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瑜专利>正文

一种座椅的枕头高度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681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的枕头高度调整结构,其结构包括椅背支架、护板、容置凹部、升降杆、贯孔、枕头支架、枕头、定位孔、感应装置、夹板、螺孔、调整座,所述升降杆为铝合金杆,所述升降杆共设有两根,所述两条升降杆顶部通过定位孔连接枕头支架,所述升降杆通过贯孔连接夹板,通过控制板连接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有感应装置,首先通过容置凹部和夹板来固定升降杆,然后用定位孔连接升降杆,这样防止升降时跑偏,当使用者坐在座椅上,再通过人体传感器来感应,这样就会自动调节到跟使用者身材一样的高度,不会受到限制,提高整体的舒适性,可以通过声控器和前后调节器来调节座椅,方便使用者操作。

The height adjustment structure of a seat pillow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at pillow height adjustment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back bracket, guard plate, containing concave part, a lifting rod, the through hole, a pillow frame, a pillow, a positioning hole, a sensing device, clamping plate, screw, adjust the seat, the lifting rod is Aluminum Alloy rod, the lifting there are two bars, the two top lifting rod connected with a pillow bracket through a positioning hole, the lifting rod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is connected by a control panel connected with the splint spli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n induction device, first through the containing concave part and the fixed splint to the lifting rod, and then the positioning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rod, thus preventing the lifting deviation, when the user sits on the seat, and then through the human body sensor to sense, this will automatically adjust to the height of the body with the same user that will not be restricte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comfort, can adjust the seat through the sound controller and before and after the regulator, is convenient for users to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的枕头高度调整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座椅的枕头高度调整结构,属于枕头设备

技术介绍
汽车头枕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在高靠背座椅中,头枕与靠背做成一体,头枕不可拆卸,这种高靠背座椅主要用于客车上,这种头枕主要安装在大客车上。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98218085.3的一种座椅枕头,由枕头和侧枕构成,枕头可在座椅上升降及前后倾斜,侧枕长度可以调节,一侧侧枕上设有卷筒,卷筒上绕有带,带终端上的钩可以钩在另一侧枕的定位孔上,这样可对使用者的头部形成环形保护,既舒适又安全。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座椅的枕头是直接以定位孔密合迫紧该金属杆而使该座椅枕头定位于所需高度,无法依使用者身材差异而改变高度位置,因此整体的舒适性不佳,而且高度调整变化的操作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的枕头高度调整结构,以解决座椅的枕头是直接以定位孔密合迫紧该金属杆而使该座椅枕头定位于所需高度,无法依使用者身材差异而改变高度位置,因此整体的舒适性不佳,而且高度调整变化的操作较不方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座椅的枕头高度调整结构,其结构包括椅背支架、护板、容置凹部、升降杆、贯孔、枕头支架、枕头、定位孔、感应装置、夹板、螺孔、调整座,所述升降杆为铝合金杆,所述升降杆共设有两根,所述升降杆中部与定位孔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两条升降杆相互构成两条平行线,所述两条升降杆顶部通过定位孔连接枕头支架,所述升降杆通过贯孔