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飞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0606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搅拌均匀、搅拌效率高的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包括有底板、支撑座、支撑板、滑轨、滑块、侧板、搅拌机构、联动机构、左右移动机构、顶板、搅拌框和出料管;侧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底板一侧部,支撑座固接于底板另一侧部;支撑板固接于支撑座顶部,滑轨固接于支撑板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搅拌均匀、搅拌效率高的效果。

A high efficient concrete mix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建筑施工现场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搅拌过的混凝土能够更有效的浇筑建筑物,搅拌不均匀的混凝土浇筑的建筑物容易倒塌,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为了建筑物的安全性,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均匀搅拌。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存在着搅拌不均匀、搅拌效率低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搅拌均匀、搅拌效率高的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存在着搅拌不均匀、搅拌效率低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搅拌均匀、搅拌效率高的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包括有底板、支撑座、支撑板、滑轨、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支撑座(2)、支撑板(3)、滑轨(4)、滑块(5)、侧板(6)、搅拌机构(7)、联动机构(8)、左右移动机构(9)、顶板(10)、搅拌框(11)和出料管(13);侧板(6)沿竖直方向固接于底板(1)一侧部,支撑座(2)固接于底板(1)另一侧部;支撑板(3)固接于支撑座(2)顶部,滑轨(4)固接于支撑板(3)顶部,搅拌框(11)通过滑块(5)与滑轨(4)滑动连接,出料管(13)固接于搅拌框(11)远离侧板(6)的侧面,出料管(13)上安装有控制混凝土进出的阀门(12);左右移动机构(9)固接于侧板(6)靠近搅拌框(11)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支撑座(2)、支撑板(3)、滑轨(4)、滑块(5)、侧板(6)、搅拌机构(7)、联动机构(8)、左右移动机构(9)、顶板(10)、搅拌框(11)和出料管(13);侧板(6)沿竖直方向固接于底板(1)一侧部,支撑座(2)固接于底板(1)另一侧部;支撑板(3)固接于支撑座(2)顶部,滑轨(4)固接于支撑板(3)顶部,搅拌框(11)通过滑块(5)与滑轨(4)滑动连接,出料管(13)固接于搅拌框(11)远离侧板(6)的侧面,出料管(13)上安装有控制混凝土进出的阀门(12);左右移动机构(9)固接于侧板(6)靠近搅拌框(11)的一侧,且左右移动机构(9)的输出端与搅拌框(11)传动连接;联动机构(8)固接于侧板(6)靠近搅拌框(11)的一侧,且位于左右移动机构(9)上方;顶板(10)沿水平方向固接于侧板(6)顶部;搅拌机构(7)固接于顶板(10)底部,且搅拌机构(7)的输出端位于搅拌框(11)内;搅拌机构(7)通过联动机构(8)与左右移动机构(9)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机构(7)包括有电机(71)、第一皮带轮(72)、搅拌杆(73)和搅拌叶片(74);电机(71)固接于顶板(10)底部;搅拌杆(73)的一端与电机(7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搅拌框(11)中;第一皮带轮(72)固接于搅拌杆(73),且与联动机构(8)传动连接;搅拌叶片(74)等间距固接于搅拌杆(73),且位于搅拌框(1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联动机构(8)包括有第一平皮带(81)、第二皮带轮(82)、第一轴承座(83)、第一转轴(84)、第一锥齿轮(85)、第二转轴(86)、第三皮带轮(87)、第二平皮带(88)、第二锥齿轮(89)和第二轴承座(810);第一轴承座(83)、第二轴承座(810)沿竖直方向依次固接于侧板(6)靠近收集框的一侧;第一转轴(84)与第一轴承座(83)枢接,且贯穿于第一轴承座(83);第二皮带轮(82)固接于第一转轴(84)顶部,且第二皮带轮(82)通过第一平皮带(8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飞
申请(专利权)人:何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