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灶用线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80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灶用线盘结构,包括线盘以及设置在线盘底部的金属片,还包括散热器,所述金属片上开设有与上述线盘对应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器设置在该散热孔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线盘上开设散热孔,且该散热孔的下方设置有散热器,从而有效改善对线盘的散热效果,改善线盘的性能,提升应用有该线盘结构的电磁灶的性能,改善电磁灶的EMI测试结果。

A wire disk structure for electromagnetic rang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ire coil structure of an electromagnetic oven, which comprises a wire coil and a metal sheet at the bottom of the online disk, and a radiator. The metal sheet is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wire tray, and the radiator is arranged below the cooling hole. \u4e0e\u73b0\u6709\u6280\u672f\u76f8\u6bd4\uff0c\u901a\u8fc7\u5728\u7ebf\u76d8\u4e0a\u5f00\u8bbe\u6563\u70ed\u5b54\uff0c\u4e14\u8be5\u6563\u70ed\u5b54\u7684\u4e0b\u65b9\u8bbe\u7f6e\u6709\u6563\u70ed\u5668\uff0c\u4ece\u800c\u6709\u6548\u6539\u5584\u5bf9\u7ebf\u76d8\u7684\u6563\u70ed\u6548\u679c\uff0c\u6539\u5584\u7ebf\u76d8\u7684\u6027\u80fd\uff0c\u63d0\u5347\u5e94\u7528\u6709\u8be5\u7ebf\u76d8\u7ed3\u6784\u7684\u7535\u78c1\u7076\u7684\u6027\u80fd\uff0c\u6539\u5584\u7535\u78c1\u7076\u7684EMI\u6d4b\u8bd5\u7ed3\u679c\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磁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灶用线盘结构。
技术介绍
电磁灶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物进行加热,由于通电线盘产生的磁场会对线盘下方的电源板等元器件产生电磁干扰,因此,一般在线盘下方设置独立的金属铝板来屏蔽线盘对电源板的电磁干扰。电磁灶要将所有的元器件集中在一个尽量小的型腔内,散热成为电磁灶的一大问题。电磁灶散热性能不佳会严重影响线盘的性能,从而影响电磁灶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电磁灶内部设置散热器来进行散热,该散热器设置在电源板的一侧,主要对电源板进行散热,对线盘的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佳的电磁灶用线盘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在较好散热的基础上能至少保持对电源板的电磁干扰的屏蔽作用的电磁灶用线盘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磁灶用线盘结构,包括线盘以及设置在线盘底部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器,所述金属片上开设有与上述线盘对应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器设置在该散热孔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孔包括开设在金属片的中央位置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以上述第一散热孔为中心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散热器位于第一散热孔的下方,从而能更好对线盘进行散热。进一步,所述线盘包括线盘支架、电磁线圈以及磁条,所述线盘支架的外形整体呈圆盘状,所述电磁线圈盘设在线盘支架的上表面上,所述磁条以辐射状设置在线盘支架的下表面上,所述线盘支架的中心处安装有温控器;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线盘的中心相对,所述第二散热孔与上述磁条一一对应且各磁条至少部分与对应的第二散热孔相对,磁条对磁感线具有聚磁作用,因此将第二散热孔与磁条相对设置,可避免磁力线泄露至金属片的下方,进而能进一步避免对线盘结构下方的电源板产生电磁干扰。进一步,所述第一散热孔为圆形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为矩形孔,各所述磁条均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部分和剩余的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与第二散热孔正对且其大小与第二散热孔的大小相匹配,上述第二部分与第一散热孔相对。这样磁条能在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同时发挥聚磁作用,与铝制散热器结合,能较好地提升金属片的电磁屏蔽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器能完全遮挡上述第一散热孔,从而通过散热器能对线盘进行更好的散热。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器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散热孔的直径等于该横截面较短边的长度。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片为铝板,所述散热器为铝制散热器,铝制散热器能减弱因在金属片上开设散热孔而对金属片的电磁屏蔽作用造成的影响。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散热孔呈缝隙状并以上述第一散热孔为中心沿金属片径向延伸。不仅能使散热更加均匀,而且第二散热孔能干扰金属片上涡流的产生,从而降低金属片上消耗的无用功,提升电磁灶的能效。进一步,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散热孔之间的间隙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缝隙,各第一散热缝隙均沿对应的第二散热孔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外侧端与各第二散热孔的外侧端在同一圆上,而其长度短于第二散热孔。