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节能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377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油节能剂及其制备方法,节能剂包括:纳米铜粉、基础油、矿物油、丁二酰亚胺、丁二酸酯、油酸乙二醇酯、分散剂、双烯基丁二酰亚、聚乙烯醇、抗氧化剂、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减少油浪费和环境污染,无需补油,提高使用性,在此基础上加入特殊添加剂后,使用周期延长3‑4倍。而且提高润滑性能,摩擦系数小,承载能力大,抗氧抗蚀性能良好,闪点、粘度指数、抗氧化性等指标均有较大的提高。

Energy saving agent for lubricating oi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润滑油节能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节能
,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节能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节油、提高燃油可靠性、降低排放是内燃机的重大改进方向。因此许多润滑油企业推出了有机化合物抗磨型产品,但是,此种有机化合物抗磨节能添加剂在润滑油中使用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影响油品的长期性能稳定,某些活性的金属氧化物还会对金属机械部件产生腐蚀,而且现有的润滑油的防漏性极差,不仅浪费油,造成浪费,而且极易污染环境,还需及时补油,使用不便,同时其使用周期短,对设备无修复保护功能,润滑性能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滑油节能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润滑油节能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铜粉60~80重量份、基础油40~60重量份、矿物油20~40重量份、丁二酰亚胺15~30重量份、丁二酸酯15~30重量份、油酸乙二醇酯10~20重量份、分散剂10~20重量份、双烯基丁二酰亚5~10重量份、聚乙烯醇5~10重量份、抗氧化剂1~5重量份、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1~5重量份。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润滑油节能剂,专利技术人前期进行了大量的组分以及用量的筛选实验,意外的发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的配比以及各组分的组合可减少油浪费和环境污染,无需补油,提高使用性,在此基础上加入特殊添加剂后,使用周期延长3-4倍。而且提高润滑性能,摩擦系数小,承载能力大,抗氧抗蚀性能良好,闪点、粘度指数、抗氧化性等指标均有较大的提高。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润滑油节能剂,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纳米铜粉为60重量份,所述基础油为40重量份,所述矿物油为20重量份,所述丁二酰亚胺为15重量份,所述丁二酸酯为15重量份,所述油酸乙二醇酯为10重量份,所述分散剂为10重量份,所述双烯基丁二酰亚为5重量份,所述聚乙烯醇为5重量份,所述抗氧化剂为1重量份,所述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为1重量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纳米铜粉为68重量份,所述基础油为47重量份,所述矿物油为28重量份,所述丁二酰亚胺为20重量份,所述丁二酸酯为20重量份,所述油酸乙二醇酯为13重量份,所述分散剂为13重量份,所述双烯基丁二酰亚为6重量份,所述聚乙烯醇为6重量份,所述抗氧化剂为2重量份,所述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为2重量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纳米铜粉为73重量份,所述基础油为54重量份,所述矿物油为33重量份,所述丁二酰亚胺为25重量份,所述丁二酸酯为25重量份,所述油酸乙二醇酯为16重量份,所述分散剂为16重量份,所述双烯基丁二酰亚为8重量份,所述聚乙烯醇为8重量份,所述抗氧化剂为3.5重量份,所述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为3.5重量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纳米铜粉为80重量份,所述基础油为60重量份,所述矿物油为40重量份,所述丁二酰亚胺为30重量份,所述丁二酸酯为30重量份,所述油酸乙二醇酯为20重量份,所述分散剂为20重量份,所述双烯基丁二酰亚为10重量份,所述聚乙烯醇为10重量份,所述抗氧化剂为5重量份,所述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为5重量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分散剂为无灰磷酸酯。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润滑油节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铜粉、基础油、矿物油加热到70-90℃,并搅拌均匀,使温度降到60℃以下;(2)加入丁二酰亚胺、油酸乙二醇酯、分散剂、双烯基丁二酰亚;(3)最后加入磷双辛基碱性锌盐、抗氧化剂搅拌而成。