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469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3:59
一种制冷设备(6),包括:具有内箱胆(11)、下壳板(12)、连接内箱胆(11)与下壳板(12)的梁(13)的箱体(1),以及固定于梁(13)、用以增强底壁(131)强度的加强件(2),加强件(2)和前壁(132)之间形成空腔(20),空腔(20)内外具有经发泡形成的隔热材料(10)。加强件(2)与梁(13)的前壁(132)围合一空腔(20),使得隔热材料(10)将梁(13)和加强件(2)形成一个受力整体,从而有利于防止碰撞造成底壁(131)变形。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6), including: (11) in a container, under the shell plate (12), (11)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hamber and the lower shell plate (12) of the beam (13) of the housing (1), and fixed on the beam (13),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bottom wall (131) to strengthen the strength reinforcing member (2), (2) and anterior wall (132) is formed between the cavity cavity (20), (20) inside and outside the insulation materials after foaming formation (10). The reinforcing piece (2) is enclosed with a cavity (20) with the front wall (132) of the beam (13), so that the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10) forms a force integral with the beam (13) and the reinforcing piece (2), thereby preventing the deformation of the bottom wall (131) caused by coll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梁作为连接件在制冷设备中广泛使用。例如可以连接上下、左右两相邻储藏室的内胆箱,又例如还可以连接下储藏室内胆箱与下壳板。实际运输过程发现,连接下储藏室内胆箱与下壳板的梁的水平部分由于位于制冷设备底部,且强度较低,经常由于磕碰等原因出现变形。尤其在制冷设备较宽时,上述问题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于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制冷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内箱胆、下壳板、具有底壁与前壁的梁、位于下壳板和内箱胆之间经发泡形成的隔热材料,所述梁的底壁连接于所述下壳板,前壁连接所述内箱胆;以及固定于所述梁、用以增强所述梁底壁强度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底壁和所述内箱胆之间;其中,所述加强件和所述前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所述隔热材料。由于加强件与梁的前壁围合一空腔,隔热材料将梁和加强件形成一个受力整体,加强件分担碰撞对梁底壁的部分冲击力,从而有利于防止梁底壁变形。可选地,所述加强件包括相对的上板部与下板部,所述空腔位于所述上板部和下板部之间,所述下板部贴合于所述底壁。加强件的下板部水平贴合于梁的底壁上表面,一方面可以通过选择刚性强的下板部,抵抗梁底壁的变形,另一方面能直接将梁底壁的变形传递至下板部。可选地,所述加强件包括连接所述上板部和下板部的一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通孔用以所述发泡过程中的发泡液通过。发泡过程中,发泡液可以a)通过上板部和连接板两端的间隙,进入两板部之间的空腔,也可以b)通过连接板上开设的通孔进入两板部之间的空腔。可选地,所述连接板包括向下倾斜的倾斜部,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倾斜部。连接板a)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b)也可以形成向下倾斜的坡面。相对于a)方案,b)方案中在坡面上开孔更利于发泡液的进入。可选地,所述倾斜部设有多个以预定间隔分布的所述通孔。可选地,所述上板部和/或下板部自由端抵持于所述前壁。上板部自由端抵持于梁的前壁,能提高梁的加强效果。可选地,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左下角加强块与右下角加强块,固定于所述梁的底壁与前壁;所述加强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左下角加强块与右下角加强块。左下角加强块与右下角加强块分别用于对箱体左下角与右下角的强度进行加强。本方案为加强件两端的固定提供了具体的方案。加强件两端还可以直接固定于梁。可选地,在制冷设备宽度方向上,加强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下角加强块以及右下角加强块交迭。即在左右维度方向上,加强件两端固定于左下角加强块与右下角加强块上表面,有利于提高固定的牢固性及操作方便性。可选地,所述左下角加强块与右下角加强块分别包括用以固定所述加强件相应一端的固定部,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固定部高于所述底壁、且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底壁之间具有间距。更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包括相对的上板部与下板部,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上板部与下板部之间;在制冷设备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上板部的两侧。更具体地,所述左下角加强块与右下角加强块分别包括与所述前壁贴合的竖直壁,所述固定部由连接于所述竖直壁并朝着远离所述前壁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舌充当。本方案为左下角加强块与右下角加强块上适于加强件两端的固定结构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方案。可选地,所述加强件具有与所述上板部和/或下板部延伸方向一致的翻边所述翻边适于与所述固定部固定以将所述加强件固定于所述梁。本方案为加强件两端的固定结构提供了具体的方案。可选地,所述翻边与所述下板部之间形成U形槽。本方案为翻边的具体设置位置提供了具体的方案。可选地,所述翻边与所述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螺钉等机械固定方式相对于粘结等固定方式,牢固性高。可选地,所述内箱胆的开口处设置有适于与门体连接的左铰链和/或右铰链,所述左下角加强块与右下角加强块分别为左下铰链加强块与右下铰链加强块,用于增加左铰链下端与右铰链下端的强度。对于某些具有铰链的制冷设备平台,左下角加强块与右下角加强块可以为左下铰链加强块与右下铰链加强块。