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材料接合体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3014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异种材料接合体(10A)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异种材料接合体(10A)通过用电极(38、40)对层积部(20)加压通电来进行接合而得到,其中,所述层积部(20)包括通过将第一板状部(16)和熔点比第一板状部(16)高的第二板状部(18)相互叠合而成的结构。在第一板状部(16)中的与第二板状部(18)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形成有凹部(22),该凹部(22)为与电极(40)的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第一板状部(16)具有鼓出部(26),该鼓出部(26)进入到形成于第二板状部(18)的通孔(24)内。异种材料接合方法进行孔形成工序、叠合工序、加压通电工序和固化工序。

Joint method of heterologous materials and heterogenous material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alien material joint (10A) and a joint method for dissimilar materials. Dissimilar material junction (10A) by using electrodes (38, 40) of the laminated Department (20) pressure energized to get engaged, wherein the laminated part (20) comprises the first plate-like portion (16) and melting point than the first plate-like portion (16) of the second board. Department of high (18) structure mutually superimposed. In the first plate part (16) of the second plate-like portion (18) having a reces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recess (22), (22) and (40) the electrode shape corresponding to the shape of the first plate portion (16) has a bulge (26), the bulge (26) into the second plate-like portion formed in the through hole (18) (24). The joint method of dissimilar material is made of hole forming process, superimposition process, pressurized and electrified working procedure and cur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种材料接合体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用电极对层积体加压通电来进行接合而形成的异种材料接合体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中,层积体通过将由彼此不同的材料构成的多个板状部相互叠合而成。
技术介绍
例如,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021946号中,公开了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技术,通过将由铁基金属构成的网状的薄板设置在由铝构成的第一部件和由铁基金属构成的第二部件之间并且在炉中进行脉冲通电,来将这些部件相互接合。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如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炉中对被接合物(工件)进行脉冲通电,因此,会导致接合装置大型化,并且耗费非常多的接合工时。为了实现接合装置的小型化及接合工时的减少,而期望使用点焊机或者辊缝焊机等具有加压通电用的电极的接合机切实可靠地将异种材料相互接合。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样的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种材料接合体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能够使用具有加压通电用的电极的接合机切实可靠地将异种材料相互接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异种材料接合体是通过用电极对层积部加压通电来进行接合而得到的异种材料接合体,其中,所述层积部包括将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异种材料接合体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异种材料接合体(10A、10B),通过用电极(38、40)对层积部(20、48)加压通电来进行接合而得到,其中,所述层积部(20、48)包括将第一板状部(16)和熔点比所述第一板状部(16)高的第二板状部(18)相互叠合而成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状部(16)中的与所述第二板状部(18)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形成有凹部(22),该凹部(22)为与所述电极(40)的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在所述第二板状部(18)形成有通孔(24、24a、24b),所述第一板状部(16)具有进入到所述通孔(24、24a、24b)内的鼓出部(26)。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16 JP 2016-1811461.一种异种材料接合体(10A、10B),通过用电极(38、40)对层积部(20、48)加压通电来进行接合而得到,其中,所述层积部(20、48)包括将第一板状部(16)和熔点比所述第一板状部(16)高的第二板状部(18)相互叠合而成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状部(16)中的与所述第二板状部(18)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形成有凹部(22),该凹部(22)为与所述电极(40)的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在所述第二板状部(18)形成有通孔(24、24a、24b),所述第一板状部(16)具有进入到所述通孔(24、24a、24b)内的鼓出部(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体(10A),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4、24a、24b)在从所述层积部(20)的层积方向俯视观察时,在与所述凹部(22)重叠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所述鼓出部(26)以进入各所述通孔(24、24a、24b)的方式设置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体(10A),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24、24a、24b)在所述俯视观察时以各所述通孔(24、24a、24b)的中心线(CL)位于多边形的各顶点的方式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体(10B),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积部(48)通过将熔点比所述第一板状部(16)高的第三板状部(46)叠合在所述第二板状部(18)中的与所述第一板状部(16)相反的一侧而构成,在所述第二板状部(18)和所述第三板状部(46)之间形成有熔核(50),在所述第二板状部(18),于相对于所述熔核(50)的中心(C2)向与所述层积部(20、48)的层积方向正交的面方向偏置的位置形成有通孔(24、24a、24b)。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体(10B),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4、24a、24b)在从所述层积部(48)的层积方向俯视观察时,以所述通孔(24、24a、24b)的中心线(CL)位于多边形的各顶点的方式在与所述凹部(22)重叠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所述鼓出部(26)以进入各所述通孔(24、24a、24b)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熔核(50)的中心(C2)在所述俯视观察时位于所述多边形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体(10A、10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鼓出部(26)的根部形成有弯曲面(27),该弯曲面(27)与形成于所述通孔(24、24a、24b)的开口缘部的塌角面(34)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2、3、5中任一项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体(10A、10B),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24、24a、24b)整体位于所述凹部(22)内,并且该通孔(24、24a、24b)没有超出到所述凹部(22)的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体(10A、10B),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4a)向与所述第一板状部(16)的基部(28)相反的一侧缩径成锥状。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和树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