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80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发热元件(5)、风机(3)和面板(2),发热元件(5)和风机(3)位于底壳(1)与面板(2)围成的腔体内,底壳(1)的底面上开设有进风口(111),风机(3)的周圈围设有起风围板(4),进风口(111)位于起风围板(4)围成的区域内,起风围板(4)包括直臂段(41)和沿所述直臂段(41)的底端向外扩张延伸形成的扩张段(42),风机(3)的底面所在的高度不低于直臂段(41)和扩张段(42)的交接处。从而在保证风速的同时,增大了风机进风口的有效面积,即增大了风量,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

Electromagnetic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炉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电磁炉包括:底壳、面板、发热元件和风机。面板位于底壳的顶部,发热元件和风机位于底壳与面板围成的腔体内。发热元件包括线圈盘和电路板,风机用于为发热元件散热。底壳的底面上开设有进风口,风机的周圈围设有直臂起风围板,直臂起风围板围设形成起风槽,风机位于起风槽内,进风口位于直臂起风围板围成的区域内,直臂起风围板围成的起风槽的直径决定了底壳底面的进风口区域的直径。直臂起风围板的面向发热元件的一侧顶部具有出风口。电磁炉工作时,风机高速旋转,将外部的冷却风由底壳底面的进风口吸入进直臂起风槽,再由出风口吹向发热元件,以此来对发热元件散热。风机吹出的风量决定了电磁炉内部元件热量交换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在相同的风道中,风机制造的风量越大,电磁炉内部的热量带走越多,发热元件的温升越低,而决定风机风量的两个重要因素为风速和进风口有效面积,风量=风速*进风口有效面积。其中,风速由风机本身结构和起风围板围成的起风槽的直径决定,在风机本身结构一定的情况下,起风槽的直径越小,风速越大。而起风槽的直径限定了底壳底部进风口区域的直径,如果减小起风槽的直径,虽然增大了风速,但会导致底部进风口区域的直径减小,即减小了进风口有效面积。但若增大起风槽的直径,又会导致风速减小。因此,如何保证风速且不会减小进风口的有效面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不仅能够保证风速,又能增加风机的进风口的有效进风面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发热元件、风机和面板,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底壳与所述面板围成的腔体内,所述底壳的底面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机的周圈围设有起风围板,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起风围板围成的区域内,所述起风围板包括直臂段和沿所述直臂段的底端向外扩张延伸形成的扩张段,所述风机的底面所在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直臂段和所述扩张段的交接处。本技术的电磁炉,通过将起风围板分为两部分:直臂段和沿直臂段的底端向外扩张延伸形成的扩张段,且使风机的底面所在的高度不低于直臂段和扩张段的交接处。与现有技术的直臂起风围板相比,本技术中的起风围板的上部分保持为直臂段,且风机的底面所在的高度不低于直臂段和扩张段的交接处,有利于维持风机的高转速,起风围板的下部分形成向外延伸的扩张段,扩张段围成的区域的尺寸较大,因此对应的进风口的区域就大,从而增大了风机进风口的有效面积,从而在保证风速的同时,增大了风机进风口的有效面积,即增大了风量,使风流带走电磁炉内部发热元件更多的热量,降低了发热元件的温升,提高了电磁炉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可选的,所述扩张段为沿所述直臂段的底端向下倾斜延伸形成的斜面。可选的,所述扩张段为沿所述直臂段的底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台阶面。可选的,所述台阶面的弯折处为弧形。这样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风能够从扩张段更加顺畅地进入至直臂段。可选的,所述起风围板与所述底壳为一体式结构。这样便于制作,且能够提高整个结构的强度。可选的,所述起风围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底壳上。这样当起风围板或底壳发生断裂或者破损时,只需将起风围板从底壳上拆下,仅更换发生破损的部件即可,避免了整个底壳的报废,节省了成本。可选的,所述起风围板的底端具有卡槽,所述底壳上具有可与所述卡槽匹配卡合的卡扣。通过卡扣与卡槽的匹配卡合即可将起风围板固定在底壳上,装配方便且连接可靠。可选的,所述直臂段的面向所述发热元件的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直臂段的远离所述发热元件的一侧的高度,所述直臂段的面向所述发热元件的一侧顶部形成为出风口。可选的,所述进风口为格栅状。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剖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起风围板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以及起风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起风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磁炉的起风围板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壳;11—上盖;12—下盖;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13—卡扣;2—面板;3—风机;4—起风围板;41—直臂段;42—扩张段;43—卡槽;5—发热元件;51—线圈盘;52—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剖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起风围板的侧视图。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发热元件5、风机3和面板2。其中,底壳1具体包括下盖12和上盖11,面板2位于底壳1的顶部。面板2可以为陶瓷面板,也可以为玻璃面板,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发热元件5和风机3位于底壳1和面板2围成的腔体内。发热元件5包括线圈盘51和电路板52,电磁炉工作时,线圈盘51和电路板52的发热量较大,风机3为发热元件5散热。底壳1的底面上开设有进风口111,风机3的周圈围设有起风围板4,可以理解的是,起风围板4围成起风槽,风机3位于起风槽内,进风口111位于起风围板4围成的区域内。具体地,起风围板4的面向发热元件5的一侧具有出风口112。例如,起风围板4的面向发热元件5一侧的高度低于起风围板4的远离发热元件5的一侧的高度,从而使起风围板4的面向发热元件5的一侧顶部形成出风口112。电磁炉工作时,风机3将外部的冷却风从进风口111吸入至起风围板4围成的起风槽内,再由出风口112吹向发热元件5,以此来对发热元件5散热。风机3吹出的风量决定了电磁炉内部元件热量交换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在相同的风道中,风机3制造的风量越大,电磁炉内部的热量带走越多,发热元件5的温升越低。决定风量的两个重要因素为:风速和进风口有效面积。即,风量=风速*进风口有效面积。而风机的风速由风机本身和起风围板围成的起风槽的直径决定。也就是说,在风机本身结构一定的情况下,起风槽的直径越小,风速越大。而起风槽的直径限定了底壳底面的进风口区域的直径,如果减小起风槽的直径,虽然增大了风速,但会导致底部进风口区域的直径减小,即减小了进风口有效面积。基于此,为了保证风速,且不会减小进风口的有效面积,本实施例的起风围板4包括:直臂段41和沿直臂段41的底端向外扩张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发热元件(5)、风机(3)和面板(2),所述发热元件(5)和所述风机(3)位于所述底壳(1)与所述面板(2)围成的腔体内,所述底壳(1)的底面上开设有进风口(111),所述风机(3)的周圈围设有起风围板(4),所述进风口(111)位于所述起风围板(4)围成的区域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风围板(4)包括直臂段(41)和沿所述直臂段(41)的底端向外扩张延伸形成的扩张段(42),所述风机(3)的底面所在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直臂段(41)和所述扩张段(42)的交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发热元件(5)、风机(3)和面板(2),所述发热元件(5)和所述风机(3)位于所述底壳(1)与所述面板(2)围成的腔体内,所述底壳(1)的底面上开设有进风口(111),所述风机(3)的周圈围设有起风围板(4),所述进风口(111)位于所述起风围板(4)围成的区域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风围板(4)包括直臂段(41)和沿所述直臂段(41)的底端向外扩张延伸形成的扩张段(42),所述风机(3)的底面所在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直臂段(41)和所述扩张段(42)的交接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42)为沿所述直臂段(41)的底端向下倾斜延伸形成的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42)为沿所述直臂段(41)的底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台阶面。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兰杨剑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