期使用时吸入口的污垢不会变得显眼、同时抑制风扇效率的降低的气幕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气幕装置具备:框体,其构成外部轮廓,且在上表面的前面侧设置有吸入口,在下表面水平地设置有吹出口;风扇,其以垂直地设置于框体的两侧面的中心轴为轴中心进行旋转;以及风路结构体,其设置在风扇的吹出口侧的风路内。风路结构体构成为,在风路结构体的前面侧具备:舌部,其具有相比中心轴朝背面侧突出的凸部、以及位于相比凸部靠前面侧的凹部,构成为将凸部以及凹部设置在到风扇的两端为止的范围内;以及前面垂直壁,其从凹部的下端朝向铅垂下方设置。此外,在风路结构体的背面侧具备与前面壁A相同形状的背面壁B,该前面壁A构成从凹部的上端到前面垂直壁的下端的上下范围且风扇的两端的左右范围,背面壁B平行地设置于前面壁A的背面侧,且平行地设置于从前面壁A起的与吹出口的前面侧端部和背面侧端部的距离相等距离的位置。由此能够实现所期望的目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即便在产品的顶面侧设置吸入口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风扇效率的降低,并进一步提高隔离效果的气幕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幕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与图2的B部相当的部位的放大图。图4是与图2的C部相当的部位的放大图。图5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气幕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D-D线剖视图。图8是与图7的E部相当的部位的放大图。图9是以往的气幕装置的侧面剖面的概要图。图10是以往的气幕装置的立体概要图。图11是以往的其他的气幕装置的侧面剖面的概要图。附图标记说明:1、200、300气幕装置2外部轮廓3、307吸入口3a背面侧端部3b前面侧端部3c中间点4、308吹出口4a背面侧端部4b前面侧端部5风扇5a旋转中心6、206风路结构体6a、206a、304稳定器6b、206b后导向件7框体8背面面板9吹出口面板10爪部11中心轴12壁面13壁面安装面板14贯流风扇15a、215a凸部15b、215b凹部16a凸部上端16b、216b凸部下端17a、217a凹部上端17b凹部下端18、218舌部19前面垂直壁19b前面垂直壁下端20、220前面壁A21、221背面壁B21a最上部22稳定器上端23直线E24直线F25背面垂直壁26后导向件凸部30直线X31直线Y32中间点33角度X34角度Y40马达51角度E52距离E53距离F54角度F101电动机102贯流风扇103壁面104安装板105背面面板106后导向件107稳定器108吸入面板109外部轮廓面板110吸入口111旋转方向112吸入气流113、4c吹出气流114吹出口208、302加热器223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助于本专利技术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此外,在全部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实施方式1)首先,使用图1、图2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幕装置1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幕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如图1所示,气幕装置1设置于壁面12,具备外部轮廓2、风扇5以及风路结构体6。外部轮廓2具备用于从外部保护内置的部件的框体7、用于将气幕装置1设置于壁面12的背面面板8、以及用于埋没背面面板8与吹出口4的间隙的吹出口面板9。此外,在构成外部轮廓2的框体7设置有吸入口3以及吹出口4。如图1、图2所示,吸入口3设置于外部轮廓2的上表面的前面侧。也就是说,吸入口3设置于框体7的上表面的前面侧。此处所说的前面侧是指气幕装置1的正面侧。如图2所示,吸入口3的背面侧端部3a配置于相比垂直地设置于框体7的两侧面的中心轴11靠前面侧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吸入口3的前面侧端部3b为了确保吸入口3的面积而优选尽量位于框体7的上表面的前面侧。如图1、图2所示,吹出口4水平地设置于外部轮廓2的下表面。电就是说,吹出口4水平地设置于框体7的下表面。此处所说的水平意味着相对于铅垂的水平。具体而言,在气幕装置1的设置状态下,吹出气流4c被吹出的方向是铅垂方向。相对于该铅垂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平面为吹出口4。这是为了使从吹出口4送出的吹出气流4c相对于设置气幕装置1的壁面12平行地吹出。框体7由ABS树脂成形,形成为覆盖产品的上表面、正面、下表面、两侧面的箱型形状。利用不同部件构成框体7与吹出口面板9的原因在于,防止当在框体7设置吹出口4的开口部的情况下,相对于模具的脱模方向开口部成为底切部而导致模具制作费用增加。背面面板8由金属成形。此外,在背面面板8设置有用于勾挂于在壁面安装面板13设置的孔的爪部10,该壁面安装面板13固定于壁面12。框体7、吹出口面板9通过螺纹紧固而固定于背面面板8。风扇5以垂直地设置于外部轮廓2的两面侧的中心轴11为旋转中心5a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5是能够沿着气幕装置1的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幕装置,其中,所述气幕装置具备:框体,其构成外部轮廓,且在上表面的前面侧设置有吸入口,在下表面水平地设置有吹出口;风扇,其以垂直地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两侧面的中心轴为轴中心进行旋转;以及风路结构体,其设置在所述风扇的吹出口侧的风路内,所述风路结构体构成为,在所述风路结构体的前面侧具备:舌部,其具有相比所述中心轴朝背面侧突出的凸部、以及位于相比所述凸部靠前面侧的凹部,构成为将所述凸部以及所述凹部设置在到所述风扇的两端为止的范围内;以及前面垂直壁,其从所述凹部的下端朝向铅垂下方设置,在所述风路结构体的背面侧具备与前面壁A相同形状的背面壁B,所述前面壁A构成从所述凹部的上端到所述前面垂直壁的下端的上下范围且所述风扇的两端的左右范围,所述背面壁B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前面壁A的背面侧,且平行地设置于从所述前面壁A起的与所述吹出口的前面侧端部和背面侧端部的距离相等距离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16 JP 2016-181082;2016.12.08 JP 2016-238061.一种气幕装置,其中,所述气幕装置具备:框体,其构成外部轮廓,且在上表面的前面侧设置有吸入口,在下表面水平地设置有吹出口;风扇,其以垂直地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两侧面的中心轴为轴中心进行旋转;以及风路结构体,其设置在所述风扇的吹出口侧的风路内,所述风路结构体构成为,在所述风路结构体的前面侧具备:舌部,其具有相比所述中心轴朝背面侧突出的凸部、以及位于相比所述凸部靠前面侧的凹部,构成为将所述凸部以及所述凹部设置在到所述风扇的两端为止的范围内;以及前面垂直壁,其从所述凹部的下端朝向铅垂下方设置,在所述风路结构体的背面侧具备与前面壁A相同形状的背面壁B,所述前面壁A构成从所述凹部的上端到所述前面垂直壁的下端的上下范围且所述风扇的两端的左右范围,所述背面壁B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前面壁A的背面侧,且平行地设置于从所述前面壁A起的与所述吹出口的前面侧端部和背面侧端部的距离相等距离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幕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大辅王怀鹏田村博铃木康浩广川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