通过设置第一散热缝隙不仅能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而且能更加均匀地干扰涡流,从而能更好地降低金属片上消耗的无用功。再进一步,各所述第一散热缝隙至少在与其一侧的第二散热孔之间设置有第二散热缝隙,该第二散热缝隙位于第一散热缝隙和对应的第二散热孔之间的间隙的中部,各第二散热缝隙均沿对应的第二散热孔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外侧端与各第二散热孔的外侧端在同一圆上,而其长度短于第一散热缝隙。这样通过第二散热孔、第二及第三散热缝隙的配合,能再进一步提升散热性能,使得散热更加均匀,且能更加均匀地干扰涡流,从而能更好地降低金属片上消耗的无用功。作为优选,所述线盘与金属片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金属片上开设有与线盘对应的散热孔,而上述散热器设置在该散热孔的下方。通过在线盘上开设散热孔,且该散热孔的下方设置有散热器,从而有效改善对线盘的散热效果,改善线盘的性能,提升应用有该线盘结构的电磁灶的性能,改善电磁灶的EMI测试结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电磁灶用线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电磁灶用线盘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线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金属片与散热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电磁灶用线盘结构,包括线盘1、金属片2以及散热器3,其中金属片2设置在线盘1的底部。上述线盘1包括线盘支架10、电磁线圈11以及磁条14,线盘支架10的外形整体呈圆盘状。上述电磁线圈11盘设在线盘支架10的上表面上,上述磁条14以辐射状设置在线盘支架10的下表面上。线盘支架10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中安装有温控器13。上述磁条14沿线盘支架10的直径方向间隔均设在线盘支架10上,此外,至少部分相邻的磁条14之间设置有辅助磁条15。上述磁条14和辅助磁条15均能发挥导磁和聚磁的作用,从而增强线盘1的能效。本实施例中,上述磁条14和辅助磁条15均为矩形的长条状,其中磁条14为八块,而辅助磁条15为六块。线盘1以可拆卸的方式与金属片1连接,本实施例中,线盘支架10与金属片1卡扣连接。进一步,上述金属片2上开设有与上述线盘1对应的散热孔,而上述散热器3设置在该散热孔的下方。通过在线盘1上开设散热孔,且该散热孔的下方设置有散热器3,从而有效改善对线盘1的散热效果,改善线盘1的性能,提升应用有该线盘结构的电磁灶的性能,改善该电磁灶的EMI测试结果。本实施例中,上述金属片2优选为铝片,上述散热器3优选为铝制散热器,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可行的金属片以及散热器,如铜片。其中,散热器3选择为铝制散热器,能减弱因在金属片2上开设散热孔而对金属片2的电磁屏蔽作用造成的影响。再进一步,散热孔包括开设在金属片2的中央位置的第一散热孔21和第二散热孔22,所述第二散热孔22以上述第一散热孔21为中心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散热器3位于第一散热孔21的下方。具体地,第一散热孔21为圆形孔,其与线盘1的中心相对,上述散热器3能完全遮挡该第一散热孔21。本实施例中,该散热器3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一散热孔21的直径等于该横截面较短边的长度,具体地,第一散热孔21的直径为85mm。第二散热孔22为矩形,第二散热孔22与上述磁条14一一对应且各磁条14至少部分与对应的第二散热孔22相对。磁条14对磁感线具有聚磁作用,因此将第二散热孔22与磁条14相对设置,可避免磁力线泄露至金属片2的下方,进而能进一步避免对线盘结构下方的电源板产生电磁干扰。优选地,磁条14均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部分141和剩余的第二部分142,上述第一部分141与第二散热孔22正对且其大小与第二散热孔22的大小相匹配,上述第二部分142与第一散热孔21相对。这样磁条14能在第一散热孔21和第二散热孔22同时发挥具磁作用,与铝制散热器3结合,能较好地提升金属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结构,包括线盘(1)以及设置在线盘(1)底部的金属片(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器(3),所述金属片(2)上开设有与上述线盘(1)对应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器(3)设置在该散热孔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灶用线盘结构,包括线盘(1)以及设置在线盘(1)底部的金属片(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器(3),所述金属片(2)上开设有与上述线盘(1)对应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器(3)设置在该散热孔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灶用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包括开设在上述金属片(2)的中央位置的第一散热孔(21)和第二散热孔(22),所述第二散热孔(22)以上述第一散热孔(21)为中心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散热器(3)位于第一散热孔(21)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灶用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1)包括线盘支架(10)、电磁线圈(11)以及磁条(14),所述线盘支架(10)的外形整体呈圆盘状,所述电磁线圈(11)盘设在线盘支架(10)的上表面上,所述磁条(14)以辐射状设置在线盘支架(10)的下表面上,所述线盘支架(10)的中心处安装有温控器(13);所述第一散热孔(21)与线盘(1)的中心相对,所述第二散热孔(22)与上述磁条(14)一一对应且各磁条(14)的至少部分与对应的第二散热孔(22)相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灶用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21)为圆形孔,所述第二散热孔(22)为矩形孔,各所述磁条(14)均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部分(141)和剩余的第二部分(142),上述第一部分(141)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萍曾令均褚武建郑军妹茅忠群诸永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