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气柱袋气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799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震气柱袋气道结构,包括由主气道及支气道;所述主气道由上热封线、左热封线、主气道热封线将上薄膜与下薄膜热压形成,所述主气道的右端为主进气口;所述支气道由主气道热封线、下热封线、气柱间热封线、导气热封线组将上薄膜、下薄膜、上气阀模、下气阀模热压形成,所述主气道热封线与气柱连接处设有形成支进气口的耐热层;所述导气热封线组包括导气热封线及设置在导气热封线下方的导气热封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道结构具有结构合理、充气快速、进气率高,气道导流和回止效果好、保气率高的特点。

A shock proof gas column ba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ockproof air column bag structure comprises a main airway, airway and airway support; the main airway by heat sealing line, heat sealing line, left main airway sealing line will be on film and film press forming, the main airway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main air inlet branch; the airway from the main airway heat sealing line, heat sealing line, gas column heat sealing line, gas heat sealing line will on film, film, under the air valve model, valve forming mould hot pressing, wire and gas column of the main airway heat sealing connec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a heat-resistant layer of the air inlet; the gas sealing line comprises a gas heat sealing line and arranged in the guide under the gas heat sealing line gas heat sealing point. The airways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fast air charging, high intake rate, good air passage diversion and back stop effect and high gas retention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震气柱袋气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震气柱袋气道结构,属于包装

技术介绍
现有防震气柱袋的气道结构上未充分设计、规划,造成气体易出不易进,防震气柱袋充气效率低,保气率也低,从而影响了防震气柱袋的使用效果,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震气柱袋气道结构,具有结构合理、进气率高、保气率好的特点。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震气柱袋气道结构,包括由外部气源向气柱袋供气的主气道及由主气道向气柱供气的支气道;所述主气道由上热封线、左热封线、主气道热封线将上薄膜与下薄膜热压形成,所述主气道的右端为主进气口;所述支气道由主气道热封线、下热封线、气柱间热封线、导气热封线组将上薄膜、下薄膜、上气阀模、下气阀模热压形成,所述主气道热封线与气柱连接处设有形成支进气口的耐热层;所述导气热封线组包括导气热封线及设置在导气热封线下方的导气热封点;所述导气热封线包括对向设置的导气热封右线及导气热封左线,所述导气热封右线呈倒置的“y”形,所述导气热封左线呈倒置的反“y”形;所述导气热封点包括多个圆环形热封点或/和多个类三角形热封点。进一步地,所述类三角形热封点的三个顶角为圆角,所述类三角形热封点的底边上具有一凹弧。进一步地,所述耐热层上设有定位标识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每个气柱进气口由于独特的结构使得对气流形成导向作用且相邻气柱间热封线同上热封线形成对气柱通道的正压,从而提高了进气效率。导气热封线组既对气流进入气柱起到导向引流的作用,提升进气的通畅性,也对气体进入后产生逆向止回的作用,提高了气柱的保气率。特别是倒“y”形的导气热封线通过非对称镜像形成导气通路,对进气形成引流作用,在导气热封线的相互间交叉下对气流形成缓冲作用,降低了气流对导气热封点的破坏,又增加了气流的通导性。导气热封点对气道进行了分割,在气体进入时做到引流作用,同时与导气热封线一起对气体外泄起到了有效的分割及止回,提升了保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导气热封线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防震气柱袋气道结构,包括由外部气源向气柱袋供气的主气道(1)及由主气道向气柱供气的支气道(2);所述主气道(1)由上热封线(10)、左热封线(20)、主气道热封线(30)将上薄膜与下薄膜热压形成,所述主气道(1)的右端为主进气口(40);所述支气道(2)由主气道热封线(30)、下热封线(50)、气柱间热封线(60)、导气热封线组(70)将上薄膜、下薄膜、上气阀模、下气阀模热压形成,所述主气道热封线(30)与气柱连接处设有形成支进气口的耐热层(80);所述导气热封线组(70)包括导气热封线(71)及设置在导气热封线(71)下方的导气热封点(72);所述导气热封线(71)包括对向设置的导气热封右线(711)及导气热封左线(712),所述导气热封右线(711)呈倒置的“y”形,所述导气热封左线(712)呈倒置的反“y”形;所述导气热封点(72)包括圆环形热封点(721)和三个类三角形热封点(722)。进一步地,所述类三角形热封点(722)的三个顶角为圆角,所述类三角形热封点(722)的底边上具有一凹弧(723)。进一步地,所述耐热层(80)上设有定位标识区(801)。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防震气柱袋气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震气柱袋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部气源向气柱袋供气的主气道及由主气道向气柱供气的支气道;所述主气道由上热封线、左热封线、主气道热封线将上薄膜与下薄膜热压形成,所述主气道的右端为主进气口;所述支气道由主气道热封线、下热封线、气柱间热封线、导气热封线组将上薄膜、下薄膜、上气阀模、下气阀模热压形成,所述主气道热封线与气柱连接处设有形成支进气口的耐热层;所述导气热封线组包括导气热封线及设置在导气热封线下方的导气热封点;所述导气热封线包括对向设置的导气热封右线及导气热封左线,所述导气热封右线呈倒置的“y”形,所述导气热封左线呈倒置的反“y”形;所述导气热封点包括多个圆环形热封点或/和多个类三角形热封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气柱袋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部气源向气柱袋供气的主气道及由主气道向气柱供气的支气道;所述主气道由上热封线、左热封线、主气道热封线将上薄膜与下薄膜热压形成,所述主气道的右端为主进气口;所述支气道由主气道热封线、下热封线、气柱间热封线、导气热封线组将上薄膜、下薄膜、上气阀模、下气阀模热压形成,所述主气道热封线与气柱连接处设有形成支进气口的耐热层;所述导气热封线组包括导气热封线及设置在导气热封线下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求书
申请(专利权)人:郎溪金中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