以上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润滑油节能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铜粉为60重量份,基础油为40重量份,矿物油为20重量份,丁二酰亚胺为15重量份,丁二酸酯为15重量份,油酸乙二醇酯为10重量份,分散剂为10重量份,双烯基丁二酰亚为5重量份,聚乙烯醇为5重量份,抗氧化剂为1重量份,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为1重量份。其中,所述分散剂为无灰磷酸酯。实施例二一种润滑油节能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铜粉为68重量份,基础油为47重量份,矿物油为28重量份,丁二酰亚胺为20重量份,丁二酸酯为20重量份,油酸乙二醇酯为13重量份,分散剂为13重量份,双烯基丁二酰亚为6重量份,聚乙烯醇为6重量份,抗氧化剂为2重量份,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为2重量份。其中,所述分散剂为无灰磷酸酯。实施例三一种润滑油节能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铜粉为73重量份,基础油为54重量份,矿物油为33重量份,丁二酰亚胺为25重量份,丁二酸酯为25重量份,油酸乙二醇酯为16重量份,分散剂为16重量份,双烯基丁二酰亚为8重量份,聚乙烯醇为8重量份,抗氧化剂为3.5重量份,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为3.5重量份。其中,所述分散剂为无灰磷酸酯。实施例四一种润滑油节能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铜粉为80重量份,基础油为60重量份,矿物油为40重量份,丁二酰亚胺为30重量份,丁二酸酯为30重量份,油酸乙二醇酯为20重量份,分散剂为20重量份,双烯基丁二酰亚为10重量份,聚乙烯醇为10重量份,抗氧化剂为5重量份,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为5重量份。其中,所述分散剂为无灰磷酸酯。对比例一不采用丁二酰亚胺,其他组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对比例二不采用丁二酸酯、油酸乙二醇酯,其他组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润滑油节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铜粉、基础油、矿物油加热到70-90℃,并搅拌均匀,使温度降到60℃以下;(2)加入丁二酰亚胺、油酸乙二醇酯、分散剂、双烯基丁二酰亚;(3)最后加入磷双辛基碱性锌盐、抗氧化剂搅拌而成。效果测试将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节能剂的各个实施例和对比例的使用周期延长率和摩擦系数降低率(相比较于不添加本实施例或对比例的润滑油)。测试结果如下表:结合上述数据可知,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漏效果,可减少油浪费和环境污染,无需补油,提高使用性,在此基础上加入特殊添加剂后,使用周期延长3-4倍。而且提高润滑性能,摩擦系数小,承载能力大,抗氧抗蚀性能良好,闪点、粘度指数、抗氧化性等指标均有较大的提高。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润滑油节能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铜粉60~80重量份、基础油40~60重量份、矿物油20~40重量份、丁二酰亚胺15~30重量份、丁二酸酯15~30重量份、油酸乙二醇酯10~20重量份、分散剂10~20重量份、双烯基丁二酰亚5~10重量份、聚乙烯醇5~10重量份、抗氧化剂1~5重量份、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1~5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节能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铜粉60~80重量份、基础油40~60重量份、矿物油20~40重量份、丁二酰亚胺15~30重量份、丁二酸酯15~30重量份、油酸乙二醇酯10~20重量份、分散剂10~20重量份、双烯基丁二酰亚5~10重量份、聚乙烯醇5~10重量份、抗氧化剂1~5重量份、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1~5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节能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铜粉为60重量份,所述基础油为40重量份,所述矿物油为20重量份,所述丁二酰亚胺为15重量份,所述丁二酸酯为15重量份,所述油酸乙二醇酯为10重量份,所述分散剂为10重量份,所述双烯基丁二酰亚为5重量份,所述聚乙烯醇为5重量份,所述抗氧化剂为1重量份,所述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为1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节能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铜粉为68重量份,所述基础油为47重量份,所述矿物油为28重量份,所述丁二酰亚胺为20重量份,所述丁二酸酯为20重量份,所述油酸乙二醇酯为13重量份,所述分散剂为13重量份,所述双烯基丁二酰亚为6重量份,所述聚乙烯醇为6重量份,所述抗氧化剂为2重量份,所述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为2重量份。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波何星基何星存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奥尼斯特节能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