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954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包括底板和立柱,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四角均安装有立柱,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四角均安装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的顶部外壁安装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的顶端安装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冲头,所述冲头贯穿上模板,所述冲头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插块,所述螺栓贯穿螺母。该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通过第一导柱与第二导柱可以使冲头在冲孔成型时不会偏移,通过下模板与冲头的配合则可以使原料成型,通过拧动拧杆达到了使顶杆退出卡块底部的目的,通过顶杆退出卡块底部,达到了使卡块下移,为人们的使用带来方便,满足了现代工业对于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的需求。

A punching die for automobile interior decor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interior punching mould,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column,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installed at the top of the column, under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template are installed on the first pillar, the top of the external wall of the first pillar of the installation of second pillar, the second pillar top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template, the template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re provided with a punch, punch through the template, the top of the punch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serting block, wherein the through bolt nut. The car can make the punch punching die, not in punching molding offset through the first guide pillar and second pillar, with the template with the punch can make materials molding by screwing a screw rod to the push rod at the bottom of the exit block, through the push rod out of the block at the bottom, to the block down, bring convenience to the people, to meet the demand for automotive punching die of modern indus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加工
,具体为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
技术介绍
冲孔工艺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它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和冲孔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孔成形工艺在汽车车身制造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汽车车身的大型覆盖件,因大多形状复杂,结构尺寸大,有的还是空间曲面,并且表面质量要求高,所以用冲孔加工方法来制作这些零件是用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比拟的。载重货车的驾驶室、车前钣金件、货厢板以及轿车的各种车身覆盖件和客车的各种骨架等,几乎全都是用冲孔加工方法制作的。因此在加工的过程中,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模具存在废料清理难的问题,且冲头一旦损坏,维护工作困难且繁琐,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对于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的技术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包括底板和立柱,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四角均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壁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底板相连,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孔柱,所述立柱的顶端安装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贯穿孔柱,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四角均安装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的顶部外壁安装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的顶端安装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冲头,所述冲头贯穿上模板,所述冲头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插块,所述插块依次贯穿冲头和上模板,所述插块的后侧底部外壁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外壁安装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与上模板的内壁相连,所述插块的后侧上部外壁安装有拉杆,所述插块的前侧顶部内腔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依次贯穿插块和上模板,所述卡块的外壁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多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插块的内壁相连,所述卡块的内壁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外壁安装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与插块的内壁相连,所述卡块的底部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依次贯穿插块和上模板,所述顶杆的前部内腔安装有螺母,所述冲头的顶部安装有拧杆,所述拧杆贯穿冲头,所述拧杆的底端安装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伞形齿轮,所述第二伞形齿轮与第一伞形齿轮啮合相连,所述第二伞形齿轮的外壁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壁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螺母。优选的,所述冲头通过转轴与外罩相连,所述外罩的左侧底部外壁安装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头,所述橡胶头贯穿冲头。优选的,所述下模板的底部外壁安装有底柱,所述底柱的底部与底板相连。优选的,所述拉杆的顶端安装有硅胶垫。