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XT‑1及其栽培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753796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XT‑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871。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裂褶菌XT‑1的栽培方法,包括三级菌种制备,裂褶菌的栽培及出菇管理等。菌株XT‑1可作为母种栽培生产裂褶菌子实体,用于袋料栽培后其出菇整齐,出菇时间短,产量高,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价值高。

Split in 1 and its cultiv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XT plait bacteria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kind of Schizophyllum commune (Schizophyllum commune XT) 1, the preservation number is CGMCC No.12871.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method of cultivation of XT split pleat bacterium 1, including three strains preparation, cultivation of Schizophyllum commune and fruiting management etc.. Strain XT 1 can be used as the mother of cultivation and production of Schizophyllum sporophore, for the plastic bag cultivation of mushroom mushroom neat, short time, high yield, can realize large-scale production, high application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裂褶菌XT-1及其栽培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裂褶菌XT-1及其栽培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又名白参(云南)、树花(陕西)、白花、鸡毛菌(北方)。该菌含有较强活性的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苹果酸,菌丝深层发酵时可产生大量有机酸,还可产生促生素吲哚乙酸。本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裂褶菌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成熟后产生孢子。裂褶菌子实体小型。菌盖直径0.6-4.2cm,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具多数裂瓣,菌肉薄,白色,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柄短或无。裂褶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甘肃、西藏、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裂褶菌多在春至秋季节生长,属于木腐生菌,野生于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倒木上,有的也发生在枯死的禾本科植物、竹类或野草上。裂褶菌幼时质嫩味美,具有特殊的浓郁香味,在云南是有名的食用菌,同时又是我国著名的药用菌。其性平、味甘,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和镇静作用,可治疗神经衰弱、精神不振、头昏耳鸣和出虚汗等症。国内外医药研究表明,裂褶菌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具有抗肿瘤、抗炎作用的裂褶菌多糖。裂褶菌的液体发酵物含有活性较强的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苹果酸,菌丝深层发酵时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和促生长素吲哚乙酸,均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化学和医药卫生等领域。目前裂褶菌人工栽培方法大量出菇较难,人工培育生长情况不好,产量低。优良的菌种是决定裂褶菌产量与质量提高与稳定的关键,裂褶菌的获得主要是利用野生裂褶菌子实体进行分离与纯化,然后直接用于裂褶菌菌种的培养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栽培相对简单,出菇相对高产,可进行大面积大棚栽培的裂褶菌菌株XT-1及其栽培方法与应用。本专利技术从湖南省永顺县响塘村野生松树裂褶菌组织分离获得,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性质和ITS-RNA分析(SEQIDNO:1),该菌株命名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XT-1,属于裂褶菌科,裂褶菌属,现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CGMCCNo.12871,保藏日期2016年8月8日。本专利技术的裂褶菌XT-1的主要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性质为:该菌株菌落在9cm直径的PDA平板培养基上25℃培养6天即可长满平板,菌落呈白色绒毛状,蓬松,无色素产生,菌丝无隔。本专利技术裂褶菌XT-1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三级菌种的制备:一级种为PDA试管菌种(母种),二级种为马铃薯粒菌种(原种),三级种为麦粒菌种(栽培种);S2、裂褶菌的栽培及出菇管理。其中,PDA试管菌种的制备方法为:将裂褶菌XT-1的菌丝体接入PDA斜面培养基上,25℃培养进行配对融合,制成食用菌试管菌种。所述PDA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挖去芽眼,取200克切丝后加水1100mL左右煮沸15分钟,纱布过滤,取滤1000mL,添加琼脂20g煮溶后,再加入葡萄糖20g,定容1000mL趁热分装于试管内,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5,塞上棉塞,于0.105MPa灭菌30分钟后趁热摆成斜面备用。马铃薯粒菌种的制备方法为:①马铃薯粒培养基的制作:将去泥沙、挖芽眼的马铃薯切成1.5cm×1.5cm×1cm大小的方粒,晒至半干或晒干复水至半干后分装至500mL体积的玻璃瓶内,每瓶装50-100粒,塞好棉塞于0.105MPa灭菌1小时备用;②接种培养:将PDA试管菌种接入马铃薯粒培养基内,常温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每个马铃薯粒,制成马铃薯粒菌种。麦粒菌种的制备方法为:①麦粒培养基的制作:先将干麦粒加水浸泡8-12小时,然后用沸水烫煮至无白心时迅速捞出、晾干,添加0.5%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分装至广口菌种瓶内,封口或塞上棉塞,于0.105MPa灭菌1.5小时备用;②接种培养:将马铃薯粒菌种接入麦粒培养基内,常温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整个麦粒,制得麦粒菌种。裂褶菌的栽培及出菇管理具体如下:S21、装袋培养将配制好的食用菌固体培养料(碎木屑60%、玉米芯粉20%、麸皮10%、石灰1%、葡萄糖1%和水60%)进行灭菌(0.105MPa灭菌3小时)后,待料温降至45-50℃时,将栽培种与培养料充分拌匀后,装入15cm×50cm或17cm×55cm规格的聚乙烯无菌袋内;菌棒烙口后摆放于地面或层架上培养,低温季节采用井字型垒叠保温培养;高温季节采用单层间隔培养,防止料温太高烧棒。培养室要求适温、干燥、透气、避强光。培养条件为:最适温度25-28℃,最高温不超过32℃,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S22、出菇管理待裂褶菌菌丝体长满整个菌棒,控制温度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光照100-300lux进行催蕾;在菇蕾尚未分化菌盖前,菌棒上要少喷水,避免划口处积水造成菇蕾发育受阻,减少出菇污染杂菌,主要是向空中喷雾状水增湿,喷水要少量多次,次数视天气及环境湿度而定;裂褶菌从播种到采收在15天左右;随着菇蕾逐渐长大,对菌棒的喷水量也要相应增加;当子实体菌盖平展时即可采收;采收前4小时停止喷水,至菌盖中的菌丝体回长出白色茸毛时采收;采收后停止2天向菌棒上喷水,生息养菌,随后的管理同前,催蕾、促长、采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利用上述栽培方法得到的裂褶菌子实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裂褶菌XT-1及其子实体在制备裂褶菌粗多糖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裂褶菌XT-1菌株可作为母种栽培生产裂褶菌子实体,用于袋料栽培后头批菇出菇时间为15-20天,较其他裂褶菌出菇时间(20-25天)短,且出菇整齐,出菇管理得当,可采收4-5潮菇,产量较高。每个菌包每批次岀菇的毛利润为7元左右,规模化生产后应用价值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裂褶菌XT-1装袋培养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裂褶菌XT-1长好的子实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均按照常规实验条件,如Sambrook等分子克隆实验手册(SambrookJ&RussellDW,MolecularCloning:aLaboratoryManual,2001),或按照制造厂商说明书建议的条件。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到的百分号“%”,若未特别说明,是指质量百分比;但溶液的百分比,除另有规定外,是指100m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克数。实施例1裂褶菌XT-1的分离及栽培方法1.菌株的分离与保藏在野外将野生松树枯枝上的裂褶菌子实体组织采下后,在超净工作台内将组织接种到PDA培养基平板上,于25℃培养箱中暗培养,每天观察记录,挑取无污染长势良好的菌株进行转接,连续转接培养后挑取菌落进行保存。2.菌株XT-1的鉴定采用真菌基因组DNA抽屉试剂盒提取XT-1菌丝体DNA,以ITS4、ITS5为引物进行ITS-PCR,对获得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后,结果见SEQ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201711009234.html" title="裂褶菌XT‑1及其栽培方法与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裂褶菌XT‑1及其栽培方法与应用</a>

