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183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本体,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中;导电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电缆,伸入所述金属外壳中,并与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和金属套筒,位于所述金属外壳中并与所述金属外壳电接触。所述电缆的外露出的编织屏蔽线被往后翻转到所述电缆的外护套上,所述金属套筒套在所述编织屏蔽线上,并将所述编织屏蔽线压靠在所述电缆的外护套上。这样,电缆的编织屏蔽线可通过金属套筒与金属外壳电连接。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无需裁切多余长度的编织屏蔽线,提高了编织屏蔽线的连接效率,并且有利于提高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or comprises a metal shell; an insulating body accommodated in the metal shell; conductive terminals held in the insulating body; the cable extends into the metal shell,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the metal sleeve is positioned in the metal shell and the electrical contact metal shell. The exposed braided shielding wire of the cable is turned back to the outer sheath of the cable, and the metal sleeve is sleeved on the braided shielding line, and the braided shielding line is pressed on the outer sheath of the cable. In this way, the braided shielding line of the cable can b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metal shell through a metal sleeve. Therefore, in the utility model, no need to cut the redundant length of the braided shielding line, improve the conn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braided shielding wire, and improve the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 of th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仪表仪器、控制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圆形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主体、保持在绝缘主体中的导电端子、套装在绝缘主体上的金属外壳、和电连接至导电端子的电缆。电缆的导线可从金属外壳的一端伸入到金属外壳中,并与金属外壳中的导电端子电连接。为了保证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通常需要将电缆的编织屏蔽线电连接至金属外壳。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电缆的外露出的编织屏蔽线往后翻转到塑胶尾套上的弹性密封圈上。当该弹性密封圈被挤压在塑胶尾套和金属外壳之间时,电缆的编织屏蔽线就被弹性密封圈挤压在金属外壳的内壁上,从而实现了编织屏蔽线与金属外壳的电连接。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电缆的编织屏蔽线的处理比较麻烦,需要使用剪切工具将多余长度的编织屏蔽线裁切掉,操作也不方便,而且也比较费时。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弹性密封圈容易被编织屏蔽线刺破,而且在拆开后不利于重新安装,费事费力,并且电磁屏蔽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本体,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中;导电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电缆,伸入所述金属外壳中,并与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和金属套筒,位于所述金属外壳中并与所述金属外壳电接触。所述电缆的外露出的编织屏蔽线被往后翻转到所述电缆的外护套上,所述金属套筒套在所述编织屏蔽线上,并将所述编织屏蔽线压靠在所述电缆的外护套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塑胶尾套,所述塑胶尾套套装在所述金属套筒的后部上,并安装在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塑胶尾套内形成有一圈第一定位凸起,在所述金属外壳内形成有一圈第二定位凸起,所述金属套筒适于被推压在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之间,使得所述金属套筒与所述金属外壳电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凸起推压在所述金属套筒的后端上,所述第二定位凸起推压在所述金属套筒的前端上,使得所述金属套筒的前端与所述金属外壳上的第二定位凸起电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套装在所述电缆上的弹性密封套和螺纹连接到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上的螺纹套;所述塑胶尾套的后端具有多个弹性爪部,所述多个弹性爪部围绕所述弹性密封套的外周布置,所述多个弹性爪部适于在所述螺纹套的挤压下,将所述弹性密封套挤压在所述电缆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螺纹套具有朝外逐渐收缩的锥形内壁面,所述锥形内壁面适于将所述多个弹性爪部挤压在所述弹性密封套上,从而使得所述弹性密封套被挤压在所述电缆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塑胶尾套的主体部的外壁上形成有一圈沟槽,在所述沟槽中容纳有一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被挤压在所述塑胶尾套和所述金属外壳之间,以实现所述塑胶尾套和所述金属外壳之间的密封。