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采集装置与视频助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3733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1:06
公开了摄像视角可自动调整的视频采集装置及视频助视装置。其中,该视频采集装置包括:装置底壳;摄像头前壳,位于装置底壳中;摄像头,设置于摄像头前壳内;摄像头固定架,将摄像头前壳固定在装置底壳上,通过弹簧与摄像头前壳连接;活动支架,与装置底壳活动连接;以及联动顶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连接摄像头前壳,第二端连接活动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视频采集装置与视频助视装置
本技术属于视频采集装置设计制造
,具体涉及摄像视角可调整的视频采集装置和视频助视装置。
技术介绍
视频助视装置是指利用摄像头获取图像,经数字处理器进行缩放和其它特殊图像处理的针对低视力人群的电子辅助设备。现有的视频助视装置中,摄像头通常是固定的,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44256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高清手持式电子助视器”,其中镜头3固定于机体1底部,用户需要通过调节整个装置的物理位置以使摄像头获取不同的视角。此外,公告号为CY201114346Y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助视器”,其可以通过摄像头旋转钮8来调整摄像头3的水平取景视角。在以上两种实现方式中,由于需要调节整个装置或通过额外的旋转钮来达到不同的摄像取景视角,在调节过程中,难免会导致摄像头因对焦不准而使获取的图像模糊,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摄像视角可自动调整的视频助视装置,满足用户使用装置时的不同视角需求。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视频采集装置,包括:装置底壳;摄像头前壳,位于装置底壳中;摄像头,设置于摄像头前壳内;摄像头固定架,将摄像头前壳固定在装置底壳上,通过弹簧与摄像头前壳连接;活动支架,与装置底壳活动连接;以及联动顶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连接摄像头前壳,第二端连接活动支架。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视频采集装置还包括:摄像头压块,位于摄像头背面,将摄像头压进摄像头前壳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视频采集装置还包括:顶杆压块,位于联动顶杆表面,将联动顶杆压在装置后壳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前壳两侧设置有圆柱体,摄像头固定架两侧设置有触片,所述弹簧包括分别设置于摄像头前壳两侧的圆柱体上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末端分别被压进摄像头固定架两侧的触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固定架下侧还设置有两根支柱,分别压在摄像头前壳两侧的圆柱体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前壳位于装置底壳内预设的开口槽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视频助视装置,包括:装置底壳;摄像头前壳,位于装置底壳中;摄像头,设置于摄像头前壳内;摄像头压块,位于摄像头背面,将摄像头压进摄像头前壳中;摄像头固定架,将摄像头前壳固定在装置底壳上,通过弹簧与摄像头前壳连接;活动支架,与装置底壳活动连接;联动顶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连接摄像头前壳,第二端连接活动支架;以及顶杆压块,位于联动顶杆表面,将联动顶杆压在装置后壳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前壳两侧设置有圆柱体,摄像头固定架两侧设置有触片,所述弹簧包括分别设置于摄像头前壳两侧的圆柱体上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末端分别被压进摄像头固定架两侧的触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固定架下侧还设置有两根支柱,分别压在摄像头前壳两侧的圆柱体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视频采集装置,包括:装置底壳;摄像头,设置于装置底壳内,通过弹簧与装置底壳连接;活动支架,与装置底壳活动连接;以及联动顶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连接摄像头,第二端连接活动支架。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装置上支架和内部结构联动的方式,实现摄像视角的自动调整。其结构设计简单、用户操作方便、工作稳定可靠,省去手动调整摄像视角的麻烦,并加快了摄像头对焦取景的速度。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有附图均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它们并非按比例绘制,而且可能仅示出了装置的一部分。图1和图2分别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的视频助视装置在不同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的视频助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的视频助视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装置底壳;2.左弹簧;3.摄像头固定架;4.摄像头及其排线;5.