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绝缘体上硅结构的细胞分离微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32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绝缘体上硅结构的细胞分离微芯片,该芯片由相互结合的两层组成,第Ⅰ层为通道层,第Ⅱ层为盖板层。通道层在SOI硅片上刻蚀凹槽形成微结构,通道层上有微通道、储液池、光纤凹槽和微电极对结构,通道层上的储液池用于筛选前后样品液及鞘流液的储存;微通道畅通,用于样品(细胞悬液或者溶液)流动;光纤提供光学检测通路;微电极对实现细胞筛选。盖板层上的进样、出样口与外界管道相连接。通过光纤获取细胞体积信息,判别细胞是否为融合后细胞,相应地在微电极对上施加交流电信号,使细胞发生偏转,从而实现细胞的分离。该芯片利用电场对生物活细胞进行非接触的筛选、分离操作,提高生物活细胞的生存率,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细胞筛选分离的微芯片,具体涉及基于绝缘体上硅(SOI)结构的细胞分离微芯片。
技术介绍
生物细胞通过融合可以形成新的细胞,在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基础领域有着重要的意 义。融合后细胞的筛选、分离,是对融合细胞进行进一步的培养的前提,能够对融合后 样品进行有效的筛选分离对于细胞融合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能实现细胞筛选、 分离的方法很多,如荧光分离,直流电场偏转,光钳,显微操作等等。这些方法通常都 需要复杂的结构或者精细的操作,实现起来相当困难,对细胞的伤害也较大,试验效果 欠佳,难以推广。当两个同源细胞发生融合时,在细胞内部物质发生外流较小的情况下,融合后几个小时内,细胞体积会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r=¥;r/"3/3,细胞的直径会变为原来的120% 左右,20%的直径差异在光纤检测中可以被明显检出。同时,生物细胞处于非均匀电场中时,被电场激化形成偶极子,该偶极子在非均匀 电场作用力下发生运动,即介电电泳(dielectrophoresis),利用电介质电泳可以控制细胞 的运动,在细胞通过微通道的过程中,检测通过细胞是否为融合细胞,利用电介质电泳 现象控制细胞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绝缘体上硅结构的细胞分离微芯片,该芯片由相互结合的两层组成,第Ⅰ层为通道层(1),第Ⅱ层为盖板层(2);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层是在SOI硅片上刻蚀凹槽而形成的微结构,这些微结构分别是微通道、通过微通道依次连接的样品池(4)、鞘流液池(5)、废液池(16)、融合细胞液池(6)、光纤凹槽(7)和微电极对(8)结构; 所述光纤凹槽(7)与微通道垂直布置并连通,并在光纤凹槽内沿微通道左右对称布置光纤,检测流经微通道的细胞溶液,通过光纤获取细胞体积信息,从而判别细胞是否为融合细胞; 所述微电极对(8)分别设置在两个融合细胞液池(6)的入口处,通过键合点与外围电路相连接,引入外围电信号,在微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杨静许蓉侯文生郑小林阴正勤胡宁廖彦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