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毛羽纱线超光洁增强处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3848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毛羽纱线超光洁增强处理的方法,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在每根多毛羽纱线运行路线上设置超光洁增强处理装置,对多毛羽纱线先浸润、再牵伸,多尺度优化纱线力学结构,大幅提高纱线强力;同时对牵伸中的纱线表面毛羽先丝网喷覆、再涡流包缠处理,形成丝网固结自锁式毛羽包缠结构,并根据需要排列多个丝网复合包裹单元,对纱线毛羽多次强化包缠,解决纱线及对应织物后续摩擦毛羽反弹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牵伸增强、丝网包覆、涡流包缠一体化应用于各种多毛羽纱的处理,有效融合了增强、光洁、固结等,协同改善纱线表面和内部结构,实现了多毛羽纱线固结式超光洁增强处理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A hairy camlet line super smooth enhancement process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airy camlet line ultra smooth enhancement processing method,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extile processing.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super smooth set in each multi route running yarn hairiness enhancement device, on the first line, and then the infiltration of hairy camlet drafting, multi-scale optimization yarn mechanics structure, greatly improve the yarn strength; while the yarn hairiness in the first draft, and then screen spray vortex wrapped, forming a screen lock consolidation type of hairiness wrapped structure, and according to the arrangement of a plurality of mesh composite package unit, to strengthen the yarn hairiness repeatedly wrapped yarn and fabric, solve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 of subsequent friction hairiness of the invention will rebound; drawing enhancement, screen coating, eddy current wrapping used in a variety of hairy camlet integration, effective enhancement and fusion smooth, consolidation, collaboration to improve yarn surface and internal structure,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ultra smooth solid line type hairy camle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easy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毛羽纱线超光洁增强处理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毛羽纱线超光洁增强处理的方法,属于纺织加工
