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后组合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784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组合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座(2)、尾灯电路板(3)、牌照灯电路板(4)、反光罩(5)及灯罩(6);该灯座(2)与灯罩(6)之间形成有内腔;该尾灯电路板(3)、牌照灯电路板(4)及反光罩(5)均装于该内腔内;该反光罩(5)上设有尾灯安装孔(51)和牌照灯安装孔(52)且其两者中心线相互垂直;该尾灯电路板(3)上配接有尾灯(31),该牌照灯电路板(4)上配接有牌照灯(41),该尾灯(31)置于该尾灯安装孔(51)内,该牌照灯(41)置于该牌照灯安装孔(52)内,所述灯罩(6)采用透明材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的尾灯和牌照灯采用一体式安装,可减少零件,能大大降低装配及生产成本。

A motorcycle rear ligh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orcycle rear combination lamp, which comprises lamp holder (2), taillight circuit board (3), circuit board (4), the license plate lamp reflector (5) and shade (6); the lamp holder (2) and the cover (6)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cavity; taillight circuit board (3), circuit board (4) and the license plate lamp reflector (5) are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the reflector (5)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mounting hole (51) and the license lamp mounting hole (52) and the center line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the taillight circuit board (3)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tail (31), the license plate lamp circuit board (4) which is match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license plate lamp (41), the tail (31) arranged in the lamp mounting hole (51), the license plate lamp (41) on the license plate lamp mounting hole (52), the lampshade (6 the use of transparent material). The tail lamp and the license plate lamp on the utility model are installed in one type, which can reduce the parts and greatly reduce the cost of assembly and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后组合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车灯
,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后组合灯。
技术介绍
由于现有的摩托车后灯,一般采用将尾灯安装在尾灯灯罩上,而牌照灯安装在于牌照灯罩上,采用独立式分别进行安装,存在安装不方便,零件较多,不够紧凑,导致成本太高。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后组合灯,其尾灯和牌照灯能实现一体式安装,可减少零件,能大大降低装配及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后组合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座(2)、尾灯电路板(3)、牌照灯电路板(4)、反光罩(5)及灯罩(6);该灯座(2)与灯罩(6)之间形成有内腔;该尾灯电路板(3)、牌照灯电路板(4)及反光罩(5)均装于该内腔内;该反光罩(5)上设有尾灯安装孔(51)和牌照灯安装孔(52)且该牌照灯安装孔(52)中心线与该尾灯安装孔(51)中心线之间相互垂直;该尾灯电路板(3)上配接有尾灯(31),该牌照灯电路板(4)上配接有牌照灯(41),该尾灯(31)置于该尾灯安装孔(51)内,该牌照灯(41)置于该牌照灯安装孔(52)内,所述灯罩(6)采用透明材质。进一步地,所述灯罩(6)包括可分体的灯罩主体(61)和分窗板(62),该灯罩主体(61)为一侧内凹而形成第一凹腔(60)的薄壁壳体,该灯罩主体(61)外壁上开设有缺口(611),该分窗板(62)可将该缺口(611)封盖。进一步地,所述反光罩(5)为一侧内凹而形成容纳腔(50)的壳体,该尾灯安装孔(51)和牌照灯安装孔(52)均通入该容纳腔(50)内,所述反光罩(5)内固设有安装台(53),该尾灯电路板(3)固装于该安装台(53)上,该照灯电路板(4)固装于该反光罩(5)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反光罩(5)内固设有连接柱(54),该连接柱(54)外端伸出所述反光罩(5)腔口且向外凸出,该灯座(2)为一侧内凹而形成第二凹腔(20)的薄壁壳体,该第二凹腔(20)与容纳腔(50)相向设置,该连接柱(54)外端与所述灯座(2)内底壁抵接,该连接柱(54)外端设置有螺纹孔(541),该灯座(2)上设置有与该螺纹孔位置对应的连接孔(21),该灯座(2)与该连接柱(54)之间通过螺栓(7)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支架(1),该连接支架(1)一端部设有安装孔(11),所述螺栓(7)的螺杆部依次穿过安装孔(11)和连接孔(21)后再与螺纹孔(541)配合锁紧,该连接支架(1)另一端部用于连接摩托车尾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摩托车后组合灯能实现尾灯和牌照灯一体式安装,可减少零件,能大大降低装配及生产成本,同时本技术强度可靠,结构紧凑,零件分布合理,装配及拆装简单,产品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个方向上的解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个方向上的解体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个方向上的解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3,一种摩托车后组合灯,包括连接支架1、灯座2、尾灯电路板3、牌照灯电路板4、反光罩5及灯罩6;该灯座2为一侧内凹而形成第二凹腔20的薄壁壳体(优选1-2mm厚),该该灯座2上设置有与该螺纹孔位置对应的连接孔21,该连接孔21用于与连接支架1及反光罩5固定连接。