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海双专利>正文

棉花采摘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8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棉花采摘机头,属收获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采摘效率及摘净率高,劳动强度小,摘棉质量好的棉花采摘机头。组成包括喇叭形双层壁结构的壳体,其内、外壁间构成环形排风道,壳体的中心为输棉风道,壳体的广口端均布有3个以上棘轮,每个棘轮均同轴并联有风叶。设于中心的输棉风道前端开口处的周圈形成环形排风口,所摘的棉花被风机抽风形成的负压沿输棉软管进入到贮棉箱内,在待摘棉花周围的棉叶及类似杂物被环形排风口排出的风向外吹动,不会与棉花一同进入贮棉箱。风机排风吹动其叶片转动时,可使棘轮的轮齿同步由外向里转动,并将开裂的棉桃壳内的棉花拨出、吸送至贮棉箱内,摘净率高。可与具有行走轮的或背负、手提式摘棉机配套使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棉花采摘机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棉花采摘机头,属于收获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广大的植棉区域,进行棉花采摘工作时,大多仍旧沿用传统的手工采摘方法,这种较原始的棉花采摘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非常艰辛,且在棉花采摘季节会占用大量的劳动力,这样会耽误农时,直接影响到对其它农作物进行田间管理、收获以及播种。因此,近年来已有不少相关人员在进行棉花采摘机的研制工作,如在中国专利ZL96210095.1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摘棉花机技术,其构成中包括可握式摘花输送机头,机头内前、后部各装彼此平行的上、下轴,在前部的上轴和下轴上安装数个摘花用秃齿轮,四轴间水平且相对应地套有输送带;机头外侧配置动力传动装置。其不足之处是它的可握式摘花输送机头外侧配置动力传动装置,内部设皮带传动装置。这样会使机头的重量增加,使得操作者手持采摘棉花时费力,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棉花采摘机头,以实现采摘效率高、摘净率高,劳动强度小,摘棉质量好的专利技术目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棉花采摘机头,它包括壳体,所说壳体14为喇叭形双层壁结构,其内壁22与外壁15间构成环形排风道23,壳体14的中心为输棉风道24,壳体14的广口端均布有3个以上的棘轮16,每个棘轮16均同轴并联有风叶27。上述棉花采摘机头,所说的棘轮16为3-6个,棘轮16的轮轴26设于轴座28上,轴座28设在壳体14的内壁22与外壁15之间,棘轮16的轮缘与壳体14的中心相对。上述棉花采摘机头,所说壳体14的内壁22与外壁15间设有支撑筋25。本技术所提供的棉花采摘机头,因其采摘机头的壳体采用双层壁结构,使-->其设于中心的输棉风道前端开口处的周圈形成环形排风口,这样在采摘棉花时,使用本采摘机头配套的摘棉机,所摘的棉花被风机抽风形成的负压沿输棉软管进入到贮棉箱内,而在待摘棉花周围的棉叶及类似杂物会被环形排风口排出的风向外吹动,而不会与棉花一同进入到贮棉箱内,故用本棉花机采摘机头所采摘的棉花含杂质少,质量好。在采摘头前端所设的棘轮,在风机排风吹动其叶片转动时,可使棘轮的轮齿同步由外向里转动,并将处于开裂的棉桃壳内的棉花拨出,直至被吸送至贮棉箱内,故摘净率高。另外,本技术采用风动摘棉,可与用行走轮代步的摘棉机配套使用,也可与背负式摘棉机配套使用,使用它省工、省力、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局剖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配套使用于具有行走轮的摘棉机的主视局剖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局部剖面图;图5是图3的B-B局部剖面图。附图标号为:1.行走轮、2.座椅、3.抽风口、4.风量调节板、5.贮棉箱、6.箱门、7密封条、8.箱体、9.排风口、10.动力装置、11.风机、12.输棉软管、13.排风软管、14.壳体、15.外壁、16.棘轮、17.护罩、18.脚踏板、19.曲柄轴、20.传动链、21.滤网、22.内壁、23.环形排风道、24.输棉风道、25.支撑筋、26.轮轴、27.风叶、28轴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参见附图,本技术包括壳体14,壳体14为双层壁结构,其外型为喇叭状,双层壁的内壁22与外壁15间构成环形排风道23,且两壁间设支撑筋25。壳体14的中心为输棉风道24,风机11的排风口9与采摘头的环形排风道23间连接排风软管13,壳体14的输棉风道24与贮棉箱5间连接有输棉软管12。图3中所示,排风软管13的前端将输棉软管12套装在其内部,它们的前端开口处分别与采摘头壳体14的内壁22和外壁15连接。另外,排风软管13和输棉软管12的后半部分也可选用刚性金属管。风机11的抽风口3与贮棉箱5连通,其间所设滤网21是为了防止所采摘的棉花被吸入到风机内。为了提高本技术的摘净率,可在采摘头壳体14的广口端均布四个棘轮16,-->每个棘轮16均同轴并联有风叶27。棘轮16的轮轴26设于轴座28上,轴座28设在采摘头壳体14的内壁22与外壁15之间,棘轮16的轮缘与采摘头壳体14的中心相对。工作时,风机11排出的风由采摘头壳体14的环形排风道23排出时,吹动风叶27转动,同时带动棘轮16转动,这样棘轮16的轮齿便可将开裂的棉桃壳内的棉花拨出,并经采摘头壳体14的输棉风道24被输送到贮棉箱5内。另外,环形排风道23所排出的风还可将棉桃周围的棉叶及类似物吹去,以免与棉花一起被吸入到贮棉箱5内。为便于图3所示摘棉机在采摘时能够顺利向前行进,可在贮棉箱5的前端设有前窄后宽的护罩17。这样,可在图示摘棉机向前行进时将棉株的枝叉向两侧分开。还可在护罩17内设有脚踏板18,在脚踏板18的曲柄轴19与前行走轮间设链20传动装置,使摘棉机可以借助于脚踏前行。为确保有足够的风力吹动棘轮16转动,可在风机11的抽风口3处设一风量调节板4,以调节抽风量的大小。为方便使用者操作,降低其劳动强度,可在贮棉箱5的前上方设置座椅2。为防止工作时贮棉箱5漏风而影响本技术的正常工作,可在箱体8与箱门6间增设密封条7。为提高工作效率,采摘头壳体14及与之相连的排风软管13和输棉软管12各设置两套,并且分布在贮棉箱5上方的两侧。工作时,操作者的左、右手可各持一个采摘头分别对准左、右两侧待摘的棉花进行采摘。采摘头壳体14上所设棘轮16一般为3-6个,其数量的多少最好根据棉花的品种确定。如目前种植量较大的棉花品种,其棉花壳多由四瓣构成,所以,收获时采摘头14上的棘轮16应为4个。图中箭头所示为风机抽风的气流方向,虚线箭头所示为风机排风的气流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棉花采摘机头,它包括壳体[14],其特征在于,所说壳体[14]为喇叭形双层壁结构,其内壁[22]与外壁[15]间构成环形排风道[23],壳体[14]的中心为输棉风道[24],壳体[14]的广口端均布有3个以上的棘轮[16],每个棘轮[16]均同轴并联有风叶[27]。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4-11-5 200420092034X1.一种棉花采摘机头,它包括壳体[14],其特征在于,所说壳体[14]为喇叭形双层壁结构,其内壁[22]与外壁[15]间构成环形排风道[23],壳体[14]的中心为输棉风道[24],壳体[14]的广口端均布有3个以上的棘轮[16],每个棘轮[16]均同轴并联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双
申请(专利权)人:王海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