技术背景毛羽是衡量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纱线毛羽不仅影响机织、针织等后工序的生产效率,而且影响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特别是高速无梭织机、高速经编机普遍应用的今天,大幅降低纱线毛羽,实现短纤纱表层结构的超光洁成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短纤维纱线主要有握持端纺纱和自由端纺纱,其中握持端纺纱以环锭纺纱为代表。环锭纺纱线毛羽产生于细纱加工工序,其机理是内外转移的纤维头端露出纱体之后,脱离钳口的握持作用,无法再次进入或包缠在纱体主干上,形成毛羽。自由端纺纱以转杯纺为代表,其成纱机理为纤维搭接层捻式加捻纺纱,纱线表层结构松弛,纤维头端易外露呈自由状,形成毛羽。纱线毛羽增长于络筒和整经工序,其根本原因在于:纱线表面毛羽多、结构松弛,在络筒、整经等纱线高速运行工序中,纱线经导纱部件、张力部件等机件,遭受激烈摩擦,致使纱体内部纤维头端严重抽拔游离于纱体表面,毛羽剧增、表层结构严重破坏。为了减少纱线毛羽,实现纱线顺利织造,纺织企业一般都对整经后纱线进行浆纱处理,贴附纱线毛羽、同时对纱线进行增强保伸、增加耐磨性。但整经通常采用片纱上浆,片纱上浆就会导致纱线相互粘连,需要湿、干分绞,纱线分绞时相互撕扯破坏纱体表面浆膜、产生二次毛羽。虽然单纱上浆可以解决分绞导致浆膜破损、二次毛羽的问题,但仍面临再次退浆、污染环境的问题。由此可见,消除纱线毛羽,增加纱线表层结构致密度应在上浆之前进行。针对环锭细纱工序,国内外的学者做过大量的研究。通常采用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常规方法优化普通环锭纺纱工艺,该方法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纱线毛羽,作用效果有限;另一种是采用新型纺纱技术或专用消除毛羽装置来消除毛羽,能大幅度降低环锭纱线毛羽。新型环锭纺纱技术或专用消除毛羽装置是目前环锭纺纱技术研究的热点。目前新型环锭纺纱技术代表是紧密纺纱技术,如美国知识产权局1984年12月18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Deviceforstretching,condensingandtransportingaroveoffibersduringaspinningoperation”,专利号US4488397;美国知识产权局2000年6月13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Deviceforcondensingadraftedfiberstrand”,专利号6073314;美国知识产权局2000年7月4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Arrangementforcondensingadraftedfiberstrand”,专利号6082089;美国知识产权局2001年1月9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Transportbeltfortransportingafiberstrandtobecondensed”,专利号US6170126B1;美国知识产权局2001年7月24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Arrangementandmethodforcondensingadraftedfiberstrandandmethodformakingyarnthereform”,专利号US6263656B1;美国知识产权局2001年8月14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Apparatusforcondensingadraftedstrand”,专利号US6272834B1;美国知识产权局2001年5月29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Condensingzoneforaspinningmachine”,专利号US6237317B1。上述紧密纺纱技术专利公案的核心原理都是针环锭纺纱过程,聚集纺纱三角区纤维须条,加强对纤维须条边缘纤维控制,有效降低纺纱过程纤维头端外露,降低纱线毛羽;但紧密纺消除纺纱三角区,纱体内部纤维内外转移不够,抱合力不足,外层仍有毛羽露出,纱体经受摩擦后毛羽仍旧剧增;特别是目前通过气流集聚的紧密纺纱技术,只对高支纱毛羽降低效果明显,对粗特纱线毛羽降低效果差。目前使用的专用降低毛羽装置是采用气流喷射形式,安装在前罗拉和导纱钩之间,利用气流的回转使已形成的毛羽贴伏在纱线表面,如美国知识产权局1979年4月10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methodandapparatusyarntreatment”,专利号41481779、美国知识产权局1989年8月22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methodandapparatusformodifyingspuntextileyarn”,专利号5263311。这些研究主要差别在于由于气流喷射装置的不同导致纱线表面纤维受力方向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卷绕效果而导致纱线毛羽消除效果的不同。