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0795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设置于底座两侧的两组侧部定位装置,两组侧部定位装置相对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面两侧分别设有复数个底部定位件,所述底部定位件的顶部设有朝上开口的定位槽;所述侧部定位装置包括左侧顶部定位装置及右侧顶部定位装置;所述侧部定位装置包括前立柱、后立柱、连接杆及复数片压板,所述前、后立柱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前、后端,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后立柱相连,且复数片所述压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杆转动相连,每片所述压板分别对应一底部定位件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提高了汽车配件的定位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

A vehicle fittings transportation position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 parts transportation positio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wo groups of side position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the base on both sides of the opposite set two group side positioning device, on both sides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as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ositioning pieces at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the top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an upward opening positioning groove; the side positioning device comprises a positioning device of the top left and right at the top of the positioning device; the lateral positioning device comprises a front column and the back column, connecting rod and a plurality of plate, the front and rear column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on the base of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The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and rear column, and a plurality of the press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to rotate, each piece of the plate corresponding to a positioning piec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positioning efficiency of the auto parts is improved and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有些汽车还为引擎装上副架。在现有技术中,对副车架进行运输时,一般都是利用带有泡沫的包装机构对副车架进行包装,但是这样的包装机构占用空间较大,导致运输成本特别大,而且包装一次之后,难以二次使用,不仅成本高,而且不环保。同时,在运输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晃动、碰漆的问题,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汽车配件运输定位效率及质量,保证了汽车配件运输时的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及设置于底座两侧的两组侧部定位装置,两组侧部定位装置相对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面两侧分别设有复数个底部定位件,所述底部定位件的顶部设有朝上开口的定位槽;所述侧部定位装置包括左侧顶部定位装置及右侧顶部定位装置,所述左侧顶部定位装置能够向所述底座的右侧转动,所述右侧顶部定位装置能够向所述底座的左侧转动;所述侧部定位装置包括前立柱、后立柱、连接杆及复数片压板,所述前、后立柱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前、后端,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后立柱相连,且复数片所述压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杆转动相连,每片所述压板分别对应一底部定位件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每根所述后立柱的内侧还设有一气撑,所述气撑的底部与所述底座转动相连,顶部与所述后立柱的中部转动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后立柱的底部还设有一支撑限位板,所述前、后立柱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限位板转动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限位板的内侧设有一开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右侧顶部定位装置上还设有一固定支撑杆,所述固定支撑杆垂直于所述前立柱设置,所述固定支撑杆的前端与所述前立柱转动相连,所述固定支撑杆的后端设有一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部能够抵于所述连接杆的右侧中部上。上述技术方案中,:右侧顶部定位装置的前立柱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前立柱的左侧中部,所述固定支撑杆经转轴与所述连接板转动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撑杆的后端顶部设有一把手。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两排底部定位件,在底座的两侧设置有两组侧部定位装置,利用底部定位件上单额定位槽对产品的底部进行支撑定位,再利用侧部定位装置对产品的侧壁顶部进行支撑定位,既保证了产品的定位质量,又防止产品出现晃动,防止产品的表面出现磨损,保证产品的质量;2.