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本体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的前端中,所述电缆从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伸入所述连接器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金属外壳的前端上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适于将所述绝缘本体定位在所述金属外壳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从所述金属外壳的前端伸出,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套装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上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适于螺纹连接至对配连接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适于将所述电缆的导线挤压和固定在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上,以便将所述电缆电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外壁上形成有一圈沟槽,在所述沟槽中容纳有一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被挤压在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金属外壳之间,以实现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金属外壳之间的密封。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外壁上形成有一圈沟槽,在所述沟槽中容纳有一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被挤压在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第二螺母之间,以实现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第二螺母之间的密封。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为圆形连接器。在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电缆的编织屏蔽线被往后翻转到电缆的外护套上。金属套筒套在编织屏蔽线上,并将编织屏蔽线压靠在电缆的外护套上。这样,电缆的编织屏蔽线可通过金属套筒与金属外壳电连接。因此,在本技术中,无需裁切多余长度的编织屏蔽线,提高了编织屏蔽线的连接效率,并且有利于提高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图3至图6显示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组装过程,其中:图3显示电缆穿过塑胶尾套和螺纹套的示意图;图4显示将金属套筒套装在电缆上的示意图;图5显示将金属套筒插装到塑胶尾套中并将金属外壳套装在塑胶尾套上的示意图;图6显示将螺纹套和螺母连接到金属外壳的两端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本体,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中;导电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电缆,伸入所述金属外壳中,并与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和金属套筒,位于所述金属外壳中并与所述金属外壳电接触。所述电缆的外露出的编织屏蔽线被往后翻转到所述电缆的外护套上,所述金属套筒套在所述编织屏蔽线上,并将所述编织屏蔽线压靠在所述电缆的外护套上。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图3显示电缆1穿过塑胶尾套800和螺纹套600的示意图;图4显示将金属套筒700套装在电缆1上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主要包括:绝缘本体100、导电端子200、金属外壳300、金属套筒700和电缆1。绝缘本体100容纳在金属外壳300中。导电端子200保持在绝缘本体100中。电缆1伸入金属外壳300中并与导电端子200电连接。金属套筒700位于金属外壳300中并与金属外壳300电接触。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缆1的外露出的编织屏蔽线1b被往后翻转到电缆1的外护套1c上,金属套筒700套在编织屏蔽线1b上,并将编织屏蔽线1b压靠在电缆1的外护套1c上。这样,电缆1的编织屏蔽线1b就可以通过金属套筒700被保持在电缆1的外护套1c上,并且经由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300);绝缘本体(100),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300)中;导电端子(200),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0)中;电缆(1),伸入所述金属外壳(300)中,并与所述导电端子(200)电连接;和金属套筒(700),位于所述金属外壳(300)中并与所述金属外壳(300)电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1)的外露出的编织屏蔽线(1b)被往后翻转到所述电缆(1)的外护套(1c)上,所述金属套筒(700)套在所述编织屏蔽线(1b)上,并将所述编织屏蔽线(1b)压靠在所述电缆(1)的外护套(1c)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300);绝缘本体(100),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300)中;导电端子(200),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0)中;电缆(1),伸入所述金属外壳(300)中,并与所述导电端子(200)电连接;和金属套筒(700),位于所述金属外壳(300)中并与所述金属外壳(300)电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1)的外露出的编织屏蔽线(1b)被往后翻转到所述电缆(1)的外护套(1c)上,所述金属套筒(700)套在所述编织屏蔽线(1b)上,并将所述编织屏蔽线(1b)压靠在所述电缆(1)的外护套(1c)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塑胶尾套(800),所述塑胶尾套(800)套装在所述金属套筒(700)的后部上,并安装在所述金属外壳(300)的后端(320)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塑胶尾套(800)内形成有一圈第一定位凸起(820),在所述金属外壳(300)内形成有一圈第二定位凸起(330),所述金属套筒(700)适于被推压在所述第一定位凸起(820)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330)之间,使得所述金属套筒(700)与所述金属外壳(300)电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820)推压在所述金属套筒(700)的后端(720)上,所述第二定位凸起(330)推压在所述金属套筒(700)的前端(710)上,使得所述金属套筒(700)的前端(710)与所述金属外壳(300)上的第二定位凸起(330)电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套装在所述电缆(1)上的弹性密封套(900)和螺纹连接到所述金属外壳(300)的后端(320)上的螺纹套(600);所述塑胶尾套(800)的后端具有多个弹性爪部(810),所述多个弹性爪部(810)围绕所述弹性密封套(900)的外周布置,所述多个弹性爪部(810)适于在所述螺纹套(600)的挤压下,将所述弹性密封套(900)挤压在所述电缆(1)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600)具有朝外逐渐收缩的锥形内壁面(610),所述锥形内壁面(610)适于将所述多个弹性爪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翠汪浩余建飞潘彪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