但是由于这些装置的只能安装在加捻三角区后(因加捻三角区中的纤维基本成散纤维状,喷射的气流会导致纤维运动混乱而断头),其气流吹拂对象为纱线和纱线表面毛羽,吹拂两对象的受气流转动效果不同,实现将毛羽以简单贴伏及松弛缠绕的形式留在纱线表面;在后道工序(如络筒)加工中,机件摩擦抽拔纱线表层结构的纤维,松弛贴服和缠绕的毛羽重新显露出来,达不到真正消除毛羽的效果。针对络筒工序高速摩擦,造成纱线表面结构损伤,毛羽大量增长,强力下降,要求配套浆纱工序,增加上浆难度和上浆成本等问题,在络筒工序设置毛羽倒伏装置,抑制毛羽的发生,对后道工序生产和提高最终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经研究的减少成纱毛羽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减少络筒纱线毛羽装置;虽然相关专利文献有很多,但采用的基本原理相同,即在纱线在络筒机上采用对前进中的纱线进行解捻-加捻方式,使纱线表面毛羽卷绕在纱线表面,达到减少毛羽的目的。代表性的专利文献有:欧洲专利号为EP0866014A2,公开日1998年09月23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AutoWinder,该申请公案采用络筒工艺流程中回转假捻盘的机械作用,使游离纤维沿纱线的捻向贴伏到纱身上来,以减少纱线毛羽;美国专利号为US6374588B1,公开日2002年04月23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Hairinesscontrollingdeviceandwinder,该申请公案采用络筒工艺流程中回转假捻盘的机械作用,使游离纤维沿纱线的捻向贴伏到纱体主干上来,以减少纱线毛羽;欧洲专利号为EP1146002A2,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Automaticwinderandhairinesssuppressingdevice,该申请公案利用空气涡流管,通过旋转气流的力学作用,使毛羽重新包覆到纱身上,以减少毛羽,但从原理上分析,单凭气流的包缠作用,其包覆效果不好;欧洲专利号EP1013803A2,公开日2000年06月28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Hairinesssuppressingdeviceforautomaticwinder,该申请公案同样使用空气涡流管,通过气流使纱线旋转,当旋转的纱线经过控制板(regulatingplate)时,使纤维包缠在纱身上,以减少毛羽;中国专利号为ZL99127507.1,公开日2000年07月05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自动络筒机的毛羽倒伏装置,该申请公案同样使用空气涡流管,通过气流使纱线旋转,不过该专利通过在装置两端加装控制器,以保证纱线沿自身轴线回转产生假捻效应,提高减少纱线毛羽的效率。除此之外,中国专利号为ZL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毛羽纱线超光洁增强处理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毛羽纱线超光洁增强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根多毛羽纱线运行路线上设置超光洁增强处理装置,超光洁增强处理装置由基板(1)、浸润槽(7)、输入罗拉钳口、丝网复合包裹单元、输出罗拉钳口组成,浸润槽(7)、输入罗拉钳口、丝网复合包裹单元、输出罗拉钳口依次按序固定安装在基板(1)的板面上,浸润槽(7)内设有第一浸润槽轮(8)和第二浸润槽轮(10),浸润槽(7)的上端设置有入纱口和出纱口,入纱口处设有入纱槽轮(6),出纱口处设有出纱槽轮(9),第一浸润槽轮(8)、第二浸润槽轮(10)、入纱槽轮(6)、出纱槽轮(9)相互平行,且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输入罗拉钳口由垂直安装在基板(1)板面上的输入罗拉(12)和输入胶辊(11)啮合形成,输出罗拉钳口由垂直安装在基板(1)板面上的输出罗拉(21)和输出胶辊(20)啮合形成,输入罗拉钳口与输出罗拉钳口在同一平面上,丝网复合包裹单元位于输入罗拉钳口与输出罗拉钳口之间,丝网复合包裹单元至少为1个,丝网复合包裹单元由丝网喷覆装置和涡流包缠装置组成,涡流包缠装置由定向喷气管(14)和涡流器构成,涡流器由引纱管(16)、静止锭(19)、涡流管(18)构成,涡流管(18)的前端中设有引纱管(16),引纱管(16)中开有入纱通道,静止锭(19)嵌入在涡流管(18)的后端中,静止锭(19)前端呈圆锥体状,静止锭(19)前端与引纱管(16)对应,静止锭(19)前端与涡流管(18)内壁之间形成涡流室,静止锭(19)中开有出纱通道,出纱通道中轴线和入纱通道中轴线重合,并位于输入罗拉钳口和输出罗拉