【技术保护点】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XT‑1,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871。

【技术特征摘要】
1.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XT-1,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12871。2.权利要求1所述裂褶菌XT-1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三级菌种的制备:一级种为PDA试管菌种,二级种为马铃薯粒菌种,三级种为麦粒菌种,即栽培种;S2、裂褶菌的栽培及出菇管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PDA试管菌种的制备方法为:将裂褶菌XT-1的菌丝体接入PDA斜面培养基上,25℃培养进行配对融合,制成食用菌试管菌种;所述PDA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挖去芽眼,取200克切丝后加水1100mL煮沸15分钟,纱布过滤,取滤1000mL,添加琼脂20g煮溶后,再加入葡萄糖20g,定容1000mL趁热分装于试管内,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5,塞上棉塞,于0.105MPa灭菌30分钟后趁热摆成斜面备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马铃薯粒菌种的制备方法为:①马铃薯粒培养基的制作:将去泥沙、挖芽眼的马铃薯切成1.5cm×1.5cm×1cm大小的方粒,晒至半干或晒干复水至半干后分装至500mL体积的玻璃瓶内,每瓶装50-100粒,塞好棉塞于0.105MPa灭菌1小时备用;②接种培养:将PDA试管菌种接入马铃薯粒培养基内,常温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每个马铃薯粒,制成马铃薯粒菌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麦粒菌种的制备方法为:①麦粒培养基的制作:先将干麦粒加水浸泡8-12小时,然后用沸水烫煮至无白心时迅速捞出、晾干,添加0.5%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分装至广口菌种瓶内,封口或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迪熊毅柏连阳周小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