连接夹板,所述升降杆通过夹板连接感应装置,所述升降杆中段位置设有容置凹部,容置凹部表面为弧形,所述升降杆通过枕头支架连接枕头,所述升降杆与贯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贯孔通过升降杆连接枕头支架,贯孔共设有两个,所述枕头支架与枕头采用过渡配合,所述支架为圆柱体形状,所述支架共设有两根,分别连接着枕头左右两端,且枕头的长度约为20-25cm,所述定位孔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枕头支架与升降杆,所述定位孔底部通过升降杆连接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夹板采用过渡配合,且感应装置为矩形结构,所述夹板通过护板连接螺孔,所述螺孔底部设有调整座,所述椅背支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护板中段位置设有容置凹部,所述容置凹部通过升降杆连接夹板。所述感应装置由固定架、人体传感器、安装架、前后调节器、控制板、声控器组成,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人体传感器,所述人体传感器与前后调节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人体传感器底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架与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中段位置设有声控器,所述声控器通过人体传感器连接前后调节器,且前后调节器共设有两个,所述前后调节器左右两端通过人体传感器连接固定架与控制板,通过控制板连接夹板。进一步地,所述椅背支架固定连接护板。进一步地,所述贯孔固定连接着夹板,表面为圆形。进一步地,所述枕头通过枕头支架连接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夹板与护板采用间隙配合,夹板表面为长方形。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座通过护板连接椅背支架。进一步地,所述人体传感器检测灵敏度高。进一步地,所述贯孔护板具有保护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有感应装置,首先通过容置凹部和夹板来固定升降杆,然后用定位孔连接升降杆,这样防止升降时跑偏,当使用者坐在座椅上,再通过人体传感器来感应,这样就会自动调节到跟使用者身材一样的高度,不会受到限制,提高整体的舒适性,可以通过声控器和前后调节器来调节座椅,方便使用者操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座椅的枕头高度调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感应装置示意图。图中:椅背支架-1、护板-2、容置凹部-3、升降杆-4、贯孔-5、枕头支架-6、枕头-7、定位孔-8、感应装置-9、固定架-901、人体传感器-902、安装架-903、前后调节器-904、控制板-905、声控器-906、夹板-10、螺孔-11)、调整座-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座椅的枕头高度调整结构,其结构包括椅背支架1、护板2、容置凹部3、升降杆4、贯孔5、枕头支架6、枕头7、定位孔8、感应装置9、夹板10、螺孔11、调整座12,所述升降杆4为铝合金杆,所述升降杆4共设有两根,所述升降杆4中部与定位孔8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两条升降杆4相互构成两条平行线,所述两条升降杆4顶部通过定位孔8连接枕头支架6,所述升降杆4通过贯孔5连接夹板10,所述升降杆4通过夹板10连接感应装置9,所述升降杆4中段位置设有容置凹部3,容置凹部3表面为弧形,所述升降杆4通过枕头支架6连接枕头7,所述升降杆4与贯孔5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贯孔5通过升降杆4连接枕头支架6,贯孔5共设有两个,所述枕头支架6与枕头7采用过渡配合,所述支架6为圆柱体形状,所述支架6共设有两根,分别连接着枕头7左右两端,且枕头7的长度约为20-25cm,所述定位孔8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枕头支架6与升降杆4,所述定位孔8底部通过升降杆4连接感应装置9,所述感应装置9与夹板10采用过渡配合,且感应装置9为矩形结构,所述夹板10通过护板2连接螺孔11,所述螺孔11底部设有调整座12,所述椅背支架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护板2中段位置设有容置凹部3,所述容置凹部3通过升降杆4连接夹板10。所述感应装置9由固定架901、人体传感器902、安装架903、前后调节器904、控制板905、声控器906组成,所述固定架901上设有人体传感器902,所述人体传感器902与前后调节器904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人体传感器902底部设有安装架903,所述安装架903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架901与控制板905,所述控制板905中段位置设有声控器906,所述声控器906通过人体传感器902连接前后调节器904,且前后调节器904共设有两个,所述前后调节器904左右两端通过人体传感器902连接固定架901与控制板905,通过控制板905连接夹板10,所述椅背支架1固定连接护板2,所述贯孔5固定连接着夹板10,表面为圆形,所述枕头7通过枕头支架6连接定位孔8,所述夹板10与护板2采用间隙配合,夹板10表面为长方形,所述调整座12通过护板2连接椅背支架1。