对于某些不具有铰链的制冷设备平台,左下角加强块与右下角加强块可以用于增加箱体左下角与右下角的强度。可选地,所述前壁内连接有折形板,所述折形板内形成有卡槽,适于所述内胆箱的下翻边卡入;所述加强件的上板部的自由端适于抵持于所述折形板的底部。卡槽底部对加强件的开口大小进行了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制冷设备沿AA直线的剖视图;图3是一视角下的梁、左下铰链加强块、右下铰链加强块以及加强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局部结构的放大图;图5是另一视角下的下梁、左下铰链加强块、右下铰链加强块以及加强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装配结构去除加强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制冷设备沿AA直线的剖视图。参照图1与图2所示,该制冷设备6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内箱胆11、下壳板12、具有底壁131与前壁132的梁13、位于下壳板12和内箱胆11之间经发泡形成的隔热材料10,梁13的底壁131连接于下壳板12,前壁132连接内箱胆11;以及固定于梁13、用以增强底壁131强度的加强件2,加强件2位于底壁131和所述内箱胆11之间;其中,所述加强件2和前壁132之间形成空腔20,空腔20内填充有隔热材料10。制冷设备6可以为冰箱/酒柜。内箱胆11包围形成至少一个储藏室,例如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和/或冰温室。梁13为连接件,连接内箱胆11与下壳板12。梁13可以包括底壁131与前壁132两部分。该两部分可以一起成型,也可以分别制作后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6运输过程中,梁底壁131容易出现碰撞。图3是一视角下的梁、左下铰链加强块、右下铰链加强块以及加强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局部结构的放大图。图5是另一视角下的梁、左下铰链加强块、右下铰链加强块以及加强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装配结构去除加强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加强件2包括上板部21、下板部22、以及连接上板部21与下板部22的连接板23。本实施例中,箱体1上的门体(未图示)与内箱胆11之间具有左铰链与右铰链(未图示),位于左铰链与右铰链下端的左下铰链与右下铰链对应设置有左下铰链加强块4、右下铰链加强块5(参照图3与5所示),用于增加左下铰链与右下铰链的强度。左下铰链加强块4与右下铰链加强块5通过螺钉等机械固定方式固定于梁13的底壁131与前壁132。本实施例中,加强件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左下铰链加强块4与右下铰链加强块5的上表面。参照图6所示,左下铰链加强块4与右下铰链加强块5分别具有对应加强件2两端的固定部41、51。在竖直方向上,该固定部41、51高于梁13的底壁131、且该固定部41、51和底壁131之间具有间距。具体地,左下铰链加强块4与右下铰链加强块5分别包括与前壁132贴合的竖直壁40、50,该竖直壁40、50连接有朝着远离前壁132方向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制冷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设备(6),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内箱胆(11)、下壳板(12)、具有底壁(131)与前壁(132)的梁(13)、位于下壳板(12)和内箱胆(11)之间经发泡形成的隔热材料(10),所述梁(13)的底壁(131)连接于所述下壳板(12),前壁(132)连接所述内箱胆(11);以及固定于所述梁(13)、用以增强所述底壁(131)强度的加强件(2),所述加强件(2)位于所述底壁(131)和所述内箱胆(1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和所述前壁(132)之间形成空腔(20),所述空腔(20)内填充有所述隔热材料(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6),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内箱胆(11)、下壳板(12)、具有底壁(131)与前壁(132)的梁(13)、位于下壳板(12)和内箱胆(11)之间经发泡形成的隔热材料(10),所述梁(13)的底壁(131)连接于所述下壳板(12),前壁(132)连接所述内箱胆(11);以及固定于所述梁(13)、用以增强所述底壁(131)强度的加强件(2),所述加强件(2)位于所述底壁(131)和所述内箱胆(1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和所述前壁(132)之间形成空腔(20),所述空腔(20)内填充有所述隔热材料(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6),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包括相对的上板部(21)与下板部(22),所述空腔(20)位于所述上板部(21)和下板部(22)之间,所述下板部(22)贴合于所述底壁(1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6),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包括连接所述上板部(21)和下板部(22)的一端的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设有通孔(230c)用以所述发泡过程中的发泡液通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3)包括向下倾斜的倾斜部(230),所述通孔(230c)设置于所述倾斜部(2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6),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230)设有多个以预定间隔分布的所述通孔(230c)。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部(21)和/或下板部(22)自由端抵持于所述前壁(13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6),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6)还包括:左下角加强块(4)与右下角加强块(5),固定于所述底壁(131)与前壁(132);所述加强件(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左下角加强块(4)与右下角加强块(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6),其特征在于,在制冷设备(6)宽度方向上,所述加强件(2)的两端与所述左下角加强块(4)以及右下角加强块(5)交迭。9.根据权利要求7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相凡雷五八罗伯特·巴亚科赖纳·斯巴格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