另外,该灯座2中部还设有过线孔,便于导线穿过,可方便连接于电路板上。该反光罩5为一侧内凹而形成容纳腔50的薄壁壳体(优选1-2mm厚),该反光罩5外壁上设有尾灯安装孔51和牌照灯安装孔52,该牌照灯安装孔52中心线与该尾灯安装孔51中心线之间相互垂直;该尾灯安装孔51和牌照灯安装孔52均通入该容纳腔50内,该第二凹腔20与容纳腔50相向设置。另外,所述反光罩5内固设有安装台53,该尾灯电路板3固装于该安装台53上,该安装台53上具有螺孔。另外,所述反光罩5内固设有连接柱54,该连接柱54外端伸出所述反光罩5腔口且向外凸出,该连接柱54外端设置有螺纹孔541。另外,该反光罩5外壁上还设有用于该照灯电路板4安装的照灯电路板安装孔55,该照灯电路板4通过螺钉固装于该反光罩5内壁上,该照灯电路板安装孔55与牌照灯安装孔52位置相适应。其中,该尾灯电路板3上配接有尾灯31,该牌照灯电路板4上配接有牌照灯41,所述灯罩6采用透明材质。所述灯罩6包括可分体的灯罩主体61和分窗板62,该灯罩主体61为一侧内凹而形成第一凹腔60的薄壁壳体(优选1-2mm厚),该灯罩主体61外壁上开设有缺口611,该分窗板62可将该缺口611封盖。该分窗板62与灯罩主体61颜色不同。由于该尾灯经灯罩主体61照出的光为红色,而牌照灯经分窗板62照出的光为白色。因此该灯罩6需要分体设置,以满足不同照明颜色的要求。具体地,该分窗板62与灯罩主体61之间采用可拆卸贴接/卡接。在装配时,该灯座2与灯罩6连接(盖接或通过螺栓固接)而形成有内腔,该内腔由第二凹腔20和第一凹腔60相向组合而构成,该尾灯电路板3、牌照灯电路板4及反光罩5均装于该内腔内。其中,照灯电路板4固装于该反光罩5内壁上,该牌照灯41置于该牌照灯安装孔52内。其中,尾灯电路板3固装于该安装台53上,该该尾灯31置于该尾灯安装孔51内,且尾灯电路板3和照灯电路板4均位于该容纳腔50内。其中,该连接柱54外端与所述灯座2内底壁抵接,该灯座2与该连接柱54之间通过螺栓7连接。具体,该连接支架1一端部设有安装孔11,所述螺栓7的螺杆部依次穿过安装孔11和连接孔21后再与螺纹孔541配合锁紧,该连接支架1另一端部用于连接摩托车尾座。采用此结构,该螺栓7可将连接支架1、灯座2及反光罩5同时固接为整体,具有装配简单,操作方便,可降低生产及制造成本等优点。在本实施例中,该尾灯安装孔51用于内装尾灯31,优选地该尾灯31采用LED灯。优选地,该尾灯安装孔51为碗状内凹曲面(相当于反光碗内表面),该尾灯安装孔51能将LED灯发出的光线汇聚后再呈平行线发射出去,能更有效的降低光损。或采用直接在该尾灯安装孔51内装反光碗,该反光碗内表面采用抛物线曲面设计,同样能更有效的降低光损。所述尾灯安装孔51具有8-12个且至少两排呈分布。在本实施例中,该尾灯安装孔51设有10个呈两排分布,参见图1可知,上排具有6个且下排具有4个,可合理增加照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柱54具有两个且平行设置,受力平稳,强度可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牌照灯安装孔52具有2-5个且呈单排设置。各牌照灯安装孔52的排布方向与牌照长度方向相匹配,因此可更好地照射牌照,且能避免照射盲区。参见图2,另外,由于所述牌照灯安装孔52中心线和所述尾灯安装孔51中心线之间呈垂直分布。在使用时,牌照灯光线向下,而尾灯光线是沿水平方向,因此安装后,可达到更好的照射效果。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摩托车后组合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后组合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座(2)、尾灯电路板(3)、牌照灯电路板(4)、反光罩(5)及灯罩(6);该灯座(2)与灯罩(6)之间形成有内腔;该尾灯电路板(3)、牌照灯电路板(4)及反光罩(5)均装于该内腔内;该反光罩(5)上设有尾灯安装孔(51)和牌照灯安装孔(52)且该牌照灯安装孔(52)中心线与该尾灯安装孔(51)中心线之间相互垂直;该尾灯电路板(3)上配接有尾灯(31),该牌照灯电路板(4)上配接有牌照灯(41),该尾灯(31)置于该尾灯安装孔(51)内,该牌照灯(41)置于该牌照灯安装孔(52)内,所述灯罩(6)采用透明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后组合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座(2)、尾灯电路板(3)、牌照灯电路板(4)、反光罩(5)及灯罩(6);该灯座(2)与灯罩(6)之间形成有内腔;该尾灯电路板(3)、牌照灯电路板(4)及反光罩(5)均装于该内腔内;该反光罩(5)上设有尾灯安装孔(51)和牌照灯安装孔(52)且该牌照灯安装孔(52)中心线与该尾灯安装孔(51)中心线之间相互垂直;该尾灯电路板(3)上配接有尾灯(31),该牌照灯电路板(4)上配接有牌照灯(41),该尾灯(31)置于该尾灯安装孔(51)内,该牌照灯(41)置于该牌照灯安装孔(52)内,所述灯罩(6)采用透明材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组合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6)包括可分体的灯罩主体(61)和分窗板(62),该灯罩主体(61)为一侧内凹而形成第一凹腔(60)的薄壁壳体,该灯罩主体(61)外壁上开设有缺口(611),该分窗板(62)可将该缺口(611)封盖。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组合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5)为一侧内凹而形成容纳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弘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莹淇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