摄像头前壳;6.摄像头压块;7.右弹簧;8.联动顶杆;9.顶杆压块;10.活动支架;11-12.螺丝;13.圆柱体;14.支柱;15-16.触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技术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技术。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未具体描述公知的模块、电路、材料或方法。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为了克服现有实现方式中需手动调整摄像视角这种不人性化设计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摄像视角可自动调整的视频助视装置,通过装置上自带支架和内部结构联动的方式,实现摄像视角的自动调整,从而满足用户使用视频助视装置时看近和看远的不同视角需求。视频助视装置利用摄像头获取图像,经数字处理器对图像进行缩放和其它特殊图像处理,并最终通过显示屏提供至用户。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视频助视装置共有两种工作状态:看远和看近。图1和图2分别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的视频助视装置在不同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在使用视频助视装置看远景时,参见图1,活动支架10收紧并贴紧装置底壳1的背面,此时摄像头的镜头与装置后壳1位于同一平面,方便用户手持装置进行操作。当用户使用视频助视装置看近景(例如报纸)时,如图2所示,活动支架10被掰开放置于桌面,使装置后壳1与活动支架10形成一个角度(例如45°夹角)。此时,摄像头的镜头与装置后壳1不再位于同一平面,而是通过调整,与桌面平行,此时镜头的取景视角与桌面垂直。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的视频助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简便,电池、供电电路及数字处理器等部分均被省略。图4为图3的局部立体放大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结构与部件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本技术所必需,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内容为准。参见图3,视频助视装置包括装置底壳1、左弹簧2、右弹簧7、摄像头固定架3、摄像头4、摄像头前壳5、摄像头压块6、联动顶杆8、顶杆压块9以及活动支架10。摄像头前壳5位于装置底壳1预设的开口槽中,其内设置摄像头4,摄像头4获取的图像通过接插件(例如排线)被提供至数字处理器。摄像头压块6压在摄像头4的背面,以确保摄像头前壳5在活动时摄像头4不脱离摄像头前壳5。左弹簧2和右弹簧7分别设置在摄像头前壳5两侧的圆柱体13上。摄像头固定架3通过螺丝11固定在装置底壳1上,其下侧的两根支柱14分别压在摄像头前壳5两侧的圆柱体13上。摄像头固定架3的两侧设置有触片15,利用弹簧的可收缩性,左弹簧2和右弹簧7的末端分别被压进摄像头固定架3两侧的触片15中。顶杆压块9压在联动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视频采集装置与视频助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视频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底壳;摄像头前壳,位于装置底壳中;摄像头,设置于摄像头前壳内;摄像头固定架,将摄像头前壳固定在装置底壳上,通过弹簧与摄像头前壳连接;活动支架,与装置底壳活动连接;以及联动顶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连接摄像头前壳,第二端连接活动支架;其中摄像头前壳两侧设置有圆柱体,摄像头固定架两侧设置有触片,所述弹簧包括分别设置于摄像头前壳两侧的圆柱体上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末端分别被压进摄像头固定架两侧的触片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频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底壳;摄像头前壳,位于装置底壳中;摄像头,设置于摄像头前壳内;摄像头固定架,将摄像头前壳固定在装置底壳上,通过弹簧与摄像头前壳连接;活动支架,与装置底壳活动连接;以及联动顶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连接摄像头前壳,第二端连接活动支架;其中摄像头前壳两侧设置有圆柱体,摄像头固定架两侧设置有触片,所述弹簧包括分别设置于摄像头前壳两侧的圆柱体上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末端分别被压进摄像头固定架两侧的触片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压块,位于摄像头背面,将摄像头压进摄像头前壳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杆压块,位于联动顶杆表面,将联动顶杆压在装置后壳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摄像头固定架下侧还设置有两根支柱,分别压在摄像头前壳两侧的圆柱体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摄像头前壳位于装置底壳内预设的开口槽中。6.一种视频助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底壳;摄像头前壳,位于装置底壳中;摄像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陇敏应翔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度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