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煤沥青生产民用洁净焦炭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3763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1:21
一种利用煤沥青生产民用洁净焦炭的方法是按煤沥青:多功能复合助剂:配合煤重量比为10~30:4~10:100,将煤沥青和多功能复合助剂加入配合煤中,在干馏炉中隔绝空气加热至800~1100℃,持续加热10~24 h,然后将红热炉料出炉后经熄焦工序降至常温,再经筛分,即得到民用洁净焦炭。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易点火、火焰长、升温速度快、燃烧持续时间长、环境友好的优点。

A method of using coal tar pitch to produce clean coke for civilian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煤沥青生产民用洁净焦炭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民用焦炭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煤沥青生产民用洁净焦炭的方法。
技术介绍
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特殊一次能源禀赋结构,煤炭在目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重要能量来源。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其直接或间接燃烧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民用散烧燃煤具有用煤量大、使用面广且分散、污染物直排等特点,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制备绿色、洁净的燃料来替代散烧原煤,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是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专利技术专利CN103880592A将粒度≤80目的碳酸盐原料按比例加入至入炉煤中混合后装入干馏炉加热,然后经熄焦降至常温,再经筛分后,制备得到固体清洁燃料。专利CN105567367A将铝矾土复合添加剂添加到配合煤中,在干馏炉中隔绝空气加热,在指定温度下干馏特定时间,将红热炉料出炉后经熄焦工序降至常温,筛分后得到具有较长火焰长度的民用洁净焦炭。上述专利技术所得民用焦炭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少,环境效果明显。但由于民用焦炭在生产过程中难以摆脱对炼焦煤资源的依赖,因而极大地限制了民用焦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煤沥青是煤焦油蒸馏加工去除液体馏分后的残余物,约占煤焦油总量的50%~60%,属大宗产品。煤沥青主要成分为多环、稠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具体化合物组成十分复杂,且气候稳定性较差,含有较多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是一种危险化学品。因而,煤沥青的绿色、高效利用问题值得深思。煤沥青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结焦性和较强的可塑性,粘结性能出色,因而常被用作配煤炼焦的粘结剂。专利CN106520246A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于配煤炼焦的方法,其将生物质原料制备成生物炭后,与一定量煤沥青混合压缩成型,并用于配煤炼焦,该过程虽节省了优质煤资源,但增加了流程,过程较为繁琐。专利CN1268717C公开了一种铸造焦炭的制备方法,其以无烟煤为原料,以煤沥青等为粘结剂,在混捏锅中搅拌后,采用对辊或冲压成型,随后碳化得铸造焦炭,该方法以无烟煤为原料,干馏焦化前需经成型工艺,生产焦炭成本相对较高且所得焦炭并不适合民用。经检索,以动力煤为原料煤,以煤沥青为粘结剂,直接生产民用洁净焦炭的研究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点火、火焰长、升温速度快、燃烧持续时间长、环境友好的民用洁净焦炭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首次将煤沥青用于民用焦炭的制备,用于替代炼焦过程中气、肥、焦、瘦炼焦煤的使用,传统冶金焦炭配煤炼焦其核心思路是通过气、肥、焦、瘦炼焦煤的配合,得到具有合适灰分、挥发分、S、G值、Y值配合煤,经高温干馏后得到满足冶金焦要求的工分、冷强度、反应性、反应后强度等各项指标。但是民用洁净焦炭对工分、强度要求没有冶金焦严格,本专利技术使用煤沥青作为民用洁净焦炭热解过程中增粘剂,实现动力煤炼焦。煤沥青常温下为黑色固体,无固定的熔点,呈玻璃相,受热后软化继而熔化,密度为1.25-1.35g/cm3,是在煤焦油加工过程中,经过蒸馏去除液体馏分以后的残余物,煤沥青作为煤焦油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量的50%-60%,一般认为其主要成分为多环、稠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具体化合物组成十分复杂。其组成既与炼焦煤性质及其杂原子含量有关,又受焦化工艺、煤焦油质量和煤焦油蒸馏条件的影响。当配煤中加入煤沥青添加剂后,煤沥青中多环芳烃塑性体发生液相量的增加、流动性提高、中间相热转化过程改善,从而使胶质层厚度显著增加,粘结性指数明显增长,提高结焦性,改变煤的质量指标,因此在热解过程中可使所得焦炭的各向异性得到发展,来提高焦炭的热态性质。在民用洁净焦炭中使用煤沥青作为热解过程中增粘剂,起到充当焦肥煤释放的胶质体的作用,实现动力煤炼焦,且达到大幅降低成本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民用洁净焦炭是以动力煤(如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贫煤、无烟煤等)为主,辅以少量煤沥青形成的配合煤,再引入固硫、减氮、助燃等多功能复合助剂,经高温干馏而成,其主要质量指标如下:发热量(Qnet,ar)≥5700kcal/kg、灰分(Ad)≤23%、挥发分(Vd)≤5%、灰熔点(ST)≥1280℃、抗碎强度(M25)≥75%、固硫率(RS)≥95%(燃烧温度1050℃)、着火温度(T)≤420℃、反应性(CRI)≥60%、比表面(S)=15~35m2/g。