钳口所在平面上,涡流管(18)上设置有进气通道(17)和出气通道(15),进气通道(17)、出气通道(15)与涡流室相连通,进气通道(17)的出气口与静止锭(19)前端对应,出气通道(15)的进气口与静止锭(19)后端对应,涡流管(18)上的出气通道(15)连通到定向喷气管(14)上,定向喷气管(14)的出气口呈喇叭口状,定向喷气管(14)的出气口位于涡流器和丝网喷覆装置之间,定向喷气管(14)出气口端面与输入罗拉钳口和输出罗拉钳口所在平面平行,两平面之间的距离为2‑10毫米,丝网喷覆装置位于涡流包缠装置与输入罗拉钳口之间,丝网喷覆装置由计量泵(4)、第一纳米静电喷丝头(3)和第二纳米静电喷丝头(5)、接收板(13)构成,接收板(13)与输入罗拉钳口与输出罗拉钳口所在平面平行,并位于该平面下方,第一纳米静电喷丝头(3)和第二纳米静电喷丝头(5)位于输入罗拉钳口与输出罗拉钳口所在平面的上方,第一纳米静电喷丝头(3)、第二纳米静电喷丝头(5)和接收板(13)的接收面之间形成丝网喷射区,第一纳米静电喷丝头(3)和第二纳米静电喷丝头(5)分别通过连通管接到计量泵(4)上;工作时,在线运行的多毛羽纱线,经浸润槽(7)上的入纱槽轮(6),由入纱口进入盛有浓度为0.1‑0.5%的渗透剂KFC溶液的浸润槽(7)内,多毛羽纱线依次绕行第一浸润槽轮(8)、第二浸润槽轮(10),在溶液中完全浸润后,经浸润槽(7)上的出纱槽轮(9),由出纱口输出后,经输入罗拉钳口输入到丝网喷射区,第一纳米静电喷丝头(3)和第二纳米静电喷丝头(5)的喷丝速度,第一纳米静电喷丝头(3)和第二纳米静电喷丝头(5)外接10KV‑100KV的高压直流电源(2),接收板(13)接地,第一纳米静电喷丝头(3)、第二纳米静电喷丝头(5)与接收板(13)之间形成高压静压场,在计量泵(4)控制作用下,第一纳米静电喷丝头(3)和第二纳米静电喷丝头(5)持续向多毛羽纱线表面喷射纳微丝网,覆盖多毛羽纱线主干的毛羽上,4‑7MPA的压缩气流进入涡流器的进气管道(17),喷入涡流室中形成气流涡旋,经出气通道(15)进入喷气管(14),由喷气管(14)出气口定向喷出,运行至出气口下方的覆盖有纳微丝网的多毛羽纱线,在气流作用下,毛羽和微纳丝网沿气流方向上同步伸展,随后多毛羽纱线进入涡流包缠装置的涡流器,在气流涡旋和纳微丝网共同作用下,对纱线表面毛羽进行网络固结包缠,纱线同时受到输入罗拉钳口和输出罗拉钳口的1.25‑5.5倍牵伸处理,激发纱线主体捻回重调、引起纱线主体内部弯钩纤维滑移伸展、诱导全伸展纤维内部分子取向结晶,多尺度优化纱线力学结构以增强纱体,包缠增强后纱线从输出罗拉钳口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毛羽纱线超光洁增强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根多毛羽纱线运行路线上设置超光洁增强处理装置,超光洁增强处理装置由基板(1)、浸润槽(7)、输入罗拉钳口、丝网复合包裹单元、输出罗拉钳口组成,浸润槽(7)、输入罗拉钳口、丝网复合包裹单元、输出罗拉钳口依次按序固定安装在基板(1)的板面上,浸润槽(7)内设有第一浸润槽轮(8)和第二浸润槽轮(10),浸润槽(7)的上端设置有入纱口和出纱口,入纱口处设有入纱槽轮(6),出纱口处设有出纱槽轮(9),第一浸润槽轮(8)、第二浸润槽轮(10)、入纱槽轮(6)、出纱槽轮(9)相互平行,且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输入罗拉钳口由垂直安装在基板(1)板面上的输入罗拉(12)和输入胶辊(11)啮合形成,输出罗拉钳口由垂直安装在基板(1)板面上的输出罗拉(21)和输出胶辊(20)啮合形成,输入罗拉钳口与输出罗拉钳口在同一平面上,丝网复合包裹单元位于输入罗拉钳口与输出罗拉钳口之间,丝网复合包裹单元至少为1个,丝网复合包裹单元由丝网喷覆装置和涡流包缠装置组成,涡流包缠装置由定向喷气管(14)和涡流器构成,涡流器由引纱管(16)、静止锭(19)、涡流管(18)构成,涡流管(18)的前端中设有引纱管(16),引纱管(16)中开有入纱通道,静止锭(19)嵌入在涡流管(18)的后端中,静止锭(19)前端呈圆锥体状,静止锭(19)前端与引纱管(16)对应,静止锭(19)前端与涡流管(18)内壁之间形成涡流室,静止锭(19)中开有出纱通道,出纱通道中轴线和入纱通道中轴线重合,并位于输入罗拉钳口和输出罗拉钳口所在平面上,涡流管(18)上设置有进气通道(17)和出气通道(15),进气通道(17)、出气通道(15)与涡流室相连通,进气通道(17)的出气口与静止锭(19)前端对应,出气通道(15)的进气口与静止锭(19)后端对应,涡流管(18)上的出气通道(15)连通到定向喷气管(14)上,定向喷气管(14)的出气口呈喇叭口状,定向喷气管(14)的出气口位于涡流器和丝网喷覆装置之间,定向喷气管(14)出气口端面与输入罗拉钳口和输出罗拉钳口所在平面平行,两平面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治刚许燕徐卫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