本技术侧部定位装置能够朝向底板上转动下压,这样便于对定位装置进行折叠,能够减小定位装置的空间占用,降低运输、储存成本;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气撑,这样能够保证对前、后立柱进行支撑限位;4.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固定支撑杆,便于对定位装置进行支撑固定,同时还便于对左、右侧顶部定位装置进行折叠或者展开,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操作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座;2、底部定位件;3、定位槽;4、左侧顶部定位装置;5、右侧顶部定位装置;6、前立柱;7、后立柱;8、连接杆;9、压板;10、气撑;11、支撑限位板;12、开口;13、固定支撑杆;14、限位杆;15、连接板;16、转轴;17、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及设置于底座1两侧的两组侧部定位装置,两组侧部定位装置相对设置,所述底座1的顶面两侧分别设有复数个底部定位件2,所述底部定位件2的顶部设有朝上开口的定位槽3;所述侧部定位装置包括左侧顶部定位装置4及右侧顶部定位装置5,所述左侧顶部定位装置4能够向所述底座1的右侧转动,所述右侧顶部定位装置5能够向所述底座1的左侧转动;所述侧部定位装置包括前立柱6、后立柱7、连接杆8及复数片压板9,所述前、后立柱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1的前、后端,所述连接杆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后立柱相连,且复数片所述压板9分别与所述连接杆8转动相连,每片所述压板9分别对应一底部定位件2设置。在本实施了中,压板及底部定位件均为聚氨酯制成,为软性材料,起到一个支撑、缓冲的作用。在使用时,先将左、右侧顶部定位装置展开,也就是左、右侧顶部定位装置与底座垂直设置,再将压板翻转,使压板也与底座垂直设置,然后将产品逐一放置于底座两侧的底部定位件的定位槽内,利用底座两侧的两个定位槽对产品的底部进行支撑定位,然后操作人员将对应的产品上面的左、右侧顶部定位装置上的压板翻转,使压板压在产品的侧部顶面上,对产品压紧定位,如此循环。在取料过程中,先将压板上翻,然后将产品取出来,将左侧顶部定位装置向右翻转,使左侧顶部定位装置抵于底座上,然后再将右侧顶部定位装置向左翻转,使右侧顶部定位装置抵于左侧顶部定位装置上,完成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的折叠,这样可以将所有的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堆叠起来,能够减小空间的占用,降低成本。参见图1、3所示,每根所述后立柱7的内侧还设有一气撑10,所述气撑10的底部与所述底座1转动相连,顶部与所述后立柱7的中部转动相连。通过气撑的设置,在前、后立柱展开或者折叠时,气撑能够对后立柱起到支撑作用,无需其他限位件进行限位,支撑限位效果好。参见图1~4所示,所述前、后立柱的底部还设有一支撑限位板11,所述前、后立柱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限位板转动相连。所述支撑限位板11的内侧设有一开口12。通过支撑限位板及开口的设置,这样在使用时,支撑限位板能够对前、后立柱进行限位,使前、后立柱只能够朝向底座的内侧转动。参见图2、3所示,所述右侧顶部定位装置5上还设有一固定支撑杆13,所述固定支撑杆13垂直于所述前立柱6设置,所述固定支撑杆13的前端与所述前立柱6转动相连,所述固定支撑杆13的后端设有一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的顶部能够抵于所述连接杆8的右侧中部上。右侧顶部定位装置5的前立柱6上设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设置于所述前立柱6的左侧中部,所述固定支撑杆13经转轴16与所述连接板15转动相连。所述固定支撑杆13的后端顶部设有一把手17。在本实施了中,通过设置能够与前立柱转动连接的固定支撑杆,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转动固定支撑杆,对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固定,同时,在对左、右侧顶部定位装置折叠或者展开时,操作人员可能折叠或者打开不是很方便,通过设置固定支撑杆,折叠状态下,展开时,拉动固定支撑杆,带动右侧顶部定位装置向右旋转,等右侧顶部定位装置展开之后,操作人员直接推动左侧顶部定位装置,即可带动左侧顶部定位装置展开。在展开状态下,进行折叠时,也可以推动固定支撑杆,通过限位杆带动右侧顶部定位装置向左旋转,方便快捷,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设置于底座两侧的两组侧部定位装置,两组侧部定位装置相对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面两侧分别设有复数个底部定位件,所述底部定位件的顶部设有朝上开口的定位槽;所述侧部定位装置包括左侧顶部定位装置及右侧顶部定位装置,所述左侧顶部定位装置能够向所述底座的右侧转动,所述右侧顶部定位装置能够向所述底座的左侧转动;所述侧部定位装置包括前立柱、后立柱、连接杆及复数片压板,所述前、后立柱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前、后端,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后立柱相连,且复数片所述压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杆转动相连,每片所述压板分别对应一底部定位件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设置于底座两侧的两组侧部定位装置,两组侧部定位装置相对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面两侧分别设有复数个底部定位件,所述底部定位件的顶部设有朝上开口的定位槽;所述侧部定位装置包括左侧顶部定位装置及右侧顶部定位装置,所述左侧顶部定位装置能够向所述底座的右侧转动,所述右侧顶部定位装置能够向所述底座的左侧转动;所述侧部定位装置包括前立柱、后立柱、连接杆及复数片压板,所述前、后立柱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前、后端,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后立柱相连,且复数片所述压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杆转动相连,每片所述压板分别对应一底部定位件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配件运输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后立柱的内侧还设有一气撑,所述气撑的底部与所述底座转动相连,顶部与所述后立柱的中部转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延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优乐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