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煤沥青民用洁净焦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煤沥青:多功能复合助剂:配合煤重量比为10~30:4~10:100,将煤沥青和多功能复合助剂加入配合煤中,在干馏炉中隔绝空气加热至800~1100℃,持续加热10~24h,然后将红热炉料出炉后经熄焦工序降至常温,再经筛分,即得到民用洁净焦炭。所述配合煤是以动力煤(如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贫煤、无烟煤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形成配合煤的,其质量指标为:FCd≥50%,Vdaf≥25%,Ad≤11.5%,Std<1.0%。所述煤沥青的制备方法:将其块状固体,经破碎机破碎至<3mm备用。所述煤沥青:多功能复合助剂:配合煤重量比为10~30:4~10:100。所述多功能复合助剂包括固硫剂,助燃剂和减氮催化剂,其固硫剂:助燃剂:减氮催化剂重量比为60~70:10~20:10~20。所述固硫剂为固硫复合添加剂,其重量份组成为石灰石60~80份、钡渣20~30份、锰矿石10~20份、氧化铝5~10份,具体的制备方法见专利CN201610102965.0,或钙基钾镁硅固硫剂,其重量份组成为石灰石60~80份、钾长石10~20份、二氧化硅10~20份、碳酸镁5~10份,具体的制备方法见专利CN201610102964.6。所述助燃剂的重量份组成为褐煤30~50份、石灰石15~25份、二氧化锰5~10份,具体制备方法见专利CN201710431002.X。所述减氮催化剂的重量份组成为红土镍矿40~60份、碳酸钙20~30份,具体制备方法见专利CN201710431048.1。所述的筛分是降至常温的炉料筛分为25-80mm粒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直接带来的和必然产生的优点与积极效果如下:在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采用的煤沥青及多功能复合助剂,原料来源广泛而且丰富,价格低廉,直接添加至配合煤中,通过高温干馏制得的民用洁净焦炭,其着火温度为360~420℃,大大低于冶金焦,效果显著;与直接燃烧煤炭相比,硫氧化物减排90%以上,烟尘减排96%以上,对解决城市周边农村生活用煤,改善农村与城市环境质量,降低雾霾天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民用洁净焦炭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该焦炭具有成块好、强度适中、低挥发、低污染物排放及不易结渣等优点,无需脱硫脱硝烟气处理设施,尾气即可满足国家排放标准;而且易点火、续火能力强、火焰长、升温速度快、燃烧持续时间长,是各种民用生活炉具理想的燃料。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将危废品——煤沥青依靠技术的创新,实现了绿色、高效的工业化应用。由于原料煤性质与配比不同,导致民用洁净焦炭物化参数与冶金焦、型煤存在较大差异,形成独特的产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有很好的燃烧特性,满足民用洁净燃料低着火温度、高燃烧速率的基本要求。2.其反应性远大于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煤沥青生产民用洁净焦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按煤沥青: 多功能复合助剂:配合煤重量比为10~30:4~10:100,将煤沥青和多功能复合助剂加入配合煤中,在干馏炉中隔绝空气加热至800~1100℃,持续加热10~24 h,然后将红热炉料出炉后经熄焦工序降至常温,再经筛分,即得到民用洁净焦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煤沥青生产民用洁净焦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按煤沥青:多功能复合助剂:配合煤重量比为10~30:4~10:100,将煤沥青和多功能复合助剂加入配合煤中,在干馏炉中隔绝空气加热至800~1100℃,持续加热10~24h,然后将红热炉料出炉后经熄焦工序降至常温,再经筛分,即得到民用洁净焦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煤沥青生产民用洁净焦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煤是以动力煤混合形成配合煤的,其质量指标为:FCd≥50%,Vdaf≥25%,Ad≤11.5%,Std<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煤沥青生产民用洁净焦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煤为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贫煤、无烟煤的一咱或几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煤沥青生产民用洁净焦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沥青的制备方法:将其块状固体,经破碎机破碎至<3mm备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煤沥青生产民用洁净焦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复合助剂为固硫剂,助燃剂和减氮催化剂,其固硫剂:助燃剂:减氮催化剂重量比为60~70:10~20:10~20。6.如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颂刘守军杜文广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瑞康洁净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