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745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输送带,包括机架、传送装置、承载轮和往复式电机和玻璃调节杆,传送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包括传送皮带、驱动轮和承载轮,传送皮带为多组并排设置,传送皮带通过驱动轮套设在机架的两端,承载轮设置在机架两端的皮带轮之间,玻璃调节杆水平设置在机架的两侧,并与往复式电机连接,带动玻璃调节杆向传送皮带的玻璃承载面方向做往复运动,通过在机架两侧设置往复式电机,往复式电机与玻璃承载杆相连接,玻璃调节杆通过与玻璃板的两侧相接触,将移动至玻璃承载面上的玻璃板对齐,防止玻璃板在玻璃承载面上出现角度的偏转,以及避免前后依次进入玻璃承载面的玻璃板在传送方向上无法对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输送带
本技术涉及玻璃制造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玻璃输送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玻璃的使用已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装饰品、容器、建筑窗户、光学设备及承载结构等。玻璃的制作流程包括配料、熔制、成型、退火、转运及包装等,其中,在玻璃板成型后,便开始使用传送带对玻璃进行传送处理,现有技术中传送带的结构分为辊式、钢带式和皮带式传送带,皮带式传送带又分为单条皮带和多条皮带并排设置两种结构,单条皮带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多条并排设置的皮带结构便于增大玻璃面板与皮带的摩擦力。但是现有的传送带大多为仅具备传送功能,而不少玻璃板在成型后需要通过加工机械对玻璃板进行切割、雕花等进一步处理,而此类加工对玻璃板的入料准确度有一定的要求,若玻璃板在传送带传送的过程中出现移位或角度的偏移,将对玻璃板的进一步加工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玻璃输送带,通过在传送带上设置调节杆对玻璃板进行对正。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玻璃输送带,包括机架、传送装置、承载轮和往复式电机和玻璃调节杆;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包括传送皮带、驱动轮和承载轮,传送皮带为多组并排设置,传送皮带的顶面为玻璃承载面,传送皮带通过驱动轮套设在机架的两端,承载轮设置在机架两端的皮带轮之间,并与传送皮带相接触;所述玻璃调节杆水平设置在机架的两侧;所述往复式电机与玻璃调节杆连接,用于带动玻璃调节杆向传送皮带的玻璃承载面方向做往复运动。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机架两侧设置往复式电机,往复式电机与玻璃承载杆相连接,玻璃调节杆通过与玻璃板的两侧相接触,将移动至玻璃承载面上的玻璃板对齐,防止玻璃板在玻璃承载面上出现角度的偏转,以及避免前后依次进入玻璃承载面的玻璃板在传送方向上无法对齐,相比其他固定设置在机架两侧的导杆,机架两侧可进行往复式运动的玻璃调节杆在间距较大时,便于玻璃板进入玻璃承载面,避免玻璃板进入输送带时与玻璃板的端部碰撞,在机架两侧玻璃调节杆之间的间距在往复式电机的作用下间距较小时,玻璃调节杆与玻璃板的两侧贴合,使玻璃板对齐,避免两侧设置固定式导杆时若间距太小,使得玻璃板不易进入两侧的导杆之间,固定式导杆间距太宽时又造成无法对玻璃进行对齐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玻璃调节杆的剖面结构为L形,L形结构的纵向设置部分朝向玻璃承载面。通过将玻璃调节杆设置为L形结构,相对于环形杆件减小了玻璃调节杆的重量,L形结构的底部水平部分与机架相接触,使L形结构的纵向部分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玻璃调节杆的竖直部分朝向玻璃承载面的一侧设有缓冲垫。通过在玻璃调节杆的竖直部分朝向玻璃承载面的一侧设置缓冲垫,防止玻璃调节杆在做往复运动时与玻璃板的侧面产生刚性碰撞,造成玻璃的磕碰或损伤。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有导轨,导轨的一端设有开口,承载轮设置在滑块上,滑块通过开口装配在导轨内。通过在传送带机架上设置导轨,并在导轨的一端设置开口,承载轮得以通过滑块有开口装配至导轨内,便于进行承载轮数量的增减,调节传送皮带上承载轮的密度,以适应不同重量的玻璃。进一步地,所述传送皮带的表面设有花纹。通过在传送皮带的表面设置花纹,进一步提高传送皮带的摩擦效果,防止玻璃面板由传送皮带上滑脱。进一步地,驱动轮和承载轮的边缘设有与传送皮带相适配的突起。通过在皮带轮和承载轮的边缘设置与传送皮带相适配的突起,为传送皮带的侧边提供支撑,防止传送皮带由皮带轮和承载轮的侧边滑脱。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与传送皮带的接触面为V字形结构。