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全自动定量多成分沉积模拟供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9966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全自动定量多成分沉积模拟供源系统,在内部呈中空的储砂罐(1)上方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布置的传送带(6),在所述的储砂罐(1)的下方设置有相通的方形漏斗(2),在所述的方形漏斗(2)的下方设置有横向放置的计量器(4),在所述的计量器(4)的两端安装有弧形挡板(3),所述的计量器(4)沿轴向持续转动,在所述的计量器(4)的下方设置有搅拌箱(9);它克服了现有技术砂和泥的称量不够精确的缺点,具有自动计量、自动搅拌的功能,省时省力的优点。

Full automatic quantitative multi component deposition simulation sourc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utomatic quantitative composition of Sedimentary Simulation for the source system, sand storage tank is hollow inside (1) is arranged on a side of the conveyor belt inclined (6), in the sand storage tank (1) is arranged below the funnel is square (2), in the funnel (2 square meter) is placed laterally arranged below (4), in the metering device (4) is installed at both ends of the arc-shaped baffle (3 meter), the (4)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continuous rotation, in the meter (4) mixing set the box below (9); it overcomes the sand and mud of the weighing is not accurate enough shortcomings, with automatic measurement, automatic mixing function, time-saving advantag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定量多成分沉积模拟供源系统
本技术沉积模拟实验装置
,更加具体来说是全自动定量多成分沉积模拟供源系统。
技术介绍
沉积模拟技术是基于水动力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储层描述及预测技术,通常是从时间尺度及空间尺寸上缩小自然界真实的碎屑沉积体系,抽取控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能量守恒定律等物理定律基础上建立实验模型与原型之间应满足的对应量的相似关系,具有沉积条件可控性、沉积模型正演性及模型与原型可对比性等特点。沉积模拟实验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四种成分,包括粗砂、细沙、粉砂和泥,同时根据不同实验的需要,我们需要加入不同量的砂和泥来模拟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物源的情况。现阶段的实验状况是砂和泥的添加通过人工用铁锹铲入,加入量的控制是靠铁锹数计量。这样无疑会加重实验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砂和泥的量不够精确。为改变现阶段实验的种种不合理,我们急需一种能自动和定量地加入多种成分的一套供源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出全自动定量多成分沉积模拟供源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全自动定量多成分沉积模拟供源系统,在内部呈中空的储砂罐上方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布置的传送带,在所述的储砂罐的下方设置有相通的方形漏斗,在所述的方形漏斗的下方设置有横向放置的计量器,在所述的计量器的两端安装有弧形挡板,所述的计量器沿轴向持续转动,在所述的计量器的下方设置有搅拌箱。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搅拌箱内部设置有双排搅拌器,在所述的双排搅拌器上设置有两片搅拌叶,在所述的搅拌箱的下方设置有可开闭的底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储砂罐的上端一侧设置有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计量器采用圆柱体结构并一分为四,其中一等份为空心结构,另外三份为实心结构设计,所述的空心结构位于所述的计量器的中间;在所述的计量器内部设置有变频电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计量器外部设置表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储砂罐、方形漏斗和计量器依次贯通并采用一体化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实现自动加砂、自动计量、自动搅拌的功能,省时省力。2、本技术可以实现成分连续性供应,利于多组实验的进行。3、本技术精确度较高,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信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传送带、储砂罐和计量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搅拌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储砂罐1、方形漏斗2、弧形挡板3、计量器4、红外线发射接收装置5、传送带6、双排搅拌器7、搅拌叶8、搅拌箱9、底板10、变频电机11、表盘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对本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照图1-2所示:全自动定量多成分沉积模拟供源系统,在内部呈中空的储砂罐1上方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布置的传送带6,在所述的储砂罐1的下方设置有相通的方形漏斗2,在所述的方形漏斗2的下方设置有横向放置的计量器4,在所述的计量器4的两端安装有弧形挡板3,所述的计量器4沿轴向持续转动,在所述的计量器4的下方设置有搅拌箱9。所述的搅拌箱9内部设置有双排搅拌器7,在所述的双排搅拌器7上设置有两片搅拌叶8,在所述的搅拌箱9的下方设置有可开闭的底板10。在所述的储砂罐1的上端一侧设置有红外发射接收装置5。在所述的计量器4采用圆柱体结构并一分为四,其中一等份为空心结构,另外三份为实心结构设计,每等分的圆柱体内储蓄满为2.5X10-3M3量。所述的空心结构位于所述的计量器4的中间;在所述的计量器4内部设置有变频电机11。所述的变频电机11可根据需要调整旋转速度,1倍,2倍的增加。在所述的计量器4外部设置表盘12。所述的储砂罐1、方形漏斗2和计量器4依次贯通并采用一体化结构。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我们通过传送带6往储砂罐1中加砂,并通过红外线发射接收装置5来计量储砂罐1砂面的高度,当砂面高度为零时,即储砂罐1已满,传送带6则立即停止加砂。同时,计量器4顺时针旋转开始计量砂量,当计量器4空心部分朝上时,砂在重力的作用下倒入其中,将砂装满的时间非常短暂,随后,空心部分旋转至右侧,为了避免出现漏砂而导致计量不准确的情况,我们在计量器4两侧设置有弧形挡板3,与计量器4无缝贴合但并不影响其旋转。当空心部分旋转至下端时,里面的砂将会倒入搅拌箱9中,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计量。计量器4如此进行旋转,旋转一周就会倒入大概一铁楸量的砂,这样,我们通过外置表盘12记录计量器4旋转周数得到加入成分的量。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计量器4内置的变频电机加快转速节省实验时间。图2所示的是搅拌箱9的结构示意图,我们通过四套图1所示的装置可持续且定量地往搅拌箱9中加入物源所需的粗砂、细沙、粉砂和泥这四种成分。搅拌箱9内置有双排搅拌器7,通过双排、四个搅拌叶8的旋转可以实现对这四种成分的均匀混合。当粗砂、细沙、粉砂和泥混合均匀后,我们通过打开可开底板10将混合好的固态物源倒入下一个容器,加水配成一定浓度的物源。上述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自动定量多成分沉积模拟供源系统

【技术保护点】
全自动定量多成分沉积模拟供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呈中空的储砂罐(1)上方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布置的传送带(6),在所述的储砂罐(1)的下方设置有相通的方形漏斗(2),在所述的方形漏斗(2)的下方设置有横向放置的计量器(4),在所述的计量器(4)的两端安装有弧形挡板(3),所述的计量器(4)沿轴向持续转动,在所述的计量器(4)的下方设置有搅拌箱(9)。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定量多成分沉积模拟供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呈中空的储砂罐(1)上方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布置的传送带(6),在所述的储砂罐(1)的下方设置有相通的方形漏斗(2),在所述的方形漏斗(2)的下方设置有横向放置的计量器(4),在所述的计量器(4)的两端安装有弧形挡板(3),所述的计量器(4)沿轴向持续转动,在所述的计量器(4)的下方设置有搅拌箱(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定量多成分沉积模拟供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箱(9)内部设置有双排搅拌器(7),在所述的双排搅拌器(7)上设置有两片搅拌叶(8),在所述的搅拌箱(9)的下方设置有可开闭的底板(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舒尹太举李罗兰李梦璐张兴强崔智博王萌萌王浩陈梁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