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25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本体具有顶侧、底侧和侧部;出风面板,出风面板设置于本体的下方;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设置于本体内,轴流风扇的轴线方向竖直于顶侧,轴流风扇运转时,形成进风侧和出风侧,出风侧朝向底侧;其中,本体具有出风口,出风口设置于出风侧;以及多个导流片,多个导流片设置在出风口上。由于导流片的设置,空调室内机出风均匀性得到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室内机,尤其涉及一种吊顶安装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常见的顶出风的空调室内机被安装在室内吊顶内,出风面板配合在吊顶的装配孔中。这些空调室内机常常会被用在办公环境中。吊顶安装的空调室内机,不占用墙面,不会与室内家具摆放冲突,因此被广泛使用。吊顶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面板通常设置有朝着四个方向的出风口,以便将气流均匀地送到室内的各个方向。然而,现有的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情况受限于室内机内部部件的排布,风扇旋转带动的气流往往不朝向出风口,而且出风口的风量不均匀。另外,常常出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风垂直往下送出,送风范围受到限制,人体的舒适度欠佳。因此,仍然需要对现有的吊顶式空调室内机作出改进,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本体具有顶侧、底侧和侧部;出风面板,出风面板设置于本体的下方;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设置于本体内,轴流风扇的轴线方向竖直于顶侧,轴流风扇运转时,形成进风侧和出风侧,出风侧朝向底侧;其中,本体具有出风口,出风口设置于出风侧;以及多个导流片,多个导流片设置在出风口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体包括排水盘,排水盘设置于本体的出风口处;多个导流片设置在排水盘上。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本体包括导风圈,多个导流片设置在导风圈构成本体的出风口的边缘上。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本体包括导风圈和排水盘,导风圈连接到排水盘的一表面,导流片设置成从导风圈的出风口边缘延伸到排水盘的表面上。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本体包括导风内框架,多个导流片设置在导风内框架的构成本体的出风口的边缘上。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出风面板包括多直导风叶片,导流片包括第一导流片,第一导流片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出风端相对进风端偏移且垂直于导风叶片。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出风面板为多边形且具有角部,导流片包括第二导流片,第二导流片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出风端相对进风端朝角部偏移。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出风面板具有多个出风口,相邻的两个出风口在角部位置毗邻。采用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导流片的设置改善的出风气流的均匀性,解决了角部气流缺失的问题,使得空调室内机实现了均匀的360度出风。此外,导流片使得气流不会直接从出风口直接垂直往下方送风,扩展的送风范围,提高了人的体感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分解立体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侧剖示图,其中出风面板被移除以便于示出部分内部结构。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导流片的第一实施例。图3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导流片的第二实施例。图3C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导流片的第三实施例。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面板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1的分解立体图。该空调室内机1主要由本体10和出风面板30两部分组成。通常空调室内机1的本体10嵌入设置在吊顶上方的空间中,而出风面板30配合到吊顶上开设的空调安装口处。本体10通常包括外壳18和本体10的内部构件,本体10的内部构件主要包括导风部件21和排水盘26,以及设置在由外壳18形成的内腔中设置的热交换器40、轴流风扇50以及电气部件60。空调室内机1的本体10整体大致呈长方体形,如图4所示,出风面板30呈大致方形,也就是说,空调室内机1的本体10在其水平方向的截面具有大致方形的外轮廓。空调室内机1的本体10包括顶侧、与顶侧相对的底侧、以及连接在顶侧和底侧之间四个侧部11。需说明的是,在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1正常安装的状态下,本体10的顶侧朝上而底侧朝下,本体10的底侧连接到出风面板30。外壳18的侧部11形成气流流入的吸风面,而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面板30则形成气流流出的送风面。需特别说明的是,本体10的外壳18的顶侧无需设置任何特别的气流通道,相反,外壳18的顶侧可以包括无孔的盖板,通常由金属制成,金属盖板上可布置若干凸肋以作加强结构。在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1采用了轴流风扇50。如图2所示,轴流风扇50安装成其旋转轴线大致垂直于本体10的顶侧和底侧,使得轴流风扇50的进风侧朝向本体10的侧部的吸风面,而轴流风扇50的出风侧朝向出风面板30的送风面。在空调室内机1的运行过程中,轴流风扇50的叶片51绕旋转轴线转动,使气流从外壳18的侧部11的吸风面进入,沿着轴流风扇50的轴线方向通过导风部件,输送到出风面板30,最终,气流从出风面板30的出风口31流出。在本技术的导风路径中,优选地,室内机1的外壳18的顶侧基本无气流进入。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1的热交换器40沿外壳18的吸风面设置。沿着空调室内机的气流路径,热交换器40位于外壳18的吸风面和轴流风扇50的进风侧之间,通过吸风面进入室内机1的气流将通过热交换器40进入轴流风扇50。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容纳在外壳18中的本体10的部件主要包括导风部件和排水盘26。如图2所示,导风部件包括导风圈21,导风圈21围绕轴流风扇50的叶片51并与之大致同轴线布置。导风圈21包括外扩的进风边缘和外扩的出风边缘。排水盘26布置在热交换器40的下方,以便收集冷凝水。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面板30的正视图。出风面板30的形状与本体10的形状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出风面板30大致呈正方形,出风口31围绕整个正方形的周围边缘设置。具体而言,出风面板30上每一个出风口31呈梯形,四个梯形的出风口31围绕出风面板30的四周布置,出风口31的腰部侧边在出风面板30的角部位置彼此毗邻,从而形成360度的出风口。每个出风口31安装有多个导风叶片32,导风叶片32大致平行于出风面板30的边缘,各个导风叶片32的长度从外向内逐渐减小。导风叶片32在驱动装置的控制下根据指令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出风面板30是一种360度出风类型的面板,多个出风口31彼此连接,从而使出风口基本沿着出风面板30的整个外边缘延伸。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电气部件60,这里所指出的电气部件60可以包括电气盒、控制装置、LED灯、无线通信装置、流光能净化装置、风阀、电动阀、投影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实现整机小型化,同时方便对电气部件60进行维护,电气部件60被布置在轴流风扇50的出风侧。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电气部件60大致布置在轴流风扇50的轴向正下方。从气流流动路径来看,电气部件60布置在轴流风扇50的下游并且在出风面板30的送风面上游。如图1和图2所示的电气部件60为电气盒61的形式。电气盒61通常由方形金属盒61构成。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电气盒61通过安装在如图2所示的容纳部80内而布置到轴流风扇50的出风侧处。为了使空调室内机1的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室内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顶侧、底侧和侧部;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设置于本体的下方;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设置于本体内,所述轴流风扇的轴线方向竖直于所述顶侧,所述轴流风扇运转时,形成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出风侧朝向底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侧;以及多个导流片,所述多个导流片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顶侧、底侧和侧部;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设置于本体的下方;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设置于本体内,所述轴流风扇的轴线方向竖直于所述顶侧,所述轴流风扇运转时,形成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出风侧朝向底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侧;以及多个导流片,所述多个导流片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排水盘,所述排水盘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多个导流片设置在所述排水盘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导风圈,所述多个导流片设置在所述导风圈构成所述本体的所述出风口的边缘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导风圈和排水盘,所述导风圈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菁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