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转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6116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同轴电缆转接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导体连接件、绝缘固定块和内导体连接件,外导体连接件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外导体连接件在第一安装孔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外凸的法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通过在外导体连接件上设置焊接法兰,增加了焊接的搭接距离,焊接后不易断裂,提高焊接可靠性,拉伸根部产生的工艺圆角可有效避免内外导体短路,对手件同轴电缆可省去剥线预留绝缘层,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电缆转接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转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转接件。
技术介绍
同轴电缆已广泛应用于网络系统中的信号传输,在配置同轴电缆时,常利用转接件将相异的缆线彼此电连接,图1示出了一种常用的同轴电缆转接件,由支架10、转接件外导体20、支撑件30和转接件内导体40四件组成,安装时,两根同轴线缆分别通过转接件外导体20侧壁上的安装孔21穿入,同轴线缆的内导体分别延伸入转接件内导体40形成的内导体焊接腔内,然后通过焊接将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和外导体分别焊接在转接件内导体和外导体上,该转接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已被广泛使用。但实际使用中,转接件外导体焊接口太薄,操作控制要求高,振动容易断裂,可靠性不足,且外导体连接腔体积较大,焊接时间长,焊接成本较高;另外,在焊接内导体过程中,为了防止焊锡溢流而导致内外导体短路,内导体和外导体间还要预留绝缘层,操作复杂,且对零部件设计的要求较高;再有该结构的零部件较多,易造成错装、漏装,不利于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焊接效果好、性能好的同轴电缆转接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电缆转接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导体连接件、绝缘固定块和内导体连接件,所述外导体连接件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外导体连接件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外凸的法兰。优选地,所述法兰由拉伸工艺形成。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远离相应所述法兰的一侧设置为圆角结构。优选地,所述法兰与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焊接。优选地,所述外导体连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连接梁,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于所述侧壁上。优选地,所述内导体连接件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外导体连接件为钣金件。优选地,所述绝缘固定块顶部形成有凹槽,所述内导体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本技术有如下效果:1)使用拉伸产生的焊接法兰能有效的增加焊接面积及焊接可靠性;2)结构更加简单,仅需三个料件,成本低;3)拉伸生成的避位圆角能有效避免内导体和外导体焊接时出现的短路风险,对应的同轴电缆剥线可以不用预留的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的绝缘层,优化工艺程序,利于广泛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转接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转接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转接件的安装图;图4是外导体连接件立体图;图5是绝缘固定块立体图;图6是内导体连接件立体图。附图标记:1、外导体连接件,11、连接梁,12、侧壁,13、第一安装孔,14、法兰。15、圆角结构,2、绝缘固定块,21、凹槽,22、侧部,23、第二安装孔,3、内导体连接件,31、弹性臂,32、底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同轴电缆转接件包括外导体连接件1、绝缘固定块2和内导体连接件3,所述外导体连接件1套设在所述绝缘固定块2的外侧,所述内导体连接件3嵌设在所述绝缘固定块2内,形成三件结构,本技术通过外导体连接件的焊接位置设置法兰,增加了焊接的搭接距离,使得焊接后不易断裂,提高产品可靠性。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所述外导体连接件1包括连接梁11和两个侧壁12,所述连接梁11和两个侧壁12构成U型结构,两个侧壁12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所述第一安装孔13在其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外凸的法兰14,形成一个焊接翻边,提高焊接强度;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导体连接件1由钣金件拉伸形成,使用拉伸模具产生的焊接翻边能有效的增加焊接面积及焊接可靠性,同时,使用薄板钣金(厚度1.0mm以内)拉伸,减小外导体连接腔的体积,使得焊接升温快速,有效优化焊接制程控制。较佳地,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3相互靠近的一侧(每个第一安装孔远离相应法兰的一侧)形成为圆角结构15,这样即使在内导体焊接时有焊锡溢流入外导体焊接腔内,也不会堆积在外导体周围,因此通过拉伸工艺生成的避位圆角能有效避免内导体和外导体焊接时出现的短路风险,对应的同轴电缆剥线也可以不用预留的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的绝缘层。如图5所示,所述绝缘固定块2为PFA或其它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固定块的顶部向内延伸形成有凹槽21,所述绝缘固定块2的左右两侧部22各形成有第二安装孔23,所述第二安装孔23延伸入所述凹槽21内,两个第二安装孔23与所述外导体连接件1上的两个第一安装孔13对应设置,较佳地,所述第一安装孔13与相应的第二安装孔23同轴设置,便于同轴电缆安装。如图6所示,所述内导体连接件3为U型弹片结构的金属件,包括两个弹性臂31和连接两个弹性臂的底部32,所述内导体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绝缘固定块2的凹槽21内,所述内导体连接件3的底部32设置在所述绝缘固定块2上的第二安装孔23的下侧,使得同轴电缆的内导体能延伸到所述凹槽21内,两个所述弹性臂31弹性抵靠在绝缘固定块2上,所述内导体连接件3与所述绝缘固定块2构成一个内导体焊接腔。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示出了两个第一安装孔和两个第二安装孔分别轴向对称设置的结构,两电缆内导体呈直线插接焊接,作为可选地,两个第一安装孔也可以设置为直角或其它角度,使得在特殊条件下两电缆呈非直线角度插接焊接。结合图3所示,安装时,将所述括外导体连接件1套设在所述绝缘固定块2的外侧,使得所述外导体连接件的连接梁11抵靠所述绝缘固定块2时,外导体连接件1的第一安装孔13与所述绝缘固定块2的第二安装孔23同轴设置,然后将所述内导体连接件3安装在所述绝缘固定块2的凹槽21内,再将两根同轴电缆分别穿过第一安装孔13、第二安装孔23,使得两根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在所述内导体连接件形成的内导体焊接腔内接触或靠近,最后通过焊接将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焊接在外导体连接件1的法兰上,并将两根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在内导体焊接腔内焊接固定。本技术整合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的绝缘固定块,仅有三个零件拼装(外导体连接腔、绝缘固定块和内导体连接腔),结构简单;两侧使用1.0mm以内的薄钣金拉伸出外导体焊接边,增加焊接可靠性,且薄钣金体积小,易于加热焊接,且薄板钣金拉伸,用料少,加热快,降低成本及易于生产操作;拉伸钣金孔壁时产生侧工艺圆角避位,可以有效避免外导体和内导体焊接时会出现的流锡短路问题,同步的同轴电缆剥线时,不需要在外导体和内导体之间预留绝缘层,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技术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技术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技术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技术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同轴电缆转接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电缆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导体连接件、绝缘固定块和内导体连接件,所述外导体连接件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外导体连接件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外凸的法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电缆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导体连接件、绝缘固定块和内导体连接件,所述外导体连接件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外导体连接件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外凸的法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由拉伸工艺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远离相应所述法兰的一侧设置为圆角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与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转接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忠田龙李帆孙静董玉婷
申请(专利权)人:罗森伯格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