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69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包括:油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槽,所述冷却槽上开有冷油输出口、热油输入口;油路冷却管道,包括:第一输入口、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一输入口与冷油输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出口与热油输入口相连接;所述油路管道安装于电机外壳表面;油泵系统,串联于油冷回路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油冷方式降温,降低了电机的噪音,省去了冷却风扇的耗功,提高了电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
技术介绍
目前电机的冷却方式采用风冷方式,即风扇吹风将电机内部发出的热量带走,这样会有以下缺点:冷却风扇本身会耗功,这样会降低电机整体效率;风扇运转起来后会产生一定的风噪。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现有的电机冷却方式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技术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二)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其包括:油路冷却装置(1),包括:冷却槽(10),所述冷却槽(10)上开有冷油输出口(11)、热油输入口(12);油路冷却管道(2),包括:第一输入口(21)、第一输出口(22),所述第一输入口(21)与冷油输出口(11)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出口(22)与热油输入口(12)相连接;所述油路冷却管道(2)安装于电机(3)外壳表面;油泵系统(5),串联于油冷回路中。优选的,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中,所述油冷回路中串连有空气压缩机油路系统。优选的,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中,所述空气压缩机油路系统包括:第二输入口、第二输出口,第二输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口相连,第二输出口与热油输入口相连。优选的,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中,所述油路冷却管道为铜质材料。优选的,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中所述油路冷却管道为螺旋形结构。优选的,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中所述油路冷却管道与电机外壳表面通过锁扣固定。优选的,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中,所述油路冷却装置为水冷装置。优选的,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中,所述水冷装置包括水箱,水箱为双层结构,包括储水层和储油层,储水层上开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储油层开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优选的,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中,所述储油层置于储水层内部。优选的,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中,所述储油层安装有温度感应装置。(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1)通过油冷方式降温,降低了电机的噪音,省去了冷却风扇的耗功,提高了电机效率;(2)油路冷却安装于电机外壳表面,便于后期的拆卸和维护;(3)利用空气压缩机系统内部的润滑油将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带走,节约了油料使用,从而也能给空气压缩机降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1、油路冷却装置;2、油路冷却管道;3、电机;4、空气压缩机;11、冷油输出口;12、热油输入口;13、水箱;21、第一输入口;22、第一输出口;41、第二输入口;42、第二输出口;131、储水层;132、储油层;133、进水通道;134、出水通道;135、进油通道;136、出油通道;137、温度感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该油冷回路通过安装于电机表面的油路冷却管道里的冷却油不断循环,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减少了冷却风扇本身会耗功及风扇运转时产生的噪音。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第一实施例在本技术的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包括:油路冷却装置1、油路冷却管道2、油泵系统3;油路冷却装置1包括:冷却槽10,冷却槽10上开有冷油输出口11、热油输入口12;油路冷却管道2包括:第一输入口21、第二输入口22,第一油路输入口21与冷油输入口11联通,第一输出口22与热油输入口12联通。油路冷却通道2采用铜质材料,热传递效果好,且易于折叠,将油路冷却通道2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缠绕在电机3的外壳表面并通过锁扣将其固定在电机3外壳表面上,从而使油路冷却通道2在电机3工作时,不会因为震动而发生位移或者脱落,影响散热效果,也便于后期的拆卸维护;油泵系统3串联在油冷回路中,通过油泵系统5的工作,将冷却槽10中的冷油经冷油输出口11输入到油路冷却管道2中,冷油进入油路冷却管道2中,吸收电机3散发的热量变成热油后,经热油输入口12进入冷却槽10中冷却,如此循环运动,不停不停带走电机2散发的热量,不仅起到散热效果,也降低了原先通过冷却风扇降温带来的噪音及电机功耗。至此,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介绍完毕。二、第二实施例在本技术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相比,本实施例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的区别在于:空气压缩机4油路系统包括第二输入口41、第二输出口42;第二输入口41与第一输出口22,第二输出口42与热油输入口12相连,从而使空气压缩机4油路系统串联在油冷回路中,这样利用空气压缩机系统内部的润滑油将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带走,节约了油料使用,从而也能给空气压缩机降温。至此,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介绍完毕。三、第三实施例在本技术的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图3为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相比,本实施例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的区别在于:油路冷却装置1为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包括水箱13,水箱13为双层结构,包括储水层131和储油层132,储油层132置于储水层131内部;储水层131上开有进水通道133和出水通道134,储水层内部安装有温度感应装置137,进水通道133与出水通道134分别与水池相连,当水箱中水温度过高时,度感应装置137发出报警信号时,从而使水池中水泵工作,将水池冷水经进水通道133输入水箱中,水箱中的热水会经出水通道134进入水池再次冷却。储油层132开有进油通道135和出油通道136,进油通道135穿过储水层131代替热油输入口12与油冷回路相连,出油通道136穿过储水层代替冷油输出口11与油冷回路相连。采用水冷装置增加了对热油的冷却速度,提高了整个油冷回路的工作效率。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技术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有了清楚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油路冷却装置(1),包括:冷却槽(10),所述冷却槽(10)上开有冷油输出口(11)、热油输入口(12);油路冷却管道(2),包括:第一输入口(21)、第一输出口(22),所述第一输入口(21)与冷油输出口(11)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出口(22)与热油输入口(12)相连接;所述油路冷却管道(2)安装于电机(3)外壳表面;油泵系统(5),串联于油冷回路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油路冷却装置(1),包括:冷却槽(10),所述冷却槽(10)上开有冷油输出口(11)、热油输入口(12);油路冷却管道(2),包括:第一输入口(21)、第一输出口(22),所述第一输入口(21)与冷油输出口(11)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出口(22)与热油输入口(12)相连接;所述油路冷却管道(2)安装于电机(3)外壳表面;油泵系统(5),串联于油冷回路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回路中串连有空气压缩机(4)油路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4)油路系统包括:第二输入口(41)、第二输出口(42),第二输入口(41)与所述第一输出口(22)相连,第二输出口(42)与热油输入口(12)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机的油冷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冷却管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峰徐刚
申请(专利权)人:德哈哈压缩机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