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及其室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325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7:20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包括送风面板,其中送风面板包括:内框;边框,该边框围绕着内框设置;以及至少一个出风口,该至少一个出风口形成在内框和边框之间。其中,在该至少一个出风口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导风叶片,导风叶片沿着送风面板的径向从内向外依次布置,其中,导风叶片中最靠近边框的导风叶片的宽度最小。该结构的室内机能够减小从出风口送出的气流的压损,使出风更加顺畅和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装置及其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具体来说涉及该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部分,特别是对该室内机的送风面板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的吸顶式的室内机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人们通常会发现,在空气调节装置运行的过程中,从其室内机的送风面板上的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并不均匀,在某些位置吹出的风量比较大,而在某些位置则出风不畅,风量较小。具体来说,由于从室内机吹出的经调节的空气是从靠近出风面板内侧壁的位置向着出风面板外侧壁的方向流动的,在流动过程中,空气流会经历流动阻力,产生压力损失,从而使得到达出风面板外侧壁位置的空气流量与内侧壁相比而言较小。这样,空气调节装置对所调节的空间内的空气调节不均匀,影响使用人的感受。举例来说,在制冷模式下,出风口下方的人员会感觉凉爽舒适,而离出风口稍远的人员却仍觉得太热。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空气调节装置室内机,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送风面板的送风口出风不畅、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并且解决室内机出风口周围的污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室内机,其出风口出风顺畅,风量均匀分布。本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包括送风面板,其中送风面板包括:内框;边框,该边框围绕着内框设置;以及至少一个出风口,该至少一个出风口形成在内框和边框之间;其中,在该至少一个出风口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导风叶片,导风叶片沿着送风面板的径向从内向外依次布置,其中,导风叶片中最靠近边框的导风叶片的宽度最小。在该室内机的送风面板的结构中,导风叶片中最靠近边框的导风叶片的宽度最小,由此气流沿着该临近边框的导风叶片的路径长度也最小,这可以减少靠近边框处所经历的压力损失,进而使靠近内框的位置处的压力损失与靠近边框处的压力损失大致相等或接近,使得气流能够相对均匀地沿着出风口上的各个导风叶片流出。较佳地,导风叶片中每一个的长度比位于该导风叶片的径向外侧的其它导风叶片的长度要小。换言之,各导风叶片的长度是沿着从内框向边框的方向逐渐增加的。通过这样的设置,可防止或减少天花板上的污染物沉积。进一步地,各导风叶片可以为以下形状中的一种:矩形、梯形、圆弧形。较佳地,导风叶片的最大打开角度沿着从边框向内框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可以增大出风口的送风范围,从而能够更加均匀地送风。在一种具体的结构中,导风叶片中包括:外侧叶片,该外侧叶片最靠近边框;内侧叶片,该内侧叶片最靠近内框;以及至少一个中间叶片,该至少一个中间叶片位于外侧叶片和内侧叶片之间。根据不同的具体应用场合和需要可以对各个导风叶片的宽度采取如下设置中的一种:1)外侧叶片的宽度等于中间叶片的宽度,且小于内侧叶片的宽度:2)中间叶片的宽度等于内侧叶片的宽度,且大于外侧叶片的宽度;3)外侧叶片的宽度小于中间叶片的宽度,而中间叶片的宽度小于内侧叶片的宽度;以及4)外侧叶片的宽度小于内侧叶片的宽度,而内侧叶片的宽度小于中间叶片的宽度。可以看到,这些设置所具有的相同点在于,外侧叶片的宽度始终是最小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室内机。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仰视图,其中清楚地示出了该室内机的送风面板的结构。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送风面板的出风口中的导风叶片的设置结构。图3示出了一种示例性形状的导风叶片。图4示出了另一种示例性形状的导风叶片。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送风面板的出风口中的导风叶片的设置结构。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的送风面板的出风口中的导风叶片的设置结构。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送风面板的出风口中的导风叶片的设置结构。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室内机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各个导风叶片达到最大打开角度时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0送风面板11内框12边框13出风口20导风叶片21外侧叶片22中间叶片23内侧叶片24滤网取出板30指示部L1第一宽度L2第二宽度L3第三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本技术,以下将参考附图1~7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应当了解,附图中所示的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其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并且在不产生明显的矛盾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显而易见的组合,而这些都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第一实施例>图1~4示出了本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了该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仰视图。该仰视图清楚地示出了室内机的送风面板10的结构。如图1所示,送风面板10包括内框11和围绕该内框11设置的边框12,在内框11和边框12之间形成出风口13。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送风面板10为矩形,其内框11和边框12也大致为矩形,因此图1所示的送风面板10包括在该矩形的四边分别设置的四个出风口13。不过,图中所示的只是示意性的结构,在送风面板10上设置的出风口13的数量也可根据需要来设定,例如可以是只包括一个出风口13,也可包括五个、六个甚至更多数量的出风口13。每个出风口1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风叶片20,即,外侧叶片21和内侧叶片23,其中外侧叶片21靠近边框12设置,而内侧叶片23则靠近内框11设置。此外,进一步较佳地,在外侧叶片21和内侧叶片23之间还可设置至少一个中间叶片22。如图1所示,在外侧叶片21和内侧叶片23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中间叶片22。不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也可有多于一个的中间叶片22。此外,如图1所示,在外侧叶片21的外侧较佳地还设置有滤网取出板24,可借助该滤网取出板24从室内机中将滤网抽出,以供清洗。外侧叶片21、中间叶片22和内侧叶片23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在关闭位置,外侧叶片21、中间叶片22和内侧叶片23将所对应的出风口13关闭,而在打开位置,外侧叶片21、中间叶片22和内侧叶片23枢转,将出风口13打开,从而允许经处理的空气从出风口吹出导室内空间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外侧叶片21具有第一宽度L1,中间叶片22具有第二宽度L2,而内侧叶片23具有第三宽度L3。在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外侧叶片21的宽度第一宽度L1与中间叶片22的第二宽度L2相等,而该第一宽度L1和第二宽度L2要比内侧叶片23的第三宽度L3小。换言之,从总体上来说,相对地位于外侧的外侧叶片21和中间叶片22的宽度要小于位于内侧的内侧叶片23的宽度。通过这样的设置,由于外侧叶片21和中间叶片22的宽度较小,气流在被叶片引导的过程中与叶片相接触的行程距离也较短,由此在外侧由外侧叶片21和/或中间叶片22引导而吹出的气流受到的压力损失也较小。换言之,通过将外侧叶片21和中间叶片22的宽度设置得比内侧叶片23小,可减少气流在靠近边框12处所经历的压力损失。由此,在本技术的送风面板结构中,靠近内框11的位置处的压力损失与靠近边框12处的压力损失大致平衡,因此空气流不会倾向于更多地从内侧叶片23处流出,而是相对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气调节装置及其室内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送风面板,其中所述送风面板包括:内框;边框,所述边框围绕着所述内框设置;以及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形成在所述内框和所述边框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沿着所述送风面板的径向从内向外依次布置,其中,所述导风叶片中最靠近所述边框的所述导风叶片的宽度最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送风面板,其中所述送风面板包括:内框;边框,所述边框围绕着所述内框设置;以及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形成在所述内框和所述边框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沿着所述送风面板的径向从内向外依次布置,其中,所述导风叶片中最靠近所述边框的所述导风叶片的宽度最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中每一个的长度比位于该导风叶片的径向外侧的其它导风叶片的长度要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为以下形状中的一种:矩形、梯形、圆弧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的最大打开角度沿着从所述边框向所述内框的方向逐渐增大。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盛飞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