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装置、电控箱及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3307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装置、电控箱及空调,所述蓄热装置,包括导热组件、蓄热组件和散热管;所述导热组件贴合设置在电控箱上,并与发热电子元件相对应;所述蓄热组件与所述导热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导热组件贴合在电控箱上,在空调运行时,电控箱内用于驱动压缩机和风叶电机的驱动板,以及电抗器等元器件产生很大的热量,使电控箱温度升高,通过贴合在电控箱表面的导热组件将热量导入蓄热组件中储存起来,电控箱的热量被带走,温升降低,电器元器件工作环境改善,可靠性得以提升,同时,可提升机组化霜和除冰效率,可利用废热,做到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热装置、电控箱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蓄热装置、电控箱及空调。
技术介绍
作为压缩机和风叶电机等驱动元器件的安放容器,因元器件运行发热,空调电控箱温升较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电控箱上开风道和冷媒散热等方式散热,将电控箱的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实现是电控箱降温的目的,此种方法虽然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但是散发出去的热量无法利用,既造成热量损失,也对机组性能有所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装置、电控箱及空调,解决了电控箱的热量无法利用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蓄热装置,包括导热组件和蓄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贴合设置在电控箱上,并与发热电子元件相对应,用于将电控箱内的热量传导至所述蓄热组件;所述蓄热组件与所述导热组件连接,用于接收并储存所述导热组件传导的热量。进一步地,所述蓄热装置还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插设在所述蓄热组件内,且所述散热管两端分别与系统冷媒流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贴合设置在所述电控箱上,且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容纳腔;导热元件,所述导热元件以部分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容纳腔内、部分在蓄热组件内的方式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蓄热装置、电控箱及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组件(1)和蓄热组件(2);所述导热组件(1)设置在电控箱(6)上,并与发热电子元件相对应,用于将电控箱(6)内的热量传导至所述蓄热组件(2);所述蓄热组件(2)与所述导热组件(1)连接,用于接收并储存所述导热组件(1)传导的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组件(1)和蓄热组件(2);所述导热组件(1)设置在电控箱(6)上,并与发热电子元件相对应,用于将电控箱(6)内的热量传导至所述蓄热组件(2);所述蓄热组件(2)与所述导热组件(1)连接,用于接收并储存所述导热组件(1)传导的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还包括:散热管(3),所述散热管(3)插设在所述蓄热组件(2)内,且所述散热管(3)两端分别与系统冷媒流路(7)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壳体(11)贴合设置在所述电控箱(6)上,且所述第一壳体(11)具有容纳腔;导热元件(12),所述导热元件(12)以部分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容纳腔内、部分在蓄热组件(2)内的方式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组件(2)设置在所述电控箱(6)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组件(2)包括:第二壳体(21),所述第二壳体(21)贴合在所述电控箱(6)上,且所述第二壳体(21)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部分所述散热管(3);蓄热材料(22),所述蓄热材料(22)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1)的容纳腔内,且所述蓄热材料(22)包覆在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科李鹤袁国炉梁杰波龙灿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