优选的,所述拧杆的顶端安装有棉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通过第一导柱与第二导柱可以使冲头在冲孔成型时不会偏移,通过下模板与冲头的配合则可以使原料成型,通过拧动拧杆达到了使顶杆退出卡块底部的目的,通过顶杆退出卡块底部,达到了使卡块下移,插块与冲头不在相互卡接的目的,即可在冲头损坏时将插块抽出,进行快速拆卸,为人们的使用带来方便,满足了现代工业对于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插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拧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罩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立柱,3、第一弹簧,4、孔柱,5、下模板,6、第一导柱,7、第二导柱,8、上模板,9、冲头,10、插块,11、第一滑道,12、第一滑块,13、托板,14、顶杆,15、第二滑道,16、第二滑块,17、卡块,18、拉杆,19、第二弹簧,20、拧杆,21、第一伞形齿轮,22、转盘,23、第二伞形齿轮,24、螺栓,25、螺母,26、转轴,27、外罩,28、垫板,29、橡胶头,30、底柱,31、硅胶垫,32、棉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包括底板1和立柱2,底板1的上表面四角均安装有立柱2,立柱2的外壁安装有第一弹簧3,起到了减震的目的,第一弹簧3的底端与底板1相连,底板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孔柱4,立柱2的顶端安装有下模板5,孔柱4与下模板5配合进行成型作业,下模板5贯穿孔柱4,下模板5的顶部四角均安装有第一导柱6,第一导柱6的顶部外壁安装有第二导柱7,第二导柱7的顶端安装有上模板8,防止冲头9串位,上模板8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冲头9,冲头9贯穿上模板8,冲头9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插块10,插块10依次贯穿冲头9和上模板8,插块10的后侧底部外壁安装有第一滑块12,防止插块10串位,第一滑块12的外壁安装有第一滑道11,第一滑道11与上模板8的内壁相连,插块10的后侧上部外壁安装有拉杆18,插块10的前侧顶部内腔安装有卡块17,卡块17依次贯穿插块10和上模板8,使插块10卡住冲头9时不松动,卡块17的外壁安装有托板13,托板13的上表面安装有四个第二弹簧19,使顶块14退出后,卡块17可以向下弹出,第二弹簧19的顶端与插块10的内壁相连,卡块17的内壁安装有第二滑块16,第二滑块16的外壁安装有第二滑道15,第二滑道15与插块10的内壁相连,防止卡块17串位,卡块17的底部安装有顶杆14,顶杆14依次贯穿插块10和上模板8,顶杆14的前部内腔安装有螺母25,冲头9的顶部安装有拧杆20,拧杆20贯穿冲头9,拧杆20的底端安装有第一伞形齿轮21,第一伞形齿轮2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伞形齿轮23,第二伞形齿轮23与第一伞形齿轮21啮合相连,动拧杆20,使第一伞形齿轮21带动第二伞形齿轮23转动,使螺栓24转动,由于顶杆14的形状为前圆后方,所以螺栓24转动使,顶杆14与冲头9的内壁相互卡接,使螺母25不能转动,即可使顶杆14后移退出卡块17的底部,第二伞形齿轮23的外壁安装有转盘22,转盘22的外壁安装有螺栓24,防止螺栓24串位,螺栓24贯穿螺母25,冲头9通过转轴26与外罩27相连,外罩27的左侧底部外壁安装有垫板28,垫板28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头29,使外罩27可以与冲头9外壁卡接,也可以拔出,橡胶头29贯穿冲头9,下模板5的底部外壁安装有底柱30,底柱30的底部与底板1相连,拉杆18的顶端安装有硅胶垫31,拧杆20的顶端安装有棉垫32。将原料置于下模板5上,使模具的上模板8下行,冲头9经过第一导柱6与第二导柱7的导向,开始冲压孔柱4上的通口,然后继续向下工作,冲压进下模板5中的通孔中,在冲压结束时,停止上模板7的冲压作业,取下成型件,后将废料直接从孔柱2中取出,当需要对冲头9进行维护时首先拧动拧杆20,使第一伞形齿轮21带动第二伞形齿轮23转动,使螺栓24转动,由于顶杆14的形状为前圆后方,所以螺栓24转动使,顶杆14与冲头9的内壁相互卡接,使螺母25不能转动,即可使顶杆14后移退出卡块17的底部使卡块17在第二弹簧19的推动下,退出冲头9的内壁,便可以拉动拉杆18,将插块10退出冲头9中,即可拔出冲头9进行更换。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包括底板(1)和立柱(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四角均安装有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的外壁安装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的底端与底板(1)相连,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孔柱(4),所述立柱(2)的顶端安装有下模板(5),所述下模板(5)贯穿孔柱(4),所述下模板(5)的顶部四角均安装有第一导柱(6),所述第一导柱(6)的顶部外壁安装有第二导柱(7),所述第二导柱(7)的顶端安装有上模板(8),所述上模板(8)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冲头(9),所述冲头(9)贯穿上模板(8),所述冲头(9)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插块(10),所述插块(10)依次贯穿冲头(9)和上模板(8),所述插块(10)的后侧底部外壁安装有第一滑块(12),所述第一滑块(12)的外壁安装有第一滑道(11),所述第一滑道(11)与上模板(8)的内壁相连,所述插块(10)的后侧上部外壁安装有拉杆(18),所述插块(10)的前侧顶部内腔安装有卡块(17),所述卡块(17)依次贯穿插块(10)和上模板(8),所述卡块(17)的外壁安装有托板(13),所述托板(13)的上表面安装有多个第二弹簧(19),所述第二弹簧(19)的顶端与插块(10)的内壁相连,所述卡块(17)的内壁安装有第二滑块(16),所述第二滑块(16)的外壁安装有第二滑道(15),所述第二滑道(15)与插块(10)的内壁相连,所述卡块(17)的底部安装有顶杆(14),所述顶杆(14)依次贯穿插块(10)和上模板(8),所述顶杆(14)的前部内腔安装有螺母(25),所述冲头(9)的顶部安装有拧杆(20),所述拧杆(20)贯穿冲头(9),所述拧杆(20)的底端安装有第一伞形齿轮(21),所述第一伞形齿轮(2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伞形齿轮(23),所述第二伞形齿轮(23)与第一伞形齿轮(21)啮合相连,所述第二伞形齿轮(23)的外壁安装有转盘(22),所述转盘(22)的外壁安装有螺栓(24),所述螺栓(24)贯穿螺母(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孔模具,包括底板(1)和立柱(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四角均安装有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的外壁安装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的底端与底板(1)相连,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孔柱(4),所述立柱(2)的顶端安装有下模板(5),所述下模板(5)贯穿孔柱(4),所述下模板(5)的顶部四角均安装有第一导柱(6),所述第一导柱(6)的顶部外壁安装有第二导柱(7),所述第二导柱(7)的顶端安装有上模板(8),所述上模板(8)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冲头(9),所述冲头(9)贯穿上模板(8),所述冲头(9)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插块(10),所述插块(10)依次贯穿冲头(9)和上模板(8),所述插块(10)的后侧底部外壁安装有第一滑块(12),所述第一滑块(12)的外壁安装有第一滑道(11),所述第一滑道(11)与上模板(8)的内壁相连,所述插块(10)的后侧上部外壁安装有拉杆(18),所述插块(10)的前侧顶部内腔安装有卡块(17),所述卡块(17)依次贯穿插块(10)和上模板(8),所述卡块(17)的外壁安装有托板(13),所述托板(13)的上表面安装有多个第二弹簧(19),所述第二弹簧(19)的顶端与插块(10)的内壁相连,所述卡块(17)的内壁安装有第二滑块(16),所述第二滑块(16)的外壁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毅金乐贫章云张娉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环瑞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