本专利所说的定位孔8指确定方位;确定或指出的地方;所述人体传感器902人体接近传感器基于多普勒技术原理,采用微波专用微处理器、平面型感应天线、进口元器件,不但检测灵敏度度高,探测范围宽。在进行使用时,首先通过容置凹部3和夹板10来固定升降杆4,然后用定位孔8连接升降杆4,这样防止升降时跑偏,当使用者坐在座椅上,再通过人体传感器902来感应,这样就会自动调节到跟使用者身材一样的高度,不会受到限制,提高整体的舒适性,可以通过声控器905和前后调节器904来调节座椅,方便使用者操作。本技术的椅背支架1、护板2、容置凹部3、升降杆4、贯孔5、枕头支架6、枕头7、定位孔8、感应装置9、夹板10、螺孔11、调整座1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座椅的枕头高度调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的枕头高度调整结构,其结构包括椅背支架(1)、护板(2)、容置凹部(3)、升降杆(4)、贯孔(5)、枕头支架(6)、枕头(7)、定位孔(8)、感应装置(9)、夹板(10)、螺孔(11)、调整座(12),所述升降杆(4)为铝合金杆,所述升降杆(4)共设有两根,所述升降杆(4)中部与定位孔(8)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两条升降杆(4)相互构成两条平行线,所述两条升降杆(4)顶部通过定位孔(8)连接枕头支架(6),所述升降杆(4)通过贯孔(5)连接夹板(10),所述升降杆(4)通过夹板(10)连接感应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4)中段位置设有容置凹部(3),容置凹部(3)表面为弧形,所述升降杆(4)通过枕头支架(6)连接枕头(7),所述升降杆(4)与贯孔(5)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贯孔(5)通过升降杆(4)连接枕头支架(6),贯孔(5)共设有两个,所述枕头支架(6)与枕头(7)采用过渡配合,所述支架(6)为圆柱体形状,所述支架(6)共设有两根,分别连接着枕头(7)左右两端,且枕头(7)的长度约为20‑25cm,所述定位孔(8)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枕头支架(6)与升降杆(4),所述定位孔(8)底部通过升降杆(4)连接感应装置(9),所述感应装置(9)与夹板(10)采用过渡配合,且感应装置(9)为矩形结构,所述夹板(10)通过护板(2)连接螺孔(11),所述螺孔(11)底部设有调整座(12),所述椅背支架(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护板(2)中段位置设有容置凹部(3),所述容置凹部(3)通过升降杆(4)连接夹板(10);所述感应装置(9)由固定架(901)、人体传感器(902)、安装架(903)、前后调节器(904)、控制板(905)、声控器(906)组成,所述固定架(901)上设有人体传感器(902),所述人体传感器(902)与前后调节器(904)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人体传感器(902)底部设有安装架(903),所述安装架(903)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架(901)与控制板(905),所述控制板(905)中段位置设有声控器(906),所述声控器(906)通过人体传感器(902)连接前后调节器(904),且前后调节器(904)共设有两个,所述前后调节器(904)左右两端通过人体传感器(902)连接固定架(901)与控制板(905),通过控制板(905)连接夹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的枕头高度调整结构,其结构包括椅背支架(1)、护板(2)、容置凹部(3)、升降杆(4)、贯孔(5)、枕头支架(6)、枕头(7)、定位孔(8)、感应装置(9)、夹板(10)、螺孔(11)、调整座(12),所述升降杆(4)为铝合金杆,所述升降杆(4)共设有两根,所述升降杆(4)中部与定位孔(8)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两条升降杆(4)相互构成两条平行线,所述两条升降杆(4)顶部通过定位孔(8)连接枕头支架(6),所述升降杆(4)通过贯孔(5)连接夹板(10),所述升降杆(4)通过夹板(10)连接感应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4)中段位置设有容置凹部(3),容置凹部(3)表面为弧形,所述升降杆(4)通过枕头支架(6)连接枕头(7),所述升降杆(4)与贯孔(5)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贯孔(5)通过升降杆(4)连接枕头支架(6),贯孔(5)共设有两个,所述枕头支架(6)与枕头(7)采用过渡配合,所述支架(6)为圆柱体形状,所述支架(6)共设有两根,分别连接着枕头(7)左右两端,且枕头(7)的长度约为20-25cm,所述定位孔(8)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枕头支架(6)与升降杆(4),所述定位孔(8)底部通过升降杆(4)连接感应装置(9),所述感应装置(9)与夹板(10)采用过渡配合,且感应装置(9)为矩形结构,所述夹板(10)通过护板(2)连接螺孔(11),所述螺孔(11)底部设有调整座(12),所述椅背支架(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护板(2)中段位置设有容置凹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瑜
申请(专利权)人:谢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