通过将皮带轮与传送皮带的接触面剖面设为V字形结构,使得传送皮带在张紧后得以向V字形结构中心挤压,进一步提高传送皮带的张紧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玻璃传送带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机架;102、导轨;1021、开口;201、传送装置;202、传送皮带;2021、花纹;203、驱动轮;204、承载轮;205、滑块;301、玻璃调节杆;3011、缓冲垫;302、往复式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玻璃传送带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传送装置201的传送皮带202并排设置在机架101上,并排设置的传送皮带202顶面为玻璃承载面,传送装置201的驱动轮203通过轮轴设置在机架101的两端,数量为两个以上,传送皮带202套设在机架101两端的驱动轮203上,(本实施例中轮轴上驱动轮的数量为四个,传送皮带的数量同为4个,驱动轮通过轮轴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驱动装置可选用电动机或液力马达),驱动轮203与传送皮带202的表面设有花纹2021,承载轮204设置在轮轴上,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块205,滑块通过机架101上设置的开口1021设置在机架的导轨102上,玻璃调节杆301设置在传送皮带202顶面的两侧,玻璃调节杆301的剖面结构为L形结构,玻璃调节杆301竖直设置的部分朝向传送皮带202的玻璃承载面的一侧设有缓冲垫3011,往复式电机302设置在机架101上,并与玻璃调节杆301相连接,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驱动轮203两侧的边缘设有凸起,驱动轮203与传送皮带202的接触面为V字形结构。根据上述结构,在具体操作时,玻璃板由机架的一端放置在传送皮带顶面的玻璃承载面上,机架两侧通过往复式电机与玻璃调节杆相连接,玻璃调节杆通过与玻璃板的两侧相接触,将移动至玻璃承载面上的玻璃板对齐,防止玻璃板在玻璃承载面上出现角度的偏转,以及避免前后依次进入玻璃承载面的玻璃板在传送方向上无法对齐,相比其他固定设置在机架两侧的导杆,机架两侧可进行往复式运动的玻璃调节杆在间距较大时,便于玻璃板进入玻璃承载面,避免玻璃板进入输送带时与玻璃板的端部碰撞,在机架两侧玻璃调节杆之间的间距在往复式电机的作用下间距较小时,玻璃调节杆与玻璃板的两侧贴合,使玻璃板对齐,玻璃调节杆与玻璃板的接触面上设有缓冲垫,通过缓冲垫与玻璃板接触,防止玻璃调节杆与玻璃板在对正过程中产生撞击,传送皮带的两端套设在驱动轮上,驱动轮通过轮轴与驱动装置相连接,带动传送皮带运转,传送皮带的玻璃承载面将玻璃板由机架的一端移动至机架的另一端,对玻璃板进行转运处理,在转运过程中,设置在传送皮带上的花纹与玻璃板相接触,增加传送皮带和玻璃板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滑块设置在机架上的承载轮承载玻璃板的重量,在需要承载的玻璃板重量因厚度或大小有产生变化时,通过开口对导轨内的滑块密度进行调节,改变承载轮在机架内设置的数量,以承载更大重量的玻璃板,改变传送皮带的承载能力。在上述实施例中,玻璃调节杆为L形结构设置,纵向部分为垂直设置,在某些实施例中,玻璃调节杆L形结构的纵向设置部分设有倾斜角度,设置于机架两侧的玻璃调节杆顶部的间距大于底部的间距,便于玻璃板在进入玻璃输送带时若边缘与玻璃调节杆接触时,玻璃板可在玻璃调节杆倾斜部分的引导下滑入玻璃承载面。在上述实施例中,机架上导轨的开口朝向导轨的顶部,便于操作人员寻找开口的位置,在某些实施例中,开口也可设置在机架的侧面,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玻璃输送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送装置、承载轮和往复式电机和玻璃调节杆;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包括传送皮带、驱动轮和承载轮,传送皮带为多组并排设置,传送皮带的顶面为玻璃承载面,传送皮带通过驱动轮套设在机架的两端,承载轮设置在机架两端的皮带轮之间,并与传送皮带相接触;所述玻璃调节杆水平设置在机架的两侧;所述往复式电机与玻璃调节杆连接,用于带动玻璃调节杆向传送皮带的玻璃承载面方向做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送装置、承载轮和往复式电机和玻璃调节杆;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包括传送皮带、驱动轮和承载轮,传送皮带为多组并排设置,传送皮带的顶面为玻璃承载面,传送皮带通过驱动轮套设在机架的两端,承载轮设置在机架两端的皮带轮之间,并与传送皮带相接触;所述玻璃调节杆水平设置在机架的两侧;所述往复式电机与玻璃调节杆连接,用于带动玻璃调节杆向传送皮带的玻璃承载面方向做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调节杆的剖面结构为L形